「Y20Q13」超低損耗光纖-長距離量子保密通信的關鍵

2021-01-10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通信的安全問題日益顯著。計算機的算力不斷提升,傳統的加密方法面臨巨大的風險,在量子計算機的破譯之下將不堪一擊。

由此,科學家便基於量子力學和密碼學開發出來量子密鑰分發技術(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稱為量子保密通信,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是利用量子態的不可測量和不可複製性,在通信線路的兩端用量子密鑰對信息加密,信息如果被截獲或者複製,原有的量子態會被破壞,從而使傳輸方知道竊聽者的存在,所以量子通信也被稱為完全安全的數據傳輸方案。

量子態的單光子不可分割、不可複製,不能像傳統通信那樣進行複製放大,極大限制了光纖中的量子密鑰分發距離。因此以單光子技術為基礎的量子保密通信,傳輸距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線路中的損耗,更低衰減的光纖是延長傳輸距離的有效方式。

因此,超低損耗光纖在量子通信中的應用將變得至關重要。

那麼,什麼是超低損耗光纖?

光纖的損耗主要來自於纖芯材料的瑞利散射損耗和吸收損耗。傳統光纖在製造時需在纖芯中摻雜來提高纖芯的折射率,但卻會導致較高的瑞利散射和光纖衰減。而超低損耗光纖在纖芯中使用純二氧化矽,包層摻雜降低折射率,這樣既減小了纖芯瑞利散射帶來的衰減,又可實現信號光全反射的傳輸。

上圖為常規摻鍺纖芯光纖和純矽纖芯光纖的折射率分布示意。使用純矽芯技術實現了光纖衰減的降低,如康寧公司的SMF-28 ULL(Ultra LowLoss,超低損耗)純矽芯光纖,1550nm處的衰減可以降低至0.16 dB/km(常規光纖為0.20 dB/km)。

超低損耗光纖在量子通信中的應用

對於量子通信來說,增加安全通信距離、提高安全成碼率和提高系統的安全性,是實用性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最重要的3個目標。那麼超低損耗光纖在這幾個方面表現如何呢?

01

增加安全通信距離

對於長距離廣域的量子密鑰分發,需分成2個步驟實現,首先通過光纖實現百千米的量子城域網絡;然後通過可信中繼器實現量子城際網絡。我國這一領域的應用也同樣走在世界前列,2017年開通的京滬量子幹線,全長為2000km,共使用32個可信任中繼站,每2個中繼站之間的平均距離為62.5km。而如果採用超低損耗光纖,能夠提升每個中繼站之間的距離,理論上需要的可信中繼站更少 (如圖3所示)。中繼站數量的減少一方面可以減少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整個鏈路的潛在安全隱患(可信任中繼站是量子保密技術中安全較為薄弱的環節),提高了鏈路的整體安全性能。

02

增加成碼率

量子通信的密鑰生成速率即成碼率是衡量QKD系統性能優劣的重要指標,高的成碼率可以加密更多的數據,形成更複雜的加密體系,而且只有到達一定速率的量子秘鑰分發才具有商用價值。成碼率會隨著距離增加而呈指數衰減。超低損耗光纖在同樣的傳輸距離內的衰減更低(見圖5),因此在系統配置相同的情況下能夠提供更高的成碼率。如100km的距離,採用超低損耗光纖比普通光纖的鏈路衰減低3dB左右,顯著提高了系統密鑰成碼率。

03

推動經典信號與光纖的共纖傳輸的商業化

基於單光子技術的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中,量子信道和經典信道分別從不同的光纖獨立傳輸。這是因為量子信道信號強度比經典通信信號的強度小很多,如果量子信道和經典信通同時傳輸,經典信道的強信號產生一系列非線性效應嚴重影響QKD系統的傳輸效果,如信道串擾、拉曼散射、自發輻射。而量子通信與經典光傳輸系統如果能實現共纖傳輸,能夠大大降低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成本,有利於量子保密通信的實用與推廣。

目前國外的歐洲東芝歐洲實驗室、瑞士日內瓦大學、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等均開展了相關研究,實現了千兆光通信、10G波分系統和QKD量子信道復用光纖的實驗。國內,中國電信和科大國盾合作開展了相關研究,完成了百兆、千兆光通信以及波分系統等和QKD量子信道共用光纖的試驗,該實驗是全球首個商用量子密鑰分發系統與商用8Tbps (80×100 Gbps) 大容量密集波分復用系統共纖超長距傳輸試驗,在超低損耗光纖上實現了100km以上單跨傳輸。

因此,經過多個研究機構對超低損耗光纖的實驗測試與實踐檢驗,超低損耗光纖在增加安全通信距離、提高安全成碼率和提高系統的安全性都具有明顯優勢,必將推動量子計算和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快速發展,並在量子計算的時代扮演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

