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營收3連降!羅振宇盯上股民,知識付費第一股疑是割韭菜?

2020-11-30 騰訊網

9月25號晚,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亮相,公開發行不超過1000萬股股票,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

如果你對思維造物不熟悉的話,那麼羅振宇的「得到」和「邏輯思維」一定不陌生,沒錯,這兩者都是思維造物的線上產品,主要為用戶提供線上課程,聽書,電子書等產品。

這次思維造物不是在納斯達克,也不是在港股,而是準備在我們的大A股上市,將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

思維造物準備上市,讓不少知識付費的自媒體集體自嗨,似乎知識付費,線上教育的新時代來了。

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知識付費缺少底層的商業邏輯。

01

知識付費是一種娛樂,不是學習

知識付費可以學到東西嗎?

當然可以,但是比例極少。

因為絕大人部分可能對「學習」這兩個字有些誤解。

一般經歷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在學校的教育下,很清楚的知道學習分以下六個步驟:

預習,上課,複習,作業,鞏固,考試。

這六個步驟綜合起來,我們稱之為學習。

之所以要通過六個步驟才能真正學會,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每天要接受無數的信息,只有反覆強化學習內容,才能融會貫通,把書本上的東西真正轉化為自己的。

所以學習是個系統性的結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最功利的四,六級考試,也得不停地鞏固,然後通過考試來驗證自己是否達成學習目標。

然而知識付費的關注點只在於上課,極少部分有作業環節。

預習,複習,鞏固,考試這四個環節則完全被忽略了。

於是沒有任何渠道可以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該項技能。

眾所周知,傳統的學習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我們現在的應試教育更是如此,就是為了考好分數,考好大學,中間過程多苦多累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好結果就可以了;

然而知識付費卻恰好相反,它注重的卻是過程,至於是否掌握,或者學習的東西究竟有沒有用,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檢驗標準。

由於沒有檢驗標準,於是就會導致兩個後果:

一,知識付費的課程水平層次不齊,完全靠製作者的良心和經驗(未必正確)來制定課程;

二,學生沒有壓力,然而惰性是人類的天性,學生能把課程全部聽完已經是非常優秀了,更別說複習和考試了。

既然知識付費不是以結果為導向,那麼它就不是學習。

什麼東西是以過程為導向的呢?

娛樂。

比如我們看電影,打遊戲,踢球,這些都是以過程為導向,享受過程帶來的快感。

也就是說,知識收費看上去是讓大家一起學習,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娛樂,這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在商業邏輯上有著嚴重的偏差。

商業邏輯一旦有偏差,這個行業就很難有持續性。

02

知識付費是一種偽需求,靠吞食焦慮為生

有人對我說的「知識付費是一種娛樂」很不以為然,明明老師上課那麼動聽,自己也懂了很多知識,怎麼能叫娛樂呢?

其實老師上課動聽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正掌握這些知識了。

比如一周後讓你再重複一下課程的細節,你是否可以回憶的起來?

講真,別說一周了,隔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上課的時候真的很滿足呀,聽到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識和技巧,讓自己感到無比充實,並且對未來充滿希望。

所以,知識付費的核心在於自我滿足。

然而學習是很枯燥的,是一個不斷重複和鞏固的過程,只有娛樂才會讓自己滿足。

看電影是滿足感官的刺激,打遊戲是滿足爭強好勝的心理,踢足球是滿足生理激烈運動的快感,而知識付費則是滿足對自我焦慮和無奈人生的安慰。

只有通過不斷的付費,和不斷的「偽學習」才能淡化這樣的焦慮,讓自己在短期內獲得平安喜樂。

但是這種平安喜樂都是短暫的,一旦課程結束,學習者會立刻陷入一種恐慌:我要被時代拋棄了。

再加上自媒體們不斷地給公眾灌輸焦慮和自我否定的情緒,讓這種恐慌越來越加劇,甚至有些人把「付錢買課程」這種行為作為淡化焦慮的方式——買的課程基本只聽一兩節,從來沒有從頭到尾聽完的。

這是知識付費衍生出來的病態心理,是病,得治。

有點像吸毒,不同的是,吸毒者知道吸毒是壞事,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需求;

而知識付費上癮者卻完全沒有意識到,給他帶來滿足感的不是知識付費的內容,而是付費本身。

於是知識付費就像是一隻吞食焦慮的怪物,不斷地誘導你散發焦慮和恐慌,然後吞掉你的焦慮和金錢,並無限循環。

如果知識付費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如此病態的環境和心態上,就違背了學習和教育的初衷,註定不會走太遠。

03

認知是螺旋形上升的,民智終將開化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知識付費並不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革新的變化。既然如此,我何必花大價錢去買這些課程?

