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秒完成一次CT圖像診斷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搭建CT影像智能...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在「天河二號」的輔助下,科學團隊篩選出的某藥物與冠狀病毒蛋白的模擬結合模型。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2020年新年開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給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在這場不能輸的戰爭中,廣州科技力量精銳盡出。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最高十億億次的超強算力,助力篩選出能抑制病毒的小分子藥物,搭建「15秒斷診」的新冠肺炎CT影像智能診斷平臺,建立新冠肺炎病患時空軌跡資料庫……以大國重器之力,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戰鬥。

重器之下還有人。大年初九,廣州智睿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謝偉東博士搭上一班空蕩蕩的飛機,從加拿大返回廣州。彼時,智睿醫藥已通過「天河二號」從數千種上市藥物中篩選出30餘種潛在藥物。但戰鬥沒結束,他還要藉助超算與人工智慧算法的力量,從上億種化合物中繼續尋找對新冠病毒有特效的「剋星」。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廣州超算,已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戰場,彰顯國之重器的力量與擔當。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 通訊員莫倩

找藥:兩三天選出30種潛在藥物

年廿八,在登上去加拿大的飛機前,謝偉東從長期合作夥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處聽說了新冠病毒所引發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從事多年分子生物學研究和藥物篩選研發的他馬上意識到,對沒有特效藥的未知病毒,「老藥新用」是最快也最安全的。篩選出有效的「老藥」,正是他的強項!

作為一家把人工智慧應用於新藥挖掘的企業,智睿醫藥自主研發了一套深度學習算法系統,過去一年半以來,該公司一直藉助廣州超算中心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開展化合物篩選、藥物挖掘。

謝偉東告訴記者,用算法篩查藥物的原理是,針對病毒結構的特定靶點,把藥物化合物結構輸入到系統中,跟靶點進行對接,通過多個指標評價其對接的情況,結合越好,代表藥物化合物效果更好。

為什麼要用到超算?「因為蛋白晶體是一個很複雜的結構,要用虛擬小分子找它的活性位,甚至需要幾百萬次的嘗試。」以普通計算機的算力,從所有上市藥物中篩選出有效的藥物,需要2至3個月。而以「天河二號」的算力,只需要兩三天。「在這個過程中,超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缺一不可。」

大年初二(1月26日),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公布了測量的2019-nCoV冠狀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體結構。

同日,智睿醫藥研究團隊馬上聯動廣州超算中心科研團隊,啟動了基於「星光超算應用服務平臺」上自主研發的集合傳統統計、高通量計算、以及最新AI方法的藥物篩選軟體平臺,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重點針對已上市藥物進行了藥物虛擬篩選。

兩三天時間,便迅速定位了30餘種可能起作用的潛在藥物,包括六種此前未見報導的藥物。團隊把這些結果全部公布在網上,供科研機構無償使用。

為了方便其他科研團隊的後續研究,謝偉東還立即聯繫全球多地藥物供應商,花了2周時間,完成所有潛在藥物化合物的採購,免費提供給下一個團隊開展病毒抑制試驗。目前藥效正在進一步驗證中。

「疫情暴發後,我相信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為治療新冠肺炎做著三件事:新藥研發、老藥新用、研製疫苗。這是身為科學家的責任。」謝偉東說,「我大年初九從加拿大回來時,所有人都叫我不要回來,飛機幾乎是空的。但我一定要回來,這是一場戰鬥,我們責無旁貸。」

製藥:目前已篩選出一批化合物

但特效藥還沒有誕生,戰鬥還沒有結束。謝偉東告訴記者,智睿醫藥正依託集合了近一億個化合物的3D結構資料庫,通過「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開展化合物的挖掘。目前已篩選出一批化合物,完成採購後將聯合P3實驗室開展病毒抑制實驗。但新藥研發並不容易,它需要嚴格、複雜的步驟和大量的投入,最快也需要2到3年時間。

「所幸,人類現在有超算、人工智慧、大數據這些科技力量,縮短了新藥研發的時間。」謝偉東說,「我是廣州人,也是中大人。我很自豪,在廣州、在中大,有『天河二號』這樣的超級計算機。在這場戰『疫』中,它是科學家手中強大的武器。」

