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發展潮間帶風電的幾點思考

2021-01-14 同花順財經

  潮間帶位於高低潮水位線之間,在我國,潮間帶資源集中於長江口以北各省,主要在江蘇、上海和山東沿海地區。根據初步估算,潮間帶年平均風速可達6—7米/秒。我國進行的樣機試驗和即將開展海上風電示範項目按嚴格的定義均為潮間帶風電場。

  明確潮間帶風電開發目的

  潮間帶風電場在世界上尚無先例,我國無法借鑑國際先進的經驗,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我國進行潮間帶風電場的示範和建設的原因與歐洲進行海上風電場建設有所不同。在歐洲,雖然海上風電建設的成本同樣是陸上風電成本的兩倍以上,但歐洲的海上風能資源要比陸上好得多,增加的風能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增加的成本;而我國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於三北地區,潮間帶的風能資源是否明顯高於三北地區,由於測風資料的短缺,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楚。我國發展潮間帶風電場的主要原因是,東部沿海地區臨近電力負荷中心,電網容量比較大、結構相對合理,能夠節省電力傳輸成本,我國開展潮間帶風電場的建設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為了與陸上、中深海上風電的開發成本進行比較,選擇一條適合中國的風電利用形式(陸上、潮間帶還是中深海上風電)。

  安裝成本和風資源是決定因素

  與陸上風電相比,潮間帶風電工程的經濟性取決於安裝成本和風資源。因為從風機角度來看,潮間帶風機是在陸上風機增加一些冗餘設計來實現的,並且風機所受載荷與陸上風機幾乎沒有差異(沒有波浪載荷);從電網角度看,我國東部沿海電網的連接相對容易;從海底電纜看,潮間帶風電場距離海岸較近,電纜成本的比例不會顯著地升高。

  潮間帶風電工程的安裝涉及地基的建造和如何安裝風機。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採用的是單樁地基和風機整體安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由於此風電場臨近東海大橋這條高速運輸通道,其他潮間帶風電場在借鑑其經驗時應把安裝成本適當調高。

  目前來看對於單樁安裝,比較好的選擇是用小型的自升式駁船,樁式基礎也是可以考慮的路徑,兩者各有優缺點。單樁需要專門製造和安裝,如果要安裝多颱風機,實踐證明是可行的。樁式基礎只有在場地、通道和工作平臺在水位上方建造時才能使用。單樁採用的是傳統的已經成熟的技術,但是樁帽和打樁比較貴。兩者孰優孰劣現在無法明晰。

  潮間帶風能資源資料十分有限,這是風電場效益的隱患,風速是最重要的指標,無論怎樣強調其重要性也不為過。據測算,同樣一颱風機,安裝在年平均風速為9米/秒的風電場比安裝在風速為6米/秒的風電場發電量高出一倍。一個3.8吉瓦的風電場,如果有10%的發電量損失,則每年的損失可以用來建造1900座測風塔。測風工作如果做得不夠,會給投資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目前,我國潮間帶地區測風工作開展得不夠,應重點加強測風的準確性和測風時間。

  立法框架

  政府為促進海上風電的發展單獨設立法律法規,法律的制定方包括風電場業主、風機設備商、電網、海上基礎安裝提供者、船東、港口碼頭以及認證機構等。目前的法律應至少明確電網建設、電網接入、上網電價、電網規範、資金支持、準入規則、環境評估等內容。尤其重要的是電網建設和接入,應明確誰投資、誰建設、成本和收益的分攤機制。

  明確電網規劃、財政支持

  今年上半年,沿海各地的風電規劃紛紛出臺,但這只是單方面的,電網對於接入風電的規劃仍然不明確,比如沿海電網調度、調峰電源配置、上網規範、電網留給風電的容量等。我國風電發展的速度一直超前於電網的接納,陸上風電的瓶頸可能會延續到潮間帶風電。風電的發展目前離不開財政補貼,風電場的建設規模要在補貼的能力之內,政府應提前公布每年用於潮間帶風電的財政資金數額,防止規模擴張到財政無法顧及的地步。