這顯然就是一個理性人的思考模式了,以結果為導向,如果沒用,就放棄。

從思維造物的財務報表上也很明顯地看出明智開化的跡象。

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56億元、7.38億元、6.28億元;同期淨利潤為6131.96萬元、4764.41萬元、11505.40萬元。

乍一看2019年淨利潤比起上一年翻了差不多三倍,似乎還不錯,實際上完全不是那回事。

根據扣非淨利潤顯示,公司2017年至2019年扣非淨利潤為4999萬、3280萬、3067萬,也就是說公司實際上扣非淨利已經三連降了。

這表示整個行業的營收處於下降狀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排斥知識付費。

其實很好理解,儘管知識付費被包裝成高大上的教育行業,實際上幹的是娛樂的活。

既然是娛樂,受眾對象就會有審美疲勞的一天。

就好像雞湯文曾經文紅極一時,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市場了。

因為人們的認知是螺旋形上升的,市場必須用更高標準的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於是市場和產品的迭代日新月異,甚至2,3年前的產品放現在已經完全沒人關注了。

知識付費的壽命有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按現在商業邏輯繼續發展,上市即巔峰。

以後?以後再說吧。

這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沒錯,當初很多P2P公司去美國上市的時候也是風光無限,什麼趣店,微貸,上市即巔峰,後面一地雞毛。

