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基礎》-複習-沉積巖中的原生構造

2020-12-03 騰訊網

沉積巖中的原生構造

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是指未經變質變形的巖石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和排列方式,是沉積物沉積期間由於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作用產生的各種構造。沉積巖的原生構造是沉積巖的一個重要特徵。沉積巖的原生構造研究一般是在野外。近年來,很多的實驗和理論發展了沉積巖的構造研究,比如水-巖的相互作用等。沉積巖的構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應用:

1)可以推斷沉積物在沉積過程中的環境,如水流的深度、風力的強弱等;

2)可以確定一個地區複雜地層條件下的巖石序列及底層的頂底層序;

3)推斷古水流模式和古地理。

目前,沉積巖的原生構造劃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根據沉積時期和環境的不同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以下4種:侵蝕型沉積構造、沉積型構造、沉積後成因構造、生物成因構造。

一、侵蝕型沉積構造

這種類型的構造形成是由於流水和水流沉積負載的侵蝕作用以及水流攜帶的顆粒對底部沉積物表面的侵蝕作用形成的。這種類型的構造的主要類型有槽模、溝模、衝刷面。

槽模 水流的侵蝕作用在泥巖的表面衝刷成凹坑,在上覆巖石的底面上形成一些不規則的突起,稱為槽模。槽模一般是不對稱的,最突出的部位侵蝕最深。槽模常常是成群出現,規模和大小基本相同。槽模是判斷濁流的一個特徵構造,可以指示水流流向。

溝模 是一種砂巖底部的平行的脊狀構造,由泥巖層面上的裂隙被砂充填形成。溝模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成組出現。在砂巖的下表面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有很小的方向偏差。溝模在濁流沉積的底界面發育,也可以在其他的環境下形成,如河流衝毀堤壩形成的泛濫平原、淺海大陸架的碎屑巖和碳酸巖的風暴流沉積等。溝模也是指示古水流流向的一個重要標誌。

衝刷面 特徵是先期形成的沉積物在流水的作用下流失,從而使單一的巖層在橫向上發生尖滅

二、沉積型構造

大多數的沉積巖是由流體的侵蝕和搬運作用形成的,比如河流、潮汐、風暴流等。沉積型構造是沉積物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在沉積物的表面或者沉積物的內部形成的構造,其中最主要的構造是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

層理構造是沉積物沉積時形成的成層構造。層理可以通過沉積物的成分或者沉積物的粒度變化表現出來。層理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水平層理、波狀層理、交錯層理、遞變層理、韻律層理等。

水平層理 是在靜水的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平行於層面的構造。平行層理是在較強的水動力條件下形成的,水平層理和平行層理在外貌上相似,不容易區分(圖2-3)。

交錯層理(亦稱斜層理)交錯層理在自然界中常見,根據交錯層理形狀的不同,還可以分成板狀交錯層理、楔狀交錯層理和槽狀交錯層理。交錯層理的形成取決於水動力條件的強弱和沙波的大小。

遞變層理(亦稱粒序層理)指從層的底部到頂部,巖石的粒度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底部到頂部,碎屑物粒度由粗變細稱為正粒序,若粒度從底部到頂部細變粗稱為反粒序。遞變層理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沉積物在搬運或沉積的過程中水動力條件發生變化形成的,遞變層理橫向不穩定,常常發生中斷,而且與其他的層理共生。

韻律層理 指巖石的成分、結構等在不同的巖層內有規律地重複出現的一種構造。韻律層理的形成是物質搬運和沉積的方式有規律地發生交替變化形成的,最為常見的是砂巖和泥巖互層的韻律層理。通過韻律層理,可以推斷一定時期內水動力條件的變化。

此外,潮坪沉積相中,在水動力條件強、弱交替的情況下,還發育由泥和砂交互沉積而形成的脈狀層理、透鏡狀層理和波狀層理。

2.層面構造

層面構造主要是波痕。波痕是由於流體的運動,在沉積物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它是保存在砂體表面的一種形態,而在層內的形態就是層理。波痕延伸的方向一般垂直於水流的流向。

另一個重要的層面構造是泥裂。泥裂主要是由於乾燥作用和脫水作用形成的,乾燥作用形成的泥裂是巖石暴露的標誌;脫水作用形成的泥裂是由於層內泥巖的壓實作用造成的。泥裂的發育一般呈網格狀,而在斷裂面處呈「U」字形和「V」字形。