  來源:中國石油(601857)商務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廣東將扶持海上風電發展
    本報訊 廣東省昨日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計劃提到,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專屬經濟區近海深水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出臺省扶持海上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爭取2025年前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平價上網,到2025年底累計投產海上風電約1500萬千瓦
  • 2016年風電行業市場情況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
    從國內自身狀況來看,風電市場經過2015年大跨步式的發展,產能達到3000萬kW以上。全球風電的產業格局正經歷一個調整、重構、再建設的關鍵節點,而中國的風電產業實現了接連突破,成為世界清潔能源的奇蹟。但海上風電比重過低,也成為制約我國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
  • 風電行業「搶裝潮」進入了衝刺階段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個多月時間,對風電行業來說,去年啟動的「搶裝潮」也進入了衝刺階段,近期,多家風機設備廠商的產品供不應求,風機吊裝設備租金也開始出現大漲。
  • 關於分散式風電負荷消納的幾點思考
    在風能資源富集地區經過多年的大規模開發,且在棄風頑疾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分散式風電就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補充,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力挺分散式發展。一些地方省份也出臺了分散式風電規劃,在規劃中,大部分編寫單位對負荷消納採用了同級電壓接入系統的負荷(最低或平均)的約60%作為估算,但在實際現實中,某分布式光伏項目應用於某穩定的用電負荷60%後,餘電上網量超過了光伏發電量的5%以上,也相當於分散式風電有5%以上棄風損失。因此,分散式風電負荷消納,成為業主投資商,最為擔心的問題。
  • 風電搶裝潮下隱藏的質量和可靠性風險怎麼破解
    運達股份通過對機組故障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質量評估,實現對風機系統、子系統、部件可靠性特徵的了解,掌握了機組實際運行與設計間的差異,進而獲得機組各部件準確的浴盆曲線,實現運行可靠性的提升,成為運達股份破解搶裝潮下隱藏的質量和可靠性風險的制勝法寶。
  • 海上風電用海底電纜的選擇
    近年來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以年均100%的速度在高速發展,但風電開發主要集中在陸地,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則剛剛起步。 我國海上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和廣闊平坦的區域,可利用的風能資源超過7.5億千瓦,而且距離電力負荷中心很近,使得近海風力發電技術成為近來研究和應用的熱點。海上風力發電場將成為未來風能應用和發展的重點,海上風力發電也是近年來國際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的新領域。
  • NASA衛星拍攝到中國海岸線變化,潮間帶急速萎縮,現狀令人擔憂
    此外,潮間帶也是自然界中比較特殊的地區,不為人熟知卻有著重要作用。所謂潮間帶,指的是最高潮位與最低潮位之間的海岸,對於人類和其他生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帶。,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既能呈現形態不一的樣貌,又能形成美麗的人文景觀,其淨化汙染、防範風暴等功能更是對保持生態穩定發揮著重大作用,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是經濟方面,潮間帶最重要的應用就是風能發電,潮間帶年平均風速可達6~7米/秒,發電量大,對於滿足我國大面積沿海地區的用電需求功不可沒,創造了很高的經濟價值。
  • 海洋強省建設又獲支撐,山東完成潮間帶地形測繪
    日前,山東省潮間帶1:10000地形測繪項目在濟南順利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潮間帶是陸地與海洋交替的過渡地帶,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顯著的海洋區域,也是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國土空間。
  • 【潮間帶專題】沙蟹
    體色:背甲土黃色,有茶褐、白色間雜的不規則雲狀花紋,幼蟹較為明顯。眼柄角膜黑色。大螯掌節外側面至少2/3比例為黃橙色。分布範圍:印度洋東岸與西太平洋一帶,近大陸或半島地區較常發現。生態習性:多棲息於附近有溪流河口的沙灘高潮間帶,位置常較心掌沙蟹更高。食性一般為雜食性,以陸域無脊椎動物和陸域植物為食,但胃含物中並沒有發現水生植物的碎屑與藻類。
