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
螞蟻爬上市
8月25日晚,螞蟻集團分別向上交所科創版和相關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螞蟻集團即將同時在A+H上市!
業內普遍預期,螞蟻金服此次兩地同時IPO的估值在2000億美元以上。這意味著,這支螞蟻大概率將創下近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也極有可能取代茅臺成為A股股王。
在成立16年後,支付寶與螞蟻集團終於開花結果。
眼下,支付寶的年活用戶超過10億,月活用戶7.11億,月活商家超過8000萬。
而在過去一年,螞蟻數金科技平臺的用戶則高達7.29億,促成資產管理規模高達4.1萬億,花唄借唄的服務用戶高達5億。
毫無疑問,支付寶已然成為了「全民錢包」。
敢為天下先
支付寶以及後來的螞蟻集團,一直是走在時代之前的金融服務產品。
2004年,中國還是處於現金時代。
那時候,線上支付非常麻煩。插U盾、輸帳號、輸密碼、輸口令、輸銀行代碼,然後支付的成功率還不到六成。
是支付寶橫空出世,挨個把銀行舔了個遍,這才有了今天的快捷舒服。
如果沒有支付寶,今天我們想在雙11剁手之前,還得先自個兒磨刀子。
同時,支付寶也是全球第一個推出被盜全賠的產品,極大提高了全行業的服務質量。
除了方便剁手,支付寶也是最早、且當時唯一一家致力於給小微企業放款的大機構。
銀行不會給他們貸款,因為他們無抵押、少資本,當時的徵信系統也不完善。
而做實業的企業必然有資金需求,於是,他們只能在民間借高利貸。一分利,是完全合理的市場價。
尤其在浙江,小企業主之間互借互保相當普遍,一倒就是倒一片。
而支付寶就敢賭這些小企業家有信用,而結果證明,支付寶賭贏了。
在個人信貸上,支付寶同樣敢為天下先。
當時,普通人想貸款或辦信用卡的難度很高。最大的問題在於,當時的中國只有不到2億人有徵信記錄。
弔詭的問題來了,你沒有徵信,就不能辦貸款;沒有貸款,就沒有徵信記錄。
打破這個死循環的,還是支付寶。花唄和借唄,讓更多普通人更有尊嚴地借到錢。
而這種通過線上給大量非優質用戶遠程授信的放貸模式,放眼全球都沒有先例。
類似普惠所有群眾的服務支付寶還有很多。
聽說中國有5億人沒有任何理財產品?餘額寶最低投資門檻1元起。
聽說中國有12億人未被壽險覆蓋?養老保險產品1元起。
現在我們的銀行業、金融業的服務有了長足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支付寶倒逼著他們不斷改進。
這種如同母牛竄上電線桿——牛X中都帶著閃電的企業不賺錢,誰賺錢?
金融蟻還是科技蟻?
在為全國人民提供了16年的金融服務後,螞蟻集團正在嘗試從金融蟻轉型為科技蟻。
從在上市前夕將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科技集團就能看出,此次上市,螞蟻最想講述的是科技故事。
科技外衣之下,螞蟻也確實名副其實。
在螞蟻1.6萬名員工中,超過6成是技術研發人員。
2019年,螞蟻集團在科研方面投入超過100億人民幣,約等於科創版全部130家科研投入的一半。
而在招股書中,螞蟻集團也亮出了自家的技術家底。
目前,螞蟻擁有26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產品、18項世界級和國家級核心技術獎項並在全球擁有超過26000項專利。
尤其在其自研資料庫OceanBase與區塊鏈專利申請數上,螞蟻集團已做到了世界第一。
螞蟻集團CEO胡曉明透露,至2019年底,螞蟻的技術服務費已佔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未來五年佔比將達到80%。
眼下,支付寶正在通過其良好的用戶口碑、龐大的用戶規模,扮演撮合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用戶交易的角色。
換句話說,與其掙你我貧苦百姓的錢,螞蟻更想掙豪紳的錢。
比方說支付寶保險平臺的背後是90家合作的保險公司;餘額寶的背後是24家第三方基金;花唄借唄的背後則是100多家合作銀行。
因此,螞蟻集團更多地是在扮演「科技賦能」的角色,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支持,而不是直接取代傳統金融機構。
事實上,這種「去金融化」的做法早已是大勢所趨。
18年9月,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同月,小米支付技術改名為小米數字科技。
而這種從金融定位升級為科技定位的做法,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在相關領域日益成熟的縮影。
一方面,「去金融化」有利於規避監管防線。當年螞蟻集團的招財寶一路高歌猛進,距離下一個餘額寶僅一步之遙。可在監管部門的一紙文書之下,招財寶半路夭折。
另一方面,在各金融機構服務趨同的當下,科技對金融的賦能作用日益凸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成為保障金融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未來金融實力的比拼很可能將是科技實力的比拼。
現在,不論從任何維度看,螞蟻已遙遙領先。
而在上市吸收更多資金之後,這隻螞蟻很可能將越爬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