分析:定點醫院療效數據在線分析

對疫情的防控也離不開大數據的測算與助力。當前,廣州超算正在助力全國戰「疫」。

昨日,超算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通過與國家衛健委及其所屬機構的合作,超算中心部署了國務院醫療救助組新冠肺炎病例醫療質控系統。「我們利用已有健康醫療平臺的優勢基礎,緊急研發部署了基於超算的抗新冠病毒疫情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實現定點醫院全部病例數據和臨床藥物療效數據的實時採集與在線分析,實現抗疫醫療質量控制與分析。」

在阻斷疫情擴散方面,廣州超算中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負責人介紹,從大年三十開始,廣州超算中心的科研團隊就參與啟動了「疫情蹤」軟體的研發工作。這個軟體基於已確診的病患,利用傳統流行病調查與大數據追蹤分析等手段,結合地理信息技術,構建了新冠病毒肺炎病患時空軌跡資料庫。

「軟體可以每5-10分鐘採集一次用戶的軌跡數據,並反饋到廣州超算中心,通過中心強大的計算後臺,定期將用戶數據和已確診病患的數據進行時空匹配度對比,這樣,就可以實時評估、反饋用戶的感染風險,並且提醒用戶進行自我隔離或主動就醫,從而幫助阻斷病毒傳染。」

診斷:標註可疑區域輔助精確診斷

記者了解到,除助力藥物篩選、研製戰「疫」「彈藥」,超算中心還和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合作,緊急開發了一套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智能診斷平臺。

之所以是緊急研發,是因為這個平臺是拿來「救急的」。超算中心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在疫情暴發的初期,全國疑似病例迅速增加,湖北省的情況尤其嚴重。「但一位專業醫生在一天內只能診斷70多個病人,在疫情重災區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在拿到第一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數據後,廣州超算中心緊急組織了醫學圖像智能診斷小組,與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專業醫生合作,僅用一天的時間就開發出了初步診斷模型,並部署到超算平臺上進行模型調優和測試優化,成功搭建了基於超算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智能診斷平臺。

據悉,這個平臺能夠在高檢測精度下,平均15秒完成一個病人的CT圖像診斷。醫生僅需將病人的CT圖像批量打包上傳到平臺上,即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全部影像的智能診斷結果,平臺還會將CT圖像中的可疑區域標註出,輔助醫生進行精確診斷。

「天河二號」: 疫情發生前 就是醫療「老手」

在這場戰「疫」中,廣州超算為什麼深受信賴?是實力。據悉,廣州超算中心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拿下了全球超算五百強的六連冠。在廣東省、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廣州超算已經成為全球應用領域最廣、用戶數量最多的超算中心之一,在全球超算Dominant Sites排名上位列第五,是我國唯一進入這個排名前十的超算中心。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生物醫藥、健康醫療領域是廣州超算中心一直以來重點發展的應用領域,中心在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人才團隊開展應用研究和用戶合作,取得顯著應用成效。

「比如,我們與國家衛健委下屬的標普醫學中心是長期合作單位。在疫情暴發前,我們已經有了優秀的應用基礎、完善可靠的硬體基礎和軟體環境、業務熟練的人才團隊,可以迅速開展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在短時間內就取得比較好的成果。」

