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萬年前,杭州這片土地是什麼模樣的?
昨天,《發現杭州——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杭州地區考古成果展》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開幕,讓我們跟隨考古學家的足跡去尋找答案吧。
此次展覽,從杭州地區70年來的考古成果中,精選了500餘件展品,從史前到明清,以覆蓋杭州全域考古項目的廣闊視角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
70年來,考古人奔波於一個個發掘現場:良渚玉器與良渚文化遺址、「中華第一舟」與跨湖橋文化遺址、蕭山水漾塢六朝墓、吳越國王錢氏家族墓、南宋臨安皇城遺址、元代朝暉路窖藏、明代洪武窖藏、清代行宮遺址……他們的工作碩果纍纍。
龍首魚身埋藏在吳山腳下
栩栩如生
去年,在吳山廣場地鐵建設的工地上,有一件彌足珍貴的器物破土而出,這就是越窯青瓷摩羯魚杯。
「吳山廣場地鐵站那塊地在吳山腳下,又緊挨河坊街,位於臨安城遺址範圍內,具備極大的考古發掘價值。因此,在地鐵施工前,我們就結合地鐵工程的推進位定了考古發掘方案,分階段實施。」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徵宇介紹說。
越窯青瓷摩羯魚杯的出現帶來了驚喜。「有一天,挖著挖著,這件瓷器露了個頭兒,在太陽光的照射下,亮閃閃的。」隨後,四周的土被一點點剝離,它的完整輪廓呈現在面前——通身淡綠,甩著扇形尾巴,竟是一條造型別致、栩栩如生的摩羯魚。摩羯魚擁有龍首魚身,可惜頭部已破損,「龍首」的模樣只能靠想像去填補了。
「它不僅有罕見的器型,而且工藝精緻,刻畫生動,又保留得相對完整,太難得了。」有人說它是杯子,也有人認為它是燈具,在王徵宇看來,這是一件北宋時期的酒具。
浙江最大的錢幣窖藏
是這樣被發現的
土地下掩藏的秘密,時不時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現身。
2010年的一天,在杭州蔣村的一處建築工地上,施工人員無意中挖出不少古錢幣,引起眾人哄搶。當天下午3點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警方電話通知,隨後,王徵宇和一位同事緊急趕往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
至今為止浙江最大的錢幣窖藏,就這樣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
「這批古錢埋得不深,但規模很大。我們兩個人打著燈,從下午開始,連夜挖,挖到第二天早上五六點。」王徵宇回憶說,他們將出土的錢幣一袋袋裝上車,塞滿了整整兩輛車,有近一噸重。
這處窖藏出土了總計37萬餘枚古幣,涵蓋110多個品種,跨越西漢至明代1500多年。在展覽現場,你能看到這批保存完好、種類豐富的古錢幣。
通過隨葬品
發現古人的生活秘密
考古人經常出入各種墓葬,在五花八門的隨葬品中,探尋與墓主人對話的方式。
王徵宇親手挖出的一座彌勒佛坐像,深得他的喜愛。
「它出土於臨安的一座明墓,挖開時,這座彌勒佛像就擺在墓葬的腰間。顯然,墓主人是捧著它下葬的。」
圓臉肥腮,大耳垂肩,眉角低垂,笑眼眯縫,這座彌勒佛完好無損。王徵宇介紹,它在元末明初燒制於臨安,可能是天目窯的黃白釉,「當時,彌勒信仰興盛,人們期望笑口常開。」
在臨安的另一座明墓中,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一個骨灰陶罐中,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鳥食罐,王徵宇猜測,這個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歡養鳥。
在桃源嶺上的一座古墓中,出現了杭州地區極為少見的石真,即石刻真人像。這座墓葬著一位叫王洌的武官,墓室的壁龕裡放著一尊按照墓主人模樣雕刻的真人像,它象徵著古人對人世的眷戀。
你聽說過「螞蟥絆」嗎?這件南宋龍泉窯燒制的青釉碗,在傳到日本後,一直被當作國寶珍藏。可由於流傳時間久遠,到了掌權大將軍足利手中時,它已有裂痕,因此,工匠便用金屬將裂痕補住,而鋦釘形狀像大螞蝗,它便被稱作「螞蝗絆」,成了享譽世界的殘器。事實上,「螞蟥絆」在南宋德壽宮遺址也出土了一件,而且鋦釘的年代比日本那件更早。
從吳山廣場到蔣村,從桃源嶺到臨安城,從百井坊到密渡橋……在這場琳琅滿目的展覽中,你會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你還會忍不住驚嘆,原來腳踩的這片土地下,藏著如此豐富的過去,那是你以往沒有留心過的杭州。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