是雨痕和冰雹痕,是一種巖石的暴露標誌,是地質歷史時期當雨點或冰雹落在溼潤而又柔軟的泥質或粉砂質沉積物表面時,衝擊出的圓形凹坑及其形成凸起的邊緣。雨痕被上覆沉積物填充掩埋並成巖後,巖層面上會留下凹坑,在上覆巖層底面形成凸起印模。由於雨痕一般只發育在泥巖的表面上,因此不是十分常見。

3.生物沉積成因的構造

生物在沉積物表面或者沉積物內部活動時,常常可以留下他們活動的痕跡,這些痕跡與沉積物一起埋藏並保存下來,就形成了生物沉積成因的構造。生物的痕跡化石可以劃分為停息跡、爬行跡、覓食跡、穴居跡、攝食跡、鑽孔6種。生物沉積成因的構造可以指示沉積環境,因為某種特定的痕跡化石是與當時的沉積環境相聯繫的。

三、軟沉積變形構造

軟沉積物變形構造是未固化的沉積物(或原生沉積構造)在沉積期間或沉積期後(早期成巖過程)受到擾動變形而形成的次生沉積構造,也稱同生變形構造。它的形成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易於變形的沉積物和觸發機制。軟沉積物變形構造通常具有不規則的產出形態(如呈脈狀或牆狀)、較高的孔隙度與滲透率(如均一構造及角礫構造)及複雜的成因機制(如地震作用、風暴作用等)。這種沉積物在發生沉積以後,尚未固結形成巖石,這段時期形成的構造,也稱沉積後成因構造。

從局部沉積區來說,軟沉積變形的形成作用包括:負荷作用、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孔隙壓力效應和水體擾動作用等。

1.負載構造(負荷作用)

負荷作用形成的負載構造與沉積物壓實成巖過程有關。如壓模一般發育在泥質物之上的砂層底面(圖2-9),又稱重荷模。火焰狀構造也與壓模密切相關,也是由於重力負荷而引起,主要表現為下伏的泥質層向上尖滅形成一排尖舌,如同火焰(圖2-10)。

2.球枕構造(負荷作用)

多發育於泥巖或粉砂巖之上的砂巖底部,是由於水體擾動、震動和局部負重使砂層破裂、下沉形成的。多呈緊密排列或孤立分布的球狀或枕狀體,砂巖球和砂巖枕的凹面指向巖層頂面。某些砂巖球和砂巖枕的形成也可能與滑塌作用有關。

3.滑塌構造和包卷層理(構造)(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

由於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形成的原生沉積構造以滑塌構造、包卷層理最常見。

滑塌構造是指鬆散的沉積物在未固結成巖前,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塌(或滑動)形成的各種同生變形構造。有斷裂和褶皺伴生,如滑塌褶皺、滑移斷層及滑塌角礫巖。滑塌構造僅局限於與斜坡有聯繫的局部地帶,一般是隨著快速沉積而產生,是識別水下滑坡的良好標誌。滑塌構造多出現在三角洲前緣、礁前、大陸斜坡及海底峽谷前緣,在濁流沉積中較為常見。

包卷層理是指在巖層由規則轉變成為不規則巖層而發生扭曲的一種構造,上、下沉積層未變形,而夾在其中的沉積層具有強烈捲曲或複雜褶皺的強烈紋層(圖2-13)。包卷層理無斷裂,主要產於細砂巖和粉砂巖中,尤其在濁積巖中最為發育。目前對於包卷層理的成因有很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解釋是,可能是由於液化層在層間流動造成的。

4.砂巖牆和砂巖床(孔隙壓力效應)

砂巖牆和砂巖床主要是未固結的碎屑物質液化後貫入到裂隙中形成的,形態複雜,規模差別極大,內部常具流動構造,反映液態的液化碎屑物質的貫入-變形作用。砂巖牆是碎屑巖牆的一種,是穿插貫入於巖石中斜切巖層的板狀(形狀較規則和脈狀砂巖體(形態不規則)。砂巖床是與圍巖產狀基本一致的砂巖體。

5.碟狀構造和柱狀構造(水體攏動作用)

