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證明空間量子通信可破13公裡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彭承志等專家通過「自由空間糾纏光子的分發」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糾纏光子在穿透等效於整個大氣層厚度的地面大氣後,糾纏的特性仍然能夠保持,並可應用於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4月22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他們題為《13公裡自由空間糾纏光子分發:朝向基於人造衛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研究論文。

  《物理評論快報》的審稿人稱,這一成果「有重大的意義」、「是一項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目前廣為使用的遠距離通信需要通過光纖來傳輸大量的光子,但是保密性能差,可以被竊聽。量子保密通信技術通過單一光子或糾纏光子來傳送信息,有絕對安全性。但由於光子在光纖中傳輸時容易被吸收而嚴重損耗,遠距離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的難度較大,最大傳輸距離目前被限制在100公裡左右。

  潘建偉選定海拔281米的某山頂電視發射塔為第一個實驗點,在此製備出成對的糾纏光子,再利用兩個專門設計加工的發射望遠鏡將易發散的細小光束「增肥」後向東西相距13公裡的兩個實驗站送出。研究人員在兩個接收端用同樣型號的望遠鏡收集。傳送中,雖有許多糾纏光子衰減,但仍有相當比例的糾纏光子能存活下來,攜帶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能完全滿足基於衛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要求。13公裡不僅是目前國際上自由空間糾纏光子分發的最遠距離,也是目前國際上沒有竊聽漏洞量子密鑰分發的最大距離。(陳敬農)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解析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超越1000公裡距離,量子通信大門是如何被「墨子號」打開的?
    量子通信是當前科學界最熱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同時也是急需被攻克的難題之一。雖然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深入研究量子通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量子通信的大門卻一直未能打開,究其原因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但是,現在,"墨子號」突破一千公裡的技術突破將打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報訊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最新消息:中國量子通信再進步
    量子信息實現500米光纖直接安全傳送  最新發現與創新  中國科學家獨創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在實用化進程上再次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記者14日從清華大學與南京郵電大學聯合實驗組獲悉,繼今年6月宣布在實驗室通過量子存儲驗證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理論方案後,他們近日首次在500米光纖中實現量子信息的直接安全傳送。  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不同模式。
  • ...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地基實驗證明衛星助力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可行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吳長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堅實地證明了實現基於衛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研究成果8月9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 國際首次!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量子衛星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 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1120公裡!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再突破!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月15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 量子衛星為通信保密保駕護航
    墨子是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墨子還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光量子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 全球導航衛星與地面站之間的量子通信在2萬公裡的距離內得以實現
    ,在2萬公裡的距離內,單光子水平的交流得以實現。這一裡程碑式實驗證明了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安全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來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朱塞佩·瓦隆博士說:&34;這些系統的核心是將信息和數據從軌道衛星安全地傳輸到地球上的地面站。因此,保護這些渠道免受惡意攻擊,對軍事和民事行動都至關重要。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相比0和1的2維系統,高維量子糾纏態在信道容量上有著巨大優勢。
  • 中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量子通信(原理及最新進展)
    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小組也分別在北京、濟南和合肥建立了實用的城域量子通信實驗網,結合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將在未來連接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實現千公裡級商可信、可擴展的廣域光纖童子通信。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
  • 世界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量子通信技術,開啟一個新的通信時代,我國在此領域的探索
    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觀察到了光子極化量子態和量子糾纏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