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6000萬打造風洞實驗室 引來"龍捲風"外籍院士

2020-12-05 光明日報

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國內超高層建築仿如「雨後春筍」,越修越多。在山城重慶,據不完全統計,已建成或封頂的超高層建築就有41棟,位居中國內陸第四。要保障建築安全,防風抗風結構設計也成為當下國際前沿的研究課題。中國工程院2017年增選的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田村幸雄,就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龍捲風」專家。2017年10月14日受聘為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全職教授後,田村幸雄正致力於在保障建築安全的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認識風的破壞力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正致力於風工程·風環境·風資源研究中心建設,投資6000多萬元的風洞實驗室也正在建設之中。風研究中心項目的發起人之一,正是田村幸雄。

「在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超過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如今還湧現出了一批600米以上摩天大樓,有關抗風的構造建設研究也十分必要。」 「正是重慶大學結構風工程和環境風工程這兩大科研項目,我選擇來到這裡。」田村幸雄說,結構風工程項目主要是對超高層建築的抗風防風能力進行研究;環境風工程項目則主要是有關室內外空氣流動換氣的研究。記者了解到,風研究中心將建立起風資源利用及風機設計、城市風環境與建築通風節能、航空低速空氣動力學等5至7個風工程研究方向。

風力可能對建築帶來多大的影響和破壞?「人無法行走,眼睜不開,站不住。」 田村教授回憶,在他學生時代,有次經歷的風速高達42m/s,電梯都不能運行。「提到自然災害,除了地震、洪水,風的災害不容小覷,80%的經濟損失都是風造成的。」他說。

在本世紀初,當時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任教的他,通過多次實驗建立了風荷載資料庫,並根據數據建立數學模型,找到了風力和建築物損壞程度之間的量化關係。為了測風震動,他和同事們經常待在塔裡感受風,有時一整晚都沒出來。

雖然今年已經71歲,田村教授依舊奔波世界各地,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各大風災現場,參與風災一線調研。2016年,中國江蘇鹽城發生特大龍捲風災害,造成90餘人死亡。田村教授得知消息,立即前往鹽城調研,穿行在災後散落著鋼筋、玻璃、彩鋼板的泥地上,考察建築物的受損情況,為制定中國龍捲風強度標準身體力行。「看到因風災破壞而變得無家可歸的人們,我內心受到很大觸動。」

「聯合國防災署有研究地震等各種災害,就是沒有風。」在田村教授的呼籲下,2009年,他與聯合國防災署合作,發起成立了強風關聯災害防治組織,致力於減少風災帶來的危害。

防治風災碩果纍纍

2014年,剛退休的田村,應邀來到北京交通大學,與該校教授楊慶山找到了建築物抗擊風力的結構設計方法,並成功應用於瀋陽南站、廈門高崎國際機場T4航站樓、雲南科技館等重大工程。2017年1月,楊慶山來到重慶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在他的引薦下,田村來到重慶大學。同年7月,風工程·風環境·風資源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田村教授長期致力於結構風工程研究,其突出學術成就和貢獻主要集中在建築結構風荷載的數學模型、量化和分析,為實現合理的建築結構抗風設計做出了創造性貢獻,是建築結構抗風研究和應用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楊慶山院長介紹,國際風工程學會主席一般沒有連任,而田村教授連任了兩屆主席。

田村幸雄來重慶已有近3個月時間。「重慶是山城,綠化很美麗,不過還不習慣這裡偏辣的飲食。」雖已過7旬,田村教授看上去很精神。早上6點到辦公室,常常深夜回到公寓,熟悉他的人都評價他精力旺盛。而他的學生常常在第二天發現凌晨一兩點收到教授發來的郵件。

「在科研工作中,田村教授是一絲不苟、非常負責。」 重慶大學風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劉敏介紹說,田村教授在指導學生論文時,不管是詞句的推敲,還是圖表的製作,甚至是文中每個標點符號的選擇,他都要仔細琢磨,讓每篇文章做到最好。

