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瓷:常見甌窯與婺州窯識別特徵
今天就甌窯與婺州窯簡單說一說:甌窯在浙江南部溫州一帶,是我國古代又一規模很大的瓷窯體系。(所謂窯系一般是一定產區各窯因原料,造型,裝飾工藝等長期形成的共性傳統)。甌窯也是由漢代的原始瓷發展而來,六朝時期制瓷技術和瓷器質量都有顯著的提高,瓷胎堅硬,白中微帶灰,釉色以淡青為主,並有青黃色,器物種類豐富。
-
學術丨耀州窯天青釉瓷是中國天青釉瓷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耀州窯青釉刻牡丹花卉紋執壺 北宋 1989年陝西省耀縣出土 陝西省耀州窯博物館藏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卷三十一:「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今年已來,製作工巧,色澤尤佳。」郭葆昌的《瓷器概說》云:「純色之始,曰青,曰白。青者如晉曰縹,唐越窯秘色亦曰峰翠,五代、宋仍之。」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可能因為回國晚了,皿方罍暫時沒被列入「禁出國」名單。不用我說,許多人都能猜到: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這件文物的名字可真夠長的,意思是由「長沙窯」生產的、以「青釉」為地、用「褐彩」顏料題寫了「詩文」的帶把兒瓷壺。
-
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洗口呈圓形板沿,腹較深,坦底。內外施青釉,光素無紋。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創燒出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粉青釉工藝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並含有少量的錳、鈦,在生胎上掛石灰鹼釉經過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
-
「雨過天青雲破處 這般顏色做將來」造就了北宋汝窯巔峰之審美。
馬未都先生曾經說過,汝窯水平之所以高,主要是因為它包含了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哲學思索——「北宋的天子及師傅們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容易之輩,他們已發現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負使用之外的文化責任」。而汝窯的天青釉給人的自然、理性、雅致、蘊藉的感受,也增添了它的哲學藝術氣質。汝窯目前通過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多年研究發現並建立了國標資料庫行業標準。
-
被日本當作國寶的「螞蟥絆」,杭州就有
有人說它是杯子,也有人認為它是燈具,在王徵宇看來,這是一件北宋時期的酒具。浙江最大的錢幣窖藏是這樣被發現的土地下掩藏的秘密,時不時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現身。這件南宋龍泉窯燒制的青釉碗,在傳到日本後,一直被當作國寶珍藏。可由於流傳時間久遠,到了掌權大將軍足利手中時,它已有裂痕,因此,工匠便用金屬將裂痕補住,而鋦釘形狀像大螞蝗,它便被稱作「螞蝗絆」,成了享譽世界的殘器。事實上,「螞蟥絆」在南宋德壽宮遺址也出土了一件,而且鋦釘的年代比日本那件更早。
-
這些國寶都曾遺落在民間……
三、北宋清明上河圖 作為北宋時期的畫作,能夠穿越千年保存至今,清明上河圖算是真正做到了千歲!後來被博物館的專家在廢品站發現並回購回來,這才挽救了這件對中國意義非凡的國寶! 六、西周班簋 收藏在首都博物館的這座西周時期的班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上面還有198字的銘文,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實物,絕對的國寶。
-
動畫明星九色鹿擔任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加盟《國家寶藏...
本期節目中,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將通過敦煌研究院選送的《鹿王本生圖》、莫高窟第220窟、敦煌遺書《歸義軍衙府酒破歷》三件國寶,帶領觀眾領略「絲路明珠」之美,並感受其背後的「莫高精神」。 在《鹿王本生圖》的前世傳奇中,辛柏青將飾演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講述因守護敦煌而錯失至愛的常所長跟隨「鹿王」穿越回過去,重新做出人生選擇的故事。究竟重來一次的常書鴻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除了辛柏青之外,節目組還將首次邀請動畫界的明星——九色鹿擔任國寶守護人。
-
敦煌莫高窟今晚亮相《國家寶藏3》,它的國寶守護人是...
其中,位在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壁畫同類題材中保存最為完整的連環畫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畫之一,它以精湛的繪畫藝術再現了《佛說九色鹿經》中「鹿王本生」的故事。這就是今晚《國家寶藏3》要帶出的第一件國寶。在《鹿王本生圖》的前世傳奇中,辛柏青將飾演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講述因守護敦煌而錯失至愛的常所長跟隨「鹿王」穿越回過去,重新做出人生選擇的故事。
-
劉中《冰雪國寶萬裡圖》長卷:「熊貓健兒」形態各異
近日,有「中國畫熊貓第一人」之譽的畫家劉中,在距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500天之際,呈奉歷時兩年繪就的巨作《冰雪國寶萬裡圖在中國畫的早期發展中,魏晉時期人物畫和長卷形式的結合,凸顯了長卷對故事題材的表達特徵。隨著歷史延續,橫列式的故事情節安排,決定著諸多繪畫要素的不斷完善,成為傳統藝術表達和欣賞的特有模式;題材方面則歷經由人物到山水、花鳥等不同類型相互融合的過程,使長卷繪畫這種獨特的形製得到了長足發展。
-
CCTV—4《國寶檔案》走進重慶合川,細品釣魚城的歷史故事
2019年11月17日上午,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攝製組一行人走進重慶合川山城防禦體系陳列館,細細品味釣魚城的歷史故事。著重講述釣魚城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經歷,表現中華歷史不朽價值與魅力。《國寶檔案》欄目是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一檔集權威性、故事性、觀賞性的日播欄目,是CCTV-4黃金檔日播欄目,入選該欄目的,必須為國家一級文物。重慶是巴蜀文化之都,歷史源遠流長,本次《國寶檔案》走進重慶進行多期拍攝,重慶三峽博物館七組國寶、合川釣魚城、忠縣石寶寨等都將予以關注。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