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病毒就是一種真正稱的上神奇的存在。它的個體十分的微小,比細菌還要小,它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廣泛分布於宇宙中。人類對它的認知總是落後於它的變幻,科學家們對於它應當屬於生命還是非生命,根本沒有定論。
病毒的個體微小結構簡單,沒有完整的代謝系統,自己不能獨立的活下去。它幾乎以一種休眠的狀態存在於自然界,但當它一旦進入生物體內就會展現出十分驚人的生命力。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存在。病毒可以侵襲的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人類,甚至是細菌和真菌。
比起那些複雜的動物、人類、植物,病毒就要簡單的多,病毒就是一件外衣包裹著一串基因,但就是這種簡單的結構,賦予了它極強的變換能力,因為它足夠簡單,所以變換起來也極為方便,一個病毒在幾個月甚至幾周之內就可能發生形態結構上的變化。
病毒自己不能獨立活下去,它必須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來複製更多的病毒,然後再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出去,再去感染新的宿主細胞,病毒這種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特性,導致藥物在抗病毒的同時也殺傷了宿主的正常細胞,這就使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受到了局限。時至今日人類對病毒感染基本沒有什辦法。
病毒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絕技,就是不斷的變異。病毒的核心成分是遺傳物質RNA或者是DNA,一種病毒只含有一種遺傳物質,遺傳物質呈鏈狀,鏈有長也有短,病毒在穿入宿主細胞後,首先要複製自己的遺傳物質,對於長鏈遺傳物質在複製的過程中就非常的容易出錯,而短鏈遺傳物質複製正確的概率要比長鏈遺傳物質高,但無論長鏈或短鏈遺傳物質,不可避免的就是在複製的過程中必然不停地發生錯誤,每發生一次錯誤就意味著病毒的變異。
而抗病毒藥物的研究是在對病毒的結構認知和功能認識的基礎上展開的,病毒的變異就意味著之前已有的,對病毒的認知已不再準確,也就是說已知的藥物對變異後的病毒效果降低甚至無效。
病毒嚴格的細胞內計生特性,導致抗病毒藥在殺傷病毒的同時也損傷了人體的正常細胞;病毒的不斷變異,導致已知的抗病毒藥對原有病毒感染效果下降甚至是無效。對於變異性小的病毒,人類可以通過研究疫苗對其進行預防,比如B肝病毒;對於變異性大的病毒,疫苗的研製則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比如流感疫苗就要隨著流感病毒的不斷變化而不停的研究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