碟狀構造是沉積成巖過程中,沉積物中的水分向上流動形成於砂巖和粉砂巖中形似盤碟狀的構造。「碟」的直徑一般在1~50 cm之間,邊緣上翹,在橫向上呈斷續分布,垂向上互相疊置。碟狀紋層的凹面指向巖層頂面。有時,碟狀構造之下與砂巖牆相連。

相關焦點

  • 沉積巖知識與精美圖片欣賞(珍藏版)
    沉積巖分布在地殼的表層。露出地面的面積約佔75%。沉積巖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頁巖、砂巖和石灰巖,它們佔沉積巖總數的95%。這三種巖石的分布隨沉積區的地質構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樣。總的說,頁巖最多,其次是砂巖,石灰巖數量最少。沉積巖地層中蘊藏著絕大部分礦產,如煤、石油、非金屬、金屬和稀有元素礦產等。
  • 《構造地質學》 — 沉積巖層的原生構造
    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 一、層理及其識別: 1、層理是通過巖石成分、結構和顏色在剖面上的突變或漸變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成層構造 2、沉積巖層理可根據巖石的成分、結構
  • 沉積巖有哪些構造?
    ①層理構造  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徵,是沉積巖區別於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誌。分為:水平層理、交錯層理等。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沉積巖
    沉積巖是古代沉積環境的產物。古代的沉積環境和古地理面貌現在已不能直接的觀察到,但是通過保存於地層的信息可以分析和恢復當時的樣式。在不同的沉積環境下,沉積巖在成分和結構、構造上有明顯的差別。地質學家發現,一定的沉積環境可產生一定的沉積巖和古生物組合。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沉積巖
    在不同的沉積環境下,沉積巖在成分和結構、構造上有明顯的差別。地質學家發現,一定的沉積環境可產生一定的沉積巖和古生物組合。因此,我們見到一定的沉積巖和古生物組合,就可以判斷它們所代表的沉積環境,甚至是大致的沉積時代。地球的歷史就是在每一層的環境變化和生物的演化中被解析和組建出來的。
  • 08年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考試《構造地質學》考綱
    本《構造地質學》綱適用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質學各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三大重要支柱學科之一,也是地質學各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課程。構造地質學研究固體地球巖石圈範圍內結構構造、形成演化過程及規律,並為找礦勘探、能源開發、地震減災、優化地質環境等提供科學依據。
  • 基於幾何學構建本科生構造地質學實習課內容體系,看看長見識!
    基於幾何學構建本科生構造地質學實習課內容體系構造地質學是地質學的重要分支科學,以研究地殼及上地幔地質體的形成、形態和變形構造作用的成因機制及其相互影響、時空分布和演化規律為其主要目標。構造地質學堪稱「地質學中的哲學」,可分為大地構造學(在1∶20萬及以下比例尺地質圖上能見其全貌的構造單元)、「狹義」構造地質學(在1∶5萬地質圖至手標本尺度上能見全貌的構造)和顯微構造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構造)。本文的構造地質學主要指的是「狹義」構造地質學,其研究方法是利用野外觀察、地球物理探測、室內試驗和基於連續力學的計算來研究地質構造。
  • 知名大學地質與工程地質知識經典講解,基礎沒打牢的趕緊收藏
    巖漿活動主要在褶皺帶,受構造運動影響。古大陸分裂,板塊形成。原始大氣圈中H2O(汽)冷凝降到原始地殼上,形成原始水圈。目錄:太陽系的構成地球的形成與演化地球的基本性質巖石圈板塊構造地質作用知名大學地質學與工程地質PPT地球與地殼.png板塊構造學說.png大陸漂移說.png地殼均衡.png地質作用.png海底擴張說.png知名高校工程地質基礎知識回顧PPT(73頁)本資料為知名高校工程地質基礎知識回顧
  • 20級前輩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構造地質學2021考研備考經驗指導
    大家好:2020年考研,我考到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構造地質學專業,下面我會以我個人的角度談一談院校專業的選擇和各科複習的心得。一、關於考研擇校學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候真的就是選擇大於努力。在做院校選擇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尤其是普通院校的學生,這個「量」字很是關鍵。
  • 原生裂隙構造是什麼?
    原生裂隙構造是什麼?礦床構造主要是指控制礦化及礦體分布的構造。本區控制礦化及礦體分布的構造(以下簡稱控礦構造)多數是複合成因的,往往是在原生構造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控礦構造中大量發育的各種角礫巖,不僅是找礦的重要標誌,而且還是探索礦床成因的重要現象。下面就以巖體原生構造為主要內容,介紹與次火山巖體有關的的構造。(1)邊緣冷縮裂隙帶產於巖體的接觸帶內側,由密集的層節理帶組成,並伴有斜節理。
