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是中性質子組成的?那麼它1億特斯拉的磁場咋來的?

2020-12-01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電生磁,磁生電,電磁感應馬達轉···

上面這個簡短的順口溜是我在礦山工作時,常聽老電工師傅說的話!這句話就很明確的交代了物理學中的電磁相互作用,即:變化的電場會感生出變化的磁場,相反磁場到電場也是一樣的。當然,帶電粒子的運動也會產生感應磁場,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右手螺旋定理嗎?也就是安倍定則,這個法則為我們指出了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係。

如果旋轉和移動的電荷可以產生磁場,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個巨大的中性物體會有磁場?這裡說的中性物質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子星!關於磁場先從我們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地球說起吧。

地球和太陽的磁場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們有啥用

我們知道地球有一個強大的感生磁場,其重要性這可不是玩玩指南針這麼簡單,地球的磁場不僅保護了地球上的大氣層免受太陽風的剝離,更是保護了我們這些弱小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粒子的侵害,也順便為我們帶來了美麗的北極光!那麼地球的磁場咋來的?這肯定了帶電粒子有關。

因為地球有一個熔融、旋轉和不斷變化的核心,這就相當於一個活躍的磁力發電機,地核產生的磁場延伸到太空,保護地球免受高速帶電粒子的威脅,當太陽拋射出的帶電粒子到達地球,帶電粒子遇到地球磁場,會在洛倫磁力的作用下發生偏轉,進入南北極與高層大氣相互作用產生極光。

你可能覺得太陽有些暴虐,脾氣暴躁總是試圖傷害我們,你錯了!這只是太陽「愛護」我們的一種方式,因為在太陽系外,由超大質量黑洞、超新星產生的宇宙高能射線其能量才真正代表著宇宙的極限能量,大多以質子為主能量高達5×10^10 GeV,很容易會穿透地球大氣層達到地球表面!但我們很少有受到宇宙高能射線的威脅,這是因為太陽日鞘保護著我們太陽系的安全!仿佛在說:我的家事,我說了算!

所以在宇宙這個「輻射爐」中,太陽一直在保護我們的安全。當然太陽的磁場也十分強大,其拋射的等離子體經常會沿著磁場線的路徑運動。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太陽熾熱的電離等離子體向上和向外延伸,其直徑是地球的許多倍。有時還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圓環,像一個熾熱的瀑布一樣「傾盆而下」。

通過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AIA儀器。我們知道日冕物質拋射形成的結構大約是地球直徑的四倍。

通過地球和太陽,我們也能找出共同點,並且知道磁場是咋來的:

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又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組成。重力梯度和溫度梯度意味著不同大小、質量和截面的物體受到的影響不同。如果這些現象能產生哪怕是很小的電荷分離,因為太陽和地球在的自轉,移動方式不同的電荷就會產生磁場。M1:蟹狀星雲中的中子星

那麼中子星呢?光聽名字就知道中子星是由中子組成的,是大質量恆星塌縮後,原子被引力壓碎,形成的奇異天體!

而原子核中的中子並不帶電,屬於中性物質。根據上文我們知道磁場本身是由移動電荷產生的,那麼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磁場的呢?

上圖為X光下金牛座中的蟹狀星雲,距離我們6500光年,也稱為M1。由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星雲的核心有一個脈衝中子星,這些X射線正是由於中心的強磁源影響了星雲周圍的電離等離子體而發出的。

這不僅僅是X光下可以看到中心強磁場的影響,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可見光中也能看到這些效應!

就規模而言,蟹狀星雲是在1054年的超新星爆炸中形成的,也就是我國宋朝有記載的那次超新星事件。到目前為止,蟹狀星雲的直徑約為3光年,距離它誕生已近一千年。但讓人驚訝的是星雲核心中子星磁性特徵的大小超過一光年!

中子星並不是中性的,中子星的磁場咋來的

關鍵是我們要認識到中子星是怎樣構成的?它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中子球;實際上中子星從外到內有很多分層。依次是:

電子,然後是原子核(如鐵),然後是原子核在中子海洋中的分層(如雜質),接著是中子一個到核心的過渡地帶,其中核心是中子超流體(一種絕對零摩擦的類液體相),以及其內部各種不同質量的帶電粒子雜質。

因此我們說的中子星根本不是一個擁有單一中性粒子的實體!而且中子本身也不是最基本的中性粒子,而是由帶電基本粒子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夸克彼此具有不同的非整數電荷和質量!