相關焦點

  • 遠距離量子通信關鍵技術獲進展 有望鋪開範圍
    據中國科學報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教授史保森小組在量子存儲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和多自由度的超糾纏。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 骨幹網「光改」 普通光纖VS超低損耗光纖
    據悉,一般光纖「服役」年限普遍為20年,今天的光纖要考慮到今後20年的網絡需求,電信企業就應當抓緊商用「超低損耗光纖」(Ultra Low Loss,ULL),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國內光纖光纜企業無法提供這一產品,最可怕的是,它們連「嘗試推出」的想法都沒有。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成「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更可靠的量子存儲緩衝器和小型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中繼器進行長距離糾纏分布(地面和空間),允許在小規模和大規模量子處理器之間使用基於糾纏的協議。有傳輸就有損耗,傳統的網絡可以通過信號增強等手段來彌補,但是量子網絡就不行了。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答案就是採用一個量子中繼器。 與經典中繼器的操作不同,量子中繼器在傳輸過程中不會放大處於糾纏狀態的光子,而是通過消耗第二個糾纏對的資源,利用這個糾纏對來「傳遞」糾纏屬性。
  • 亨通光電量子通信產業化結碩果 多條量子幹線穩健運行助力保密通信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2月25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亨通光電(600487)獲悉,公司多條量子通信幹線目前運行穩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落地,正給金融、通信等行業帶來實質的保密技術創新。
  • 我國科學家實現500公裡級光纖量子通信傳輸
    新華社合肥3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蕭海川)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近期與清華大學、山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實現了500公裡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達到509公裡,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而在未來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根據理論採用 Shor 量子算法,使用萬化次的量子計算機耗時僅1秒,這也將導致R SA 公鑰密碼體制在量子計算機的超快計算能為下不堪一擊。圖: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在另外一方面,隨著光纖量子通信技術的成巧,實用化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也逐漸發展起來,包括美國的 DARPA量子通信網絡、歐洲的 SECOQC 量子通信網絡、瑞士的 SwissQuantum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明空間量子通信可破13公裡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彭承志等專家通過「自由空間糾纏光子的分發」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糾纏光子在穿透等效於整個大氣層厚度的地面大氣後,糾纏的特性仍然能夠保持,並可應用於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無法被攻破」,此舉或將掀起新一輪的「量子追逐賽」。更可靠的量子存儲緩衝器和小型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中繼器進行長距離糾纏分布(地面和空間),允許在小規模和大規模量子處理器之間使用基於糾纏的協議。有傳輸就有損耗,傳統的網絡可以通過信號增強等手段來彌補,但是量子網絡就不行了。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答案就是採用一個量子中繼器。與經典中繼器的操作不同,量子中繼器在傳輸過程中不會放大處於糾纏狀態的光子,而是通過消耗第二個糾纏對的資源,利用這個糾纏對來「傳遞」糾纏屬性。
  • ...通信樣機發布 可實現10公裡光纖鏈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
    原標題:全球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發布,可實現10公裡光纖鏈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   近日,「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
  • 量子黑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量子通信概念股強勢大漲
    量子通信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中國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起步不算早,但發展卻是最快的。早在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9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隨後,國家廣域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建設一期工程於2018年開始實施,在「京滬幹線」基礎上,增加武漢和廣州兩個骨幹節點,中國使用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長度達到7000公裡左右。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長三角地區將建設覆蓋16個主要城市、1013公裡的量子保密幹線環網,並在城市群內廣泛開展量子通信應用試點。
  • 中國科大在遠距離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劉洋與清華大學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尤立星等人合作,在發展快速高穩定性雷射頻率鎖定技術與高計數率低噪聲單光子探測器的基礎上,在300公裡真實環境的光纖中實現了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 潘建偉、王向斌團隊實現 509 公裡地基量子密鑰分發
    從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開通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到量子密鑰分發距離的不斷增加,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始終處於世界前列。不過,由於受到通信光纖損耗、探測器噪聲等限制,量子密鑰分發系統通常只能在 100 公裡內獲得較高的成碼率——在無量子中繼(中繼指兩個交換中心之間的一條傳輸通路)的情形下,安全成碼率受線性界限的約束。
  • 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步入深化應用
    終於中科大傳來捷報,實現量子保密通信最遠距離,告別大數據裸奔成為現實,這是他們繼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以後的好消息,中科大這一次的捷報就是實現了509公裡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這次的研究成果是量子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
  • 量子通信板塊高開低走,距離產業化還有多久?
    早在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2017年9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2018年,國家廣域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建設一期工程開始實施,在「京滬幹線」基礎上,增加武漢和廣州兩個骨幹節點,中國使用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長度達到7000公裡左右。 要說到量子科技在我國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
  • 中國科研人員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量子通信的距離問題量子密鑰的特點在於它是編碼在光子的量子態上,依據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一個未知的量子態不能夠被精確地複製,一旦被測量也會被破壞。因此,一旦有人竊取並試圖自行讀取量子密鑰,一定會被發現。不可複製也有壞處,那就是工程上無法像電信號一樣被增強。光子通過長距離光纖傳輸,必然會產生損耗。
  • 亨通光電量子通信布局長三角、京津冀
    近期,美國白宮網站近日發布一份《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構想》,提出美國將開闢量子網際網路,消息引發了量子通信產業鏈業內的廣泛關注。據記者近日了解,亨通光電(600487)目前已規劃與承建 「長三角量子保密通信環網」 「京津冀量子保密通信環網」。
  • 量子保密通信安全再升級
    我國量子保密通信安全研究迎來又一重大突破。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宣布,利用量子糾纏的內稟隨機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這項突破性成果將在數值模擬、密碼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望形成新的隨機數國際標準  無論經典密碼學還是量子保密通信,都需要真正的隨機數作為保障。
  • 全球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發布,可實現10公裡光纖鏈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
    與非網 9 月 21 日訊,近日,「量子直接通信技術」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在 2020 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發布。量子技術是目前唯一的安全性得到嚴格證明的保密通信方式,在軍事、國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產業化目前也已經初具規模。
  • 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康寧與低損耗光纖的發明
    原標題:康寧與低損耗光纖的發明   1970 年,全球正處於數據和通信爆炸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