  • 劉寶珺院士:中國沉積地質學的開拓者
    正是這樣的信念,成為他日後選擇中,最堅強的心理支撐。當然,這也是他們這一代科技人的選擇。將自己交給國家,聽從祖國安排。「我很自豪地說,我的很多選擇都是遵從初心。」劉寶珺說。當時,整個沉積巖石學在處於對沉積巖(體)性質的直觀描述,以及對個別沉積作用的規律進行總結探索階段。60年代初期,國際上開始興起沉積學理論研究,劉寶珺主動將這一學科引進國內,翻譯多部專業著作,成為國內當時創新性引入國際沉積學前沿理論的先驅者——先生將這個柳暗花明的過程視為 「剛好並終於趕上了這樣一個時代」。
  • 朱森——我國近代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先驅
    朱森——我國近代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先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6日 07:51 來源:光明網           朱森,構造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
  • 劉寶珺院士:中國沉積地質學的開拓者
    當時,整個沉積巖石學在處於對沉積巖(體)性質的直觀描述,以及對個別沉積作用的規律進行總結探索階段。60年代初期,國際上開始興起沉積學理論研究,劉寶珺主動將這一學科引進國內,翻譯多部專業著作,成為國內當時創新性引入國際沉積學前沿理論的先驅者——先生將這個柳暗花明的過程視為 「剛好並終於趕上了這樣一個時代」。
  •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裡面的地質構造。喜歡地理,可以去學地理,慎重考慮學地質。地質學專業學什麼呢:a、入門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巖石學概論等b、巖石學方向:三大巖石學(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巖相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巖石地球化學、礦物地球化學等(不同高校的課程設置不同,例如巖石地球化學和礦物地球化學一般統一設置為地球化學課程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普通地質學考研大綱
    2.掌握沉積巖常見的結構、構造特徵。  3.熟悉常見沉積巖(礫巖、砂巖、粉砂巖、頁巖、火山角礫巖、石灰巖、矽質巖)的肉眼鑑定特徵。  (五)變質作用和變質巖  1.熟悉變質作用的基本特徵及影響變質作用的主要因素(巖石化學成分、溫度、壓力、流體)。  2.了解變質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結晶作用、交代作用。
  • 沉積巖知識講座
    沉積巖分布在地殼的表層。露出地面的面積約佔75%。沉積巖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頁巖、砂巖和石灰巖,它們佔沉積巖總數的95%。這三種巖石的分布隨沉積區的地質構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樣。總的說,頁巖最多,其次是砂巖,石灰巖數量最少。沉積巖地層中蘊藏著絕大部分礦產,如煤、石油、非金屬、金屬和稀有元素礦產等。我們知道了沉積巖是由一些鬆散的物質經過沉積而形成的。
  • 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3月24日-28日,由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青年學術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行。
  • 巖土工程知識:變質成層構造的認識
    【學員問題】變質成層構造的認識?  【解答】變質巖區中有許多成層構造,它包括經不完全變質改造的變餘成層構造(變餘層理);以及諸如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變質構造,對後者的形成——究竟是繼承原生層理髮育起來的還是通過構造置換新產生的,認識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 地球奧秘 沉積巖
    沉積巖沉積巖是地表風化物經過風或水的搬運後在新的地點沉積形成的巖石,隨著搬運介質和沉積條件的不同,巖石呈現不同特點。大多數沉積巖有著明顯的水平層理。結構:碎屑結構(礫狀結構/砂狀結構/粉砂狀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等構造:塊狀層構造、厚層構造、中厚層構造、薄層構造。
  • 大學本科,地質學專業簡析,大學生現身說法篇
    主要學習研究方向分為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地質學、地球化學、動力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貌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力學、古生物學、地層學、歷史地質學、古地理學、地質年代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災害地質學、生態地質學、遙感地質學。學科應該屬於理學大類下的,二級學科是地質學。也就是說最後會拿到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