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別看人類牛逼哄哄的,至今為止,沒有發明一種藥物可以直接殺死病毒。
目前全世界共發現了約為4000多種病毒。多數病毒直徑在20-200納米(nm), 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1.2-120)乘以10負17次方立方米。
地球上到處都是病毒,水裡每升大約含1000億個病毒。
病毒是自然界最為簡單的生物,就是核酸加外面包裹的蛋白,大部分是蛋白質外殼包裹著幾個基因而已。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它身上只有10個基因,而我們人類身上有20000個基因。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嚴格在生物體內的活細胞內寄生。病毒的遺傳物質存在於它的核心,外面有衣殼蛋白包裹,某些病毒還有包膜。
病毒核心遺傳物質DNA或者RNA,以及複製所需要酶類存在的部位。其次是衣殼,這是病毒的結構支架,起到保護核心、與外界互動的作用。
最後是包膜,嚴格來說包膜不是病毒自己合成的,而是宿主細胞膜被病毒改造形成的,具有病毒自身的抗原特性。包膜也是與外界互動的場所。
病毒顆粒侵入人體,第一步是通過包膜或者衣殼表面的刺突和人的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吸附在易感細胞表面。
第二步,包膜病毒可以通過膜融合的方式,無包膜的病毒通過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內。
第三步,病毒進入細胞後,奪取宿主的細胞器和營養物質進行自我複製,同時抑制宿主細胞自身的生命活動。最終病毒合成了新的遺傳物質以及衣殼蛋白。
第四步,病毒將已經合成的遺傳物質和衣殼蛋白組裝成新的病毒顆粒。
第五步,將宿主細胞裂解,從而釋放出病毒顆粒,進行下一次侵入。
也有某些病毒看起來比較溫和,將自身的基因整合在宿主細胞基因組裡,就是基因重組,隨著宿主細胞自身的複製而複製,不殺死宿主細胞。比如B肝和愛滋病,但是這種病毒對人體危害更大。
病毒介於非生命和生命體之間,像一粒沙子、一粒石子,病毒甚至可以變成晶體。
病毒需要寄生在人或者其他宿主身上,把人體組織分解為它們的能量和營養,離開宿主之後很快死亡。
難以用藥物殺死病毒的原因是,病毒的生和死沒有那麼明顯的區別,病毒可以在生死之間自由轉換。
人類不是用藥物來殺死病毒,主要的手段是阻止其在細胞內繁殖,或是給它做個記號讓人的免疫系統過來吃掉它。
比如針對逆轉錄病毒獨有的依賴RNA的DNA合成酶,開發出這種酶的抑制劑,讓病毒無法複製,也無法將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單純的病毒遺傳物質和空殼,很快會被細胞免疫識別和殺死。抗病毒的藥物,都是這個思路,針對病毒侵入過程的不同環節而發揮抗病毒作用。
病毒對人類的危害主要只有進入到細胞裡,奪取了細胞核之後,大量繁殖,才有破壞性。被感染宿主細胞幾乎和正常細胞一樣,所以很難找到特效藥。你殺寄生了病毒的細胞,又殺了正常細胞。
抗生素也只是相當於給細菌做絕育,阻止病毒附著靶細胞的、阻止病毒翻譯、轉錄,阻止病毒整合的。
抗生素都不是直接殺滅病毒,最終能夠消滅病毒的還是人的自身免疫系統,或是等病毒自己死亡。
病毒太簡單、穩固,人類現在在冰層裡發現數萬年前病毒,所以很難殺死的。
人工場在電腦程式的控制下,可以精確的把分子、原子、電子那麼小的物體識別、分類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