  • 風電搶裝潮震撼來襲 風電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據最新消息顯示,全球單體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了。有分析表示,隨著風電搶裝潮震撼來襲,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受益。那麼,2019年風電上市公司有哪些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些風電上市公司吧。風電概念股龍頭自5月發改委發布風電上網新補貼政策以來,風機搶裝預期強烈。
  • 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鏈存缺陷 行業面臨三大風險
    一方面,我國海上風力資源儲量豐富;另一方面,我國海上風電資源靠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尚不存在棄風限電的問題。  有資料顯示,中國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億千瓦;潮間帶及潮下帶灘涂資源,以及深海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
  • 國內海上風電發展,供應鏈先行!
    反觀未來兩年多中國海上風電的搶裝潮,單薄的供應鏈體系能否支持國內主機廠和開發商走完這段荊棘之路……政策刺激,海上風電訂單激增2018 年,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提速,新增裝機 436 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65.5 萬千瓦,同比增長 42.7%;累計裝機達到444.5 萬千瓦。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風電「搶裝潮」延續 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至少在今年,中國風電市場仍然是熱火朝天。「趕在今年底之前進行搶裝的項目很多,風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應該還會保持這樣的節奏,不過從明年開始,裝機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中國陸上風機市場的「搶裝潮」讓一大批風電企業迎來了訂單暴漲周期。長期未能進入中國風機市場前十的整機廠商——GE,於今年實現了入華以來裝機量最多的一年。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導致風電「搶裝」主要原因是電價政策不連續性和不可預見性,在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共引發了3次風電行業搶裝,第一次是2015年底以後標杆上網電價下調,第二次是當前正在經歷的陸上風電補貼取消導致的搶裝潮,第三次是即將到來的2021年底以後海上風電補貼取消。  風電產業具備特殊性,與光伏不同,它的建設周期長,設備重量大、體積大,在製造、運輸上都需要時間。
  • 風力發電:到2060年開發30億風電?風電還能不能追?
    : 風電行業已經有了40多年的發展歷史,起源於丹麥,發展於西歐。所以從全球的風電裝機量來看,今明兩年也是風電的搶裝潮,2022年可能觸及低點,然後再保持5~8%左右的增速。 03海上風電是發展方向 由於中國陸地可開發的風能資源越來越少,風電的開發逐步從陸地風電向海上風電拓展。
  • 【潮間帶專題】【特約來稿】常見海蛞蝓
    3、習性:生活於潮間帶至淺海水深90m的礁石、泥沙海底。肉食性,是淺海貝類養殖的敵害生物。4、分布:黃渤海常見種,香港、東海、南海也有分布;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報導。
  • 風電產業後補貼時代 江蘇如何「馭風」前行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召開,總投資超750億元的24個項目籤約。儘管國內風電產業即將進入「無補貼時代」,但未來5年全球風電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也是業內共識。當此「窗口期」,海上風電大省江蘇如何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馭風」前行?
  • 華銳風電布局海上風電後運維市場 全力打造利潤增長點
    來源:時刻頭條風力發電是目前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最為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在全球電力生產結構中的佔比正在逐年上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中,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高速發展。
  • 波浪式發展道路:大起大落的風電發展何時能停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的風電搶裝潮,把本來快到谷底的風機價格一下又拉回到兩年前,3200元/kw回到最高4500元/kw,看似風機價格挺高,和風電銷售的同行交流,都說不掙錢,今天和一個前三甲的同行交流,低價單虧損太大,
  • 中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匠心獨運」打造海上風電「大動脈」
    勇於擔當,挺進海上近年來,海上風電以其豐富的風能資源、穩定的發電輸出、優越的盈利能力,成為了風電開發的「必爭之地」,但海上惡劣的施工環境、複雜的技術難題卻使多數開發商只能「望洋興嘆」。龍源電力作為最具實力的風電開發商,始終高度重視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早在2010年就投產了世界首個海上(潮間帶)風電項目,並以此為基礎建成國內最大海上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