在中子星中,許多結合在一起的中子產生一系列夸克的「udd」結合態。

中子本身就具有固有的磁矩,因為它們是由帶電夸克組成的,在中子星內部極高的能量不僅能產生粒子/反粒子對,還能產生奇異粒子。內部的帶電粒子也具有高導電性,加上中子星內部仍然存在重力、密度、溫度和電導率梯度。

並且在大約10千米的半徑範圍內,具有典型類太陽恆星的角動量,中子星以10- 70%的光速旋轉!

簡而言之,中子星所擁有的一切就是1億特斯拉的磁場配方,大約是地球表面磁場的1萬億倍。

雖然我們目前不能絕對確定中子星的最內層發生了什麼,是否有我們未知的高能夸克、μ子和τ子,或者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其他類型的粒子。在中子星的極端環境中,產生強磁場也是必然的。

這就是中子星產生超強磁場的原因!

下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黑洞內部是否會產生超強磁場?這個是肯定的!那麼我們看到黑洞磁場,是在視界內產生的還是在視界外產生的?(比如在吸積盤內),如果磁場來自內部,這背後的物理原理是什麼?下回我們在說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中子星由中子組成,既然中子呈中性,為啥會有超強的磁場?
    有人問:既然中子星是由不帶電的中子組成,為啥還有極強的磁場?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中子星是怎麼來的?有資格形成這種天體的恆星質量必須大於太陽的8倍,小於太陽質量的30~40倍。這種大質量恆星在壽終正寢時會拼盡全力來一個迴光返照,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將大部分質量散盡回歸太空,中心留下一個緻密的核,這個核有太陽質量的1.44倍以上到3倍左右,這個核就是中子星。這個核有多大呢?半徑10~20km。有人老不相信中子星有那麼「重」,每立方釐米質量達到1~20億噸,想想就明白了,一個10~20公裡半徑的球,濃縮了1.44個太陽以上的質量。
  • 中子星為什麼會產生磁場
    抽象羅盤Abstract compass 中子星由中子構成,沒有帶電的質子和電子,卻產生了高達10000億高斯,甚至20萬億高斯的磁場,這是什麼原因呢?磁場要產生,應當有電場,要有電場,必須要有電流,中子星沒有電子,那中子星上的電流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就要從自由中子的衰變說起:因為質量是能量(E=mc²)的表現形式。
  • 中子星表面的重力為地球7000億倍,掉向它的物體能超光速嗎?
    ~3.00x1.9891x10^30千克,那質量是地球的48到99倍了,如果按照地球的50倍質量來計算,那麼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地球的130萬億倍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克/立方釐米,中子星5.5x130萬億=7.15億噸,那麼中子星的一個立方釐米就有1億噸到20億噸重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科院:中國慧眼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強磁場,高達10億特斯拉!
    中科院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團隊對正在吸積的X射線脈衝星Gro J1008-57進行廣泛的觀測,並在中子星表面探測發現大約10億特斯拉的磁場。
  • 中科院:中國慧眼望遠鏡,發現迄今最強磁場,高達10億特斯拉
    important}中科院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團隊對正在吸積的X射線脈衝星Gro J1008-57進行廣泛的觀測,並在中子星表面探測發現大約10億特斯拉的磁場根據理論計算,這個CRSF對應的磁場高達10億特斯拉,比地球實驗室能產生的磁場強幾千萬倍。
  • 黃金和鐵都由一樣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為什麼價值差別那麼大?
    真正發現質子要到100多年後的1919年,又是盧瑟福用α粒子與氮氣的碰撞發現了氫原子核,因而發現了質子。中子的發現盧瑟福在發現質子後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可能性,他的猜測來自於原子量和原子序數的差異,十多年後他的學生查德維克以α粒子轟擊硼-10原子核得到氮-13原子核和一種新射線,他認為這種新輻射是一種質量近似於質子的中性粒子,並設計了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
  • 10億特斯拉!「慧眼」直接測量到宇宙最強磁場
    作者:任芳言「慧眼」衛星藝術圖 圖片來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0億特斯拉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藉助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的一次暴發進行了詳細觀測,通過X射線能譜首次直接測量到迄今為止宇宙中的最強磁場。
  • 【中國青年報】10億特斯拉!中國「慧眼」衛星測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中國青年報】10億特斯拉!中國「慧眼」衛星測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2020-09-07 中國青年報 邱晨輝 【字體:大 中 小】
  • 10 億特斯拉!我國 「慧眼」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IT之家9月4日消息 據中新網今日報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稱,「慧眼」(HXMT)衛星團隊近期通過直接測量的方法觀測到脈衝星 GRO J008-57 表面磁場強度為約 10 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測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強磁場。
  • 磁星強大的磁場能將2公裡的距離內把人類撕裂成原子