所以不要把上市看做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不過是資本騰挪的遊戲罷了。

沒有商業邏輯的產品,終究是經不起市場考驗的。

知識付費,希望不要被我言中。

關注本號(公眾號:頭部大號),你會得到更多有沉澱的思想

相關焦點

  • 羅振宇的知識潮|界面新聞 · JMedia
    文|港股解碼  覃漢計編輯|彭尚京9月25日,有望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的思維造物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計劃融資10.37億元人民幣。思維造物將自身定位為從事「終身教育」服務的企業,從事的業務是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行業、文化傳播行業和教育行業交叉形成的細分行業。
  • 你所不知道的是,牛頓炒股也被割過韭菜
    蘋果的故事,萬有引力定理都是我們現代人對牛頓的印象,然而,牛頓本人,其實是一名資深股民,而且在其炒股歷程中也曾經被割得血淋淋。要說到牛頓被割韭菜,我們要還從一家公司以及英國著名的南海泡沫說起。之所以推出這個股轉債計劃,是因為英國和法國都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同樣面臨國內債務問題和政府破產問題,於是南海公司承諾替政府收回國債,降低英國政府壓力。但哪有什麼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那麼有其他附加條件嗎?
  • 特斯拉割韭菜將換新套路?最便宜的Model3,可能要被砍掉了
    原因很簡單,Model 3的降價速度太快、幅度很大,讓很多之前購買Model 3車型的車主多花了很多錢,所以這些老車主自稱為「韭菜」。,之前甚至出現了傳言,入門級別車型的價格將有望降低至19.9萬元,雖然得到了特斯拉方面的否認,但是這種情況卻未必不可能,可能再過一段時間,這款車的價格就會降到水平。
  • 思維造物依賴羅振宇個人IP,新增用戶增長乏力,盈利水平大不如前
    時代商學院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思維造物有60%以上的收入來自第一大業務線上知識服務,但2019年由於市場拓展能力不足,新增用戶數量增長乏力,思維造物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14%。同時,思維造物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下降,盈利水平大不如前,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該公司在銷售費用投入上遠不及同行可比公司。
  • 中國股民圖鑑:中年已婚男,別名韭菜,興趣爬天台……你屬哪一類?
    素有「定海神針」美譽的茅臺出現了17年首次一字跌停,半年內A股市場更是兩次出現千股跌停(6.20、10.11)奇景。中國股民,這個群體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愛和關注!3、看行情是每日必做事項一周五個開盤日,股民平均每日要花費一小時看行情。
  • 牛頓初次下海:史上最聰明的人,怎料在股市泡沫裡被割了韭菜
    來源:金融小清新牛頓,公認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除了在物理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數學上,牛頓同樣有出色的表現: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作為數學家,牛頓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可以說,牛頓是一個對於數字極為敏感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如果去炒股的話,應該能夠賺得盆滿缽滿吧。
  • 露地栽培的韭菜在冬季能不能割,老農是這樣說的
    對於韭菜,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蔬菜,具有「一次栽種,能吃多年」的特性。除此之外,韭菜還具有「割完一茬再長一茬」的特徵,只要我們管理得當,就有吃不完的韭菜。農村常見的韭菜,一般都是露地栽培的。
  • 羅振宇的思維造物如何賺錢?知識大V薛兆豐、吳軍一年賣課超千萬
    原標題:得到母公司申請上市:知識大V薛兆豐、吳軍一年賣課超千萬元羅振宇的思維造物如何賺錢?9月25日,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隨之披露,道出了知識付費第一股的玄機。
  • 新妖股火了:罕見7天7連板翻倍!高管緊急減持3000股降溫?股民炸了
    新妖股火了:罕見7天7連板翻倍!高管緊急減持3000股降溫?股民炸了… 摘要 【新妖股火了:罕見7天7連板翻倍!高管緊急減持3000股降溫?股民炸了】7天7板,股價翻倍,彩虹股份成為全場最耀眼的星。
  • 很多股民明知白馬股好,但不願意買,卻花精力買陌生股票,為何?
    根據所接觸過的大量股民的實際經驗,總結主要是三種心理:第一,自負覺得好,誰都知道,比如股份,,大家都知道是好公司,生活中隨處可見,買這些股能賺錢,但既然大家都知道,那麼投資還有什麼難度,自己不是和別人一樣平庸了。
  • 羅振宇衝刺創業板,「終身教育第一股」思維造物擬募資10.37億
    招股書顯示,思維造物擬公開發行A股數量不超過1000萬股,佔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25%。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10.3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建設,提高公司知識服務能力並構建新一代知識搜尋引擎和服務軟體。
  • 93年後浪被開天眼,一眼看你是否韭菜命
    本文為小說連載,始發與公號互金小說匯,歡迎移步關注第一章:後浪開天眼,鑑別韭菜命每年最討厭的時光,莫過於滬上梅雨季節。開窗,一股熱騰騰、潮乎乎且略帶黴味的空氣迎面而來,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身上很快就有了粘膩感。關窗,即便有了空調,溫度降了,可這有限空間內的一點點涼氣也還是讓人憋的難受。這種天氣之下,連遊戲都不好玩了。
  • 瞄準知識付費領域,毛豆網運用直播+連麥+文字轉錄三者集成的方式...
    來源 | 獵雲網(ID:ilieyun)作者 | 胡磊知識付費、內容付費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邏輯思維、得到、知乎Live等公司紛紛湧入,在資本的加持下,知識付費領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這個賽道擠滿了創業者,毛豆網就是這條賽道上的玩家。
  • 羅振宇的騙局騙了什麼人?
    朋友圈轉載最多的,是一篇出自大公眾號「中國經濟學人」的名為《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閱讀量早就破10萬+,我也已經一字不差地認真讀完,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各路知乎、微博的大V的批判就不說了,反正批判的主旨就是一個——羅振宇抓住了我們對知識的焦慮,然後把知識分割成碎片再販賣給我們,但實際上這只會造成更大的焦慮,且不解決任何問題。再看看羅振宇說的是什麼。
  • 2021:羅振宇思維造物的命運轉折
    配圖來自Canva可畫近日,國內知名知識付費平臺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宣布其2020-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將在武漢進行。不同以往,「時間的朋友」放棄以往經常選擇的一線城市轉而選擇武漢,很難排除有「蹭熱點」的意圖。
  • 發布1年營收超1億,2年多2000萬用戶,得到APP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016年06月  推出首個付費專欄「李翔商業內參」,獲得馬雲推薦。2016年12月  得到APP用戶超過350萬,上線一年營收超過1個億。2017年03月  羅振宇宣布「羅輯思維」周播視頻在各大平臺停更,只在得到APP播出。2017年05月  推出001號知識發布會,推出12款知識產品,並對業內同行共享「得到品控手冊」。
  • 下雹子了,這茬韭菜不好割
    下雹子了,這茬韭菜不好割 從昨天的調查看, 這波韭菜不好割。
  • 在線英語教育付費混戰,社群學習模式異軍突起
    去年5月14日,知乎推出知乎live;次日,在行推出新問答產品分答,三天100萬用戶;6月5日,羅振宇帶著《李翔商業內參》登陸得到,2天訂閱超過400萬……自從16年知識付費的火被拱起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將腰帶裡的荷包向內容產品敞開了,各個細分領域的知識平臺、大V和創業者們也開始取得令人驚羨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