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上方藍色字體「慧天地」即可訂閱
(點擊圖片可放大觀看,更多精彩請留意文末推薦)
作者:黃波、趙貝、宋禕萌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黃波教授團隊在遙感領域頂級學術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發表了研究論文「Urban land-use mapping using a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ry」(利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與高解析度多光譜遙感影像識別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分類是遙感領域的一項重要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雖然目前已經開發了很多衛星影像分類方法以獲取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蓋信息,但這些方法的精度和效率不足以滿足實際應用(如城市規劃和土地管理)的要求,而且目前的分類方法主要停留在土地覆蓋(如水體、建築、植被等)而非土地利用(如商業、居住、工業等)層次。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特別是深度卷積神經網絡(DCNN)在圖像分類領域中取得了驚人的效果。然而,傳統的DCNN方法通常不應用於超過三個波段的多波段衛星影像,並且訓練樣本主要來自於自然影像。此外,這些方法將大圖像均勻地分解成小的處理單元,從而截斷連續的土地利用模式,並產生明顯的具有「塊狀效應」的土地利用圖。
為克服這些問題,黃波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半轉移深度卷積神經網絡(STDCNN)方法(圖1)。STDCNN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涉及具有深度結構的傳輸DCNN;另一部分用於分析多光譜圖像;最後一部分將前兩部分結合到分類層中。此外,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街區數據的骨架分解定位方法,該方法能自適應地將大圖像分割成小的處理單元,以保持土地利用分布模式的完整性。
STDCNN分別使用worldview-3圖像和worldview-2圖像產生了香港與深圳的城市土地利用圖。結果顯示,香港土地利用分類的整體精度(OA)達到91.25%,Kappa係數達到0.903;深圳土地利用分類的整體精度達到80%,Kappa係數達到0.780。此外,結合以街區骨架為基礎的分解方法,STDCNN所產生的土地利用地圖相比此前的方法視覺效果更好(圖2)。
圖2、使用STDCNN與基礎骨架分解方法得到的九龍/港島、沙田、深圳土地利用分類圖以及分別與原始高解析度遙感影像的重疊效果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原文)
編輯 /卜璽 審核 / 盛兆陽 郭曉非
指導:萬劍華教授(微信號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