    磁星體的磁場很強。假如磁星存在於地球100,000公裡之內,那麼它可能會抹除來自地球上所有電子設備的數據。假如人類離磁星有2公裡的距離,那麼人類所處的磁場足以將人類分裂成一個原子。為更直觀起見,我們使用了一組數據來說明地球磁場大約是1高斯,而磁星的磁場大約是幾十萬高斯,最強的可以達到1萬億高斯。
  • 10億特斯拉!中國「慧眼」衛星測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慧眼」衛星團隊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J008-57的詳細觀測,採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得到該脈衝星表面磁場強度約10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直接測量到的宇宙中最強磁場。
  • 磁星的強大磁場可以在2公裡的距離內把人類撕碎成原子
    為了使它更直觀,我們用一些數據來說明,地球的磁場約為1高斯,而磁星的磁場約為數十萬高斯,最強的能達到一萬億高斯。我們知道,當太陽燃料燃燒完之後,它的外層就會發生爆炸,留下了一個緻密的內核,它就是白矮星。一般來說,小於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會變成白矮星,大於8倍而小於2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會形成中子星。按照目前的理論和觀測數據,中子星的質量在1.4-2.3倍太陽質量之間,而它的直徑一般不會超過20公裡。它是如此緻密,以致於自身引力勞勞束縛住自己,把原子中的質子和電子壓在一起形成了中子。
  • 中子星是完美球體嗎?是什麼影響它的形狀?
    雖然脈衝星被稱為「中子星」,但它們大約只有中子的90%;所以當它旋轉時構成中子星的帶電粒子會快速移動,產生很強大的磁場。當周圍的粒子進入這一磁場時帶電粒子會加速,產生一股由中子星的極點發出的輻射,當其中一個極點指向地球時就會看到脈衝星的「脈衝」。
  • 10億特斯拉!中國「慧眼」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中科院高能所「慧眼」衛星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慧眼」(HXMT)衛星團隊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的詳細觀測,採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得到該脈衝星表面磁場強度為約10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
  • 10億特斯拉!中國「慧眼」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
    中科院高能所「慧眼」衛星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慧眼」(HXMT)衛星團隊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的詳細觀測,採用直接測量的方法得到該脈衝星表面磁場強度為約10億特斯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測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強磁場。
  • 當恆星發生坍縮時,坍縮將電子擠進了質子裡,便形成了中子星
    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存活了50億年的時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減法就可以知道:目前太陽還有大約50億年的時間,當太陽死去的那一天,太陽會變成什麼呢?,並且變成一顆白矮星,如果太陽的質量擴大到8倍時,那麼太陽在死亡時將會變成另外一種天體:中子星。
  • 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的?比地球自轉快1億倍,早已修煉「成精」
    1932年,當「中子」被科學家首次發現之後,有天文學家大膽假設,認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著一種全部由「中子」組成的星體,這也是「中子星」第一次被人們所知曉,但是卻並沒有與人類正式見面。此後,很多天文學家都致力於研究和尋找中子星,一直到1934年,一位天文學家認為中子星是由恆星演變而成的,它認為在超新星爆炸之後,一些恆星會變為中子星,同時會產生宇宙線。通過以太陽作為數據參照,終於在1939年的時候,可形成中子星的恆星質量被確定了出來,當一顆進入是生命末期的恆星質量是太陽10倍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顆中子星。
  • 如果磁鐵磁場夠強,能將人體內的鐵吸出來嗎?科學家:地球上沒有
    磁鐵無處不在,取材於希臘的氧化鎂島,很多電子設備都要用到它,因此在現代世界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磁鐵吸鐵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廢品廠就會用一種強力磁鐵來分離出廢品中的鐵物。當然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也有自己的磁場,但是它們比電子所產生的弱得多,弱到對原子的整體磁場幾乎沒有影響。
  • 磁星,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當它爆發時威力有多大?
    原子核壓碎之後,核外電子進入到原子核之中和原子核內的質子相結合成為中子,所以中子星是一顆完全由中子構成的天體。中子星在形成之後會高速旋轉。與地球24小時自轉一周相比,剛形成的中子星可稱之為「急速」,粗略來講,每秒鐘它都能夠完成數周自轉。
  • 不同類型的中子星具有怎樣的特性,吞噬中子星的黑洞能被觀察到?
    因為,物質本就由原子所組成,而原子則是圍繞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原子核旋轉的電子云,雖然原子核的直徑僅為電子云的十萬分之一,但其質量卻超過了原子質量99.9%。雖然電子本身佔據的空間很小,但原子的大小是由它們的軌道模式所定義,因此,這是一個絕大部分比例都開放的空間。比如,當我們撞擊到巖石的時候,總感覺是被其堅硬的外表面所傷害,但事實上卻是電子穿過其空曠空間的速度太快,以至於我們無法看到它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