相關焦點

  • 行業|為什麼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心臟」?
    2004年出現的64層MSCT顯著提高了冠狀動脈檢查的成功率和影像質量,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開始接受這種無創診斷方式。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發、CT在其中的重要診斷價值以及對CT技術發展的追求,讓很多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跳動的心」!一、為什麼說能掃描心臟的CT很牛?影響心臟CT影像質量的因素有時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和密度解析度。
  • 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
    3.總衰減係數是光電衰減係數、相干散射衰減係數、康普頓衰減係數和電子對效應衰減係數的總和。考點二、X線信息影像的形成與傳遞1.X線信息影像的形成X線透過被照體(三維空間分布)→由於吸收和散射而衰減,使X線強度分布呈現差異→形成ⅹ線信息影像→到達影像接收器→轉換成可見光強度的分布
  • 【影像科普】做一次CT 輻射有多大?
    很多人都認為ct掃描的輻射太強,做ct次數多了容易導致癌症發生。CT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CT檢查? CT檢查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方式 CT平掃:不需要特殊處理,幾秒的時間就能完成。 CT增強掃描:需要靜脈注射碘對比劑,使病變部位顯示的更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極少數人對碘對比劑有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 CT和核磁共振區別
    二、CT和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CT和核磁共振雖然都屬於影像斷層成像但其工作原理卻截然不同,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方法。1.CT工作原理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等,在探測器的作用下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環繞,並以一定層厚度的斷面進行掃描,最後轉變成數位化圖像。2. 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將人體放置於強磁場內通過脈衝激發人體水分子中的氫原子,產生磁共振現象從而獲得電磁信號,經過梯度場三個方向的定位並通過計算機處理,最後構成圖像。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 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知道ct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也因此有很多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直接拒絕,生怕她對身體有什麼傷害。但其實,如果需要做ct檢查,就要進行,而且ct檢查雖然有危害,但是有些卻不是傷害特別明顯的。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對於曾經在醫院看過病的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雷射或者ct肯定是非常常見的。而在醫學專業裡,醫學影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
  • 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奪得超級計算機榜單前兩名
    據新華社報導,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19日公布,中國「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第三次攜手奪得前兩名,瑞士的代恩特峰排名第三。美國20年來首次無緣前三。 實現核心部件全部國產的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一年前以每秒9.3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首次奪冠,速度可達每秒3.39億億次的中國超算「天河二號」由此排名第二,瑞士的代恩特峰排名第三。
  • 廣州「天河二號」超算天氣預報可精確到「1公裡」
    廣州超算中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自成立5年以來,不斷加強人才團隊建設,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支持大科學、大工程、新產業發展,推動廣州市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應用效益。目前用戶覆蓋全國各地,是全世界用戶數量最多、應用領域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現在的醫學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提高,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不少人會投資一部分錢到體檢身上,一年一次的體檢是每個人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但體檢項目很多,且有的項目帶有一定的副作用,讓人陷入了深思——我要體檢嗎?關於副作用的項目,今天就來說一說——CT。
  • 高端體檢設備落戶海南 首臺PET/CT在301分院啟用
    ct機操作室(通訊員 鮑磊攝)  pet ct機(通訊員 鮑磊攝)該型PET/CT具有掃描速度快、靈敏度高、輻射劑量低等特點,可獲得高清晰、高靈敏的PET圖像和CT圖像。為了配合PET/CT的使用,醫院同時引進了醫用回旋加速器,這也是海南省第一臺正電子藥物的醫用回旋加速器,保證了PET/CT藥物的供應。
  • 阿里雲:CT識別、AI診斷、病例分析,一個都不能少
    阿里雲、達摩院聯合衛寧醫療,共同研發新冠肺炎AI輔診平臺,基於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中的診斷標準,藉助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量化分析、數據建模等技術,為臨床醫生和醫技醫生提供CT影像智能識別、AI輔助疑似病例診斷、智能病歷質檢三大能力。2月16日,鄭州版「小湯山」醫院——鄭州歧伯山醫院正式啟動運營,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
  • CT和增強CT有什麼區別?提醒:這4個事項要注意
    CT全稱就是計算機斷層掃描,就是指利用影像學x射線攝像技術,通過計算機控制連續掃描,形成了連續的圖像。以前的平片檢查只是一個平面的圖像。所以CT相比較以前所謂的X光平片,它的信息量就非常大,對組織器官的判斷就是二維的,甚至三維的結構。
  •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白癜風是皮膚病的一種,白癜風在早期的時候肉眼有時候難分辨出區別,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誤判漏判導致病情加重,對於這種沒有把握的疾病症狀,患者還是應該到專業的白癜風醫院進行檢查。檢測過病情之後,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於白斑白點,只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才能做到更的檢查。
  • ct.DNA甲基化腫瘤風險指數和免疫能力檢測
    ct.DNA甲基化通過國際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Cancer Genome Atlas,TCGA)資料庫分析,針對 485,000 個腫瘤甲基化位點,已篩選設計併合成能對22 種不同腫瘤進行特異識別的 3000餘個生物探針,腫瘤風險預測準確率超過85% 。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CT檢查的確存在輻射問題 Ct檢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發射X線,穿透人體再到達處理器形成圖像,圖像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檢查部位的情況,從而幫助醫生發現是否有病變。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去醫院看病,醫生了解完你的情況就會開出相應的檢查單,做完檢查才會進行診斷最後下結論開藥。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