「田村教授曾帶過結構風工程的課程,除了介紹基礎的學科理論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外,他常常講述一些有趣的小知識,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劉敏回憶,一次在講到尾流時,教授告訴學生們,大雁飛成「人」字形,是因為後面的大雁可以藉助前面大雁遇風產生的尾流,而省力不少。正在大家嘖嘖稱嘆時,教授又考大家為什麼大雁冬天要飛去南方?學生們紛紛搖頭,等待他揭曉另一個風工程小知識,這時他卻幽默地說:「因為走過去太遠了,所以要飛過去。」(光明融媒記者張國聖 通訊員李凡)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專家領銜,國家級實驗室落戶!重慶大學這次雄起了
    在重慶打造科技之城上面,作為本土第一,重慶大學必須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不能看著外地高校風頭。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獲教育部批准,正在籌建當中。重慶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一條公告:《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項目施工招標公告》,這表明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已獲得教育部批准。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重慶|重慶師範大學|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各大高校都有什麼特色專業?到底該如何科學填報?為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諮詢了多所重慶重點高校,為你分析其最有特點的專業都有哪些。(以下排名不分先後)重慶大學土木類:該學科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最新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位列全球第44位、國內位列前4%(排名第6)。
  • 中國風洞實驗室
    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  位於川西山區,裝備有亞洲最大風洞群,累計完成風洞試驗50餘萬次,先後建成低速風洞和亞、跨、超和高超聲速風洞52座,擁有
  • 中國學者嶽曉光當選喬治亞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喬治亞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經過一天的大會議程,中國學者、賽普勒斯歐洲大學校長助理、國際工程技術協會(IETI)會士、巴基斯坦工程院院士嶽曉光獲得多數票通過,於當天晚上收到喬治亞自然科學院院長Paata J. Kervalishvli院士的賀信,恭喜他當選喬治亞自然科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部外籍院士。
  • 川大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我國著名的優生遺傳學專家、我校生命科學學院丁顯平教授,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丁顯平教授現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遺傳醫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國內唯一的一個省際重點實驗室「特色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率先投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 國內中西部首個汽車風洞試驗室10月將投用 斥資5.5億元究竟啥模樣?
    2月27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新區禮嘉片區、中國中西部首個汽車風洞實驗室,目前已全面進入風洞調試階段,計劃2019年10月投用。那麼,斥資5.5億元巨資打造的汽車風洞實驗室,究竟啥模樣?記者對此一探究竟。
  • 全球最大風洞造浪池落戶重慶
    此外,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還獲悉,華僑城集團在國內打造的第七座、西南地區最大的歡樂谷主題公園——重慶歡樂谷,將在今年開門迎客。­  位於兩江新區禮嘉國際商務旅遊城的重慶歡樂谷以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標準開發建設,一期計劃投資逾30億元,佔地近60萬平方米,根據地形高差,依山而建、順勢而造,將打造成國內首個「山地版」歡樂谷。
  • 祝賀聶建國院士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也是這次增選中唯一當選的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近日,聶建國教授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通知,祝賀他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教授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1994年於我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
  • 加拿大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16名華人入選,包括這位重慶大學校友!
    近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傑出學者當選,包括50名院士和2名外籍院士。其中華人學者16名,重慶大學1977級冶金系煉鋼專業校友賈強(Charles Q. Jia)入選。
  •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秦思思)今(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重慶大學周緒紅教授長期致力於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在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官方網站稱,2015年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束。今年43歲的中國科大1987級少年班校友莊小威博士當選外籍院士。哈佛大學首頁新聞對此進行了報導,當時的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等主要領導致信祝賀。2005年3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會從全美三百多位提名人中遴選出43位研究員(HMMI),在此後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萬美元資助,莊小威榜上有名。2006年初,34歲的莊小威晉升為哈佛正教授。
  • 兩院新晉外籍院士名單相繼公布 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日前相繼公布了新晉外籍院士名單,引發社會關注。那麼,外籍院士是否只是個頭銜?什麼樣的外籍專家可以當選?他們將對中國的科技發展發揮哪些作用呢?  外籍院士 如何當選  什麼樣的外籍專家可以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增選院士名單,其中包括84位美國本土院士和21位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入選該院外籍院士,也是21位入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中科院外籍院士孫立成回國 全職加盟西湖大學啟動實驗室招聘
    孫立成,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國家傑出教授(VR Rdsprofessor)、瑞典皇家工學院講席教授、國際知名化學家、人工光合作用領域專家、「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疫情中回國,孫立成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成為2020年入職的首位講席教授。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11-2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用為這些迷你模型造了一座風洞實驗室
    [摘要]通用在產品研發創新上可謂頗有奇招,而這次斥資3000萬美元打造新風洞實驗室又是葫蘆裡賣的啥藥呢?近日,通用一所全新的空氣動力學實驗室揭幕並投入使用。相比以往的風洞設施,這裡的主角卻是一輛輛尺寸只有真車1/10的油泥車模,不過等待它們的卻是高達250公裡/小時的疾風考驗。廢話不多說,下面和車雲菌一起來看個究竟。據了解,這個「迷你版風洞」耗資3000萬美元,佔地約3251平方米,就坐落在通用位於密西根州沃倫市的技研中心內,它的身旁是一座工齡35年的全尺寸風洞實驗室。
  • 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疫情期間回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孫立成全職加盟西湖大學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孫立成疫情期間回國,飛機降落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後,迎接他的第一件事是14天隔離觀察。4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西湖大學獲悉,孫立成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成為2020年該校入職的首位講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