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製造成本,還有衛星上天也需要成本,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發射一顆衛星怎麼都得幾百萬美元。根據航天科工四院的數據,旗下快舟1A火箭的每千克報價是2萬美元,一個中低軌道的衛星,以200千克算,也得400萬美元了。
衛星發射也不是100%的發射成功,據統計衛星發射成功率為80%,衛星自身也是有壽命的,過了時間就的報廢,還得重新發射衛星代替。
不論採用那種通訊方式,都是採用無線電波通訊的不同應用方式,傳播速度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損失一部分的功率。
而手機的電量不足以使用衛星通訊,很快手機就會沒電了,並且成本非常高。成本高售價就會更高,不足以產生好的商業利潤。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技術從來都不是商業活動的障礙。
您說的美國控制火星的探測器,還有和遙遠的旅行者號通訊都是要經過大功率發射器發射無線電波。而遠在太陽系邊緣的旅行者號電量更是有限,每一次傳回地球的信號都要消耗有限的電量。
在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之中,手機這個產品其實已經不完全是一個通信產品了,承載了大量的其他功能。
而衛星通信的終端,由於終端發射信號需要被衛星接收,對於通信性能要求更高,而且終端更加耗電,這也阻擋了衛星電話的普及。
做為大部分用戶來說,其實也是很難接受這種電話的。
而作為一個產品,使用的用戶越多,銷售也就越多,成本也就越低,技術也越容易進步,這可以說是一個正循環,而缺少用戶基礎的衛星電話,發展的就要緩慢的多。
總而言之,衛星很難取代基站成為基礎移動通信網絡的中心,這個是由於技術特點決定的。運營商建設這麼多基站,其實也是因為基站是當前最合理的組網模式,資本也都是逐利的,不可能這種模式性價比特別低還得到全球的支持,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使用衛星電話,都是一些戶外,或者是海事,航空,以及一些特殊的單位在使用,包括軍隊,等等,這樣的電話,保密性非常強,可以避免很多的洩密和監聽,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使用成本比較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的手機,要在城市建立基站的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說衛星電話有遮擋物的時候,信號就會變差,我們用激戰可以把信號塔放在很多地方,包括居民樓和商業建築內,信號會變得很強。
而且基站使用的是地面,鋪的光纜,之後通過光纜進行傳輸,再通過光波的作用,傳遞給手機,而這些基站和手機,之間的聯通,使得手機的電量使用,也大大減少,而衛星電話對電量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衛星電話都是非常大的電池,才能去支撐,基於各種原因,民用手機,使用光纜搭建的信號站,應該是最穩定,而且能夠使用網絡。
為什麼不行,就是衛星信號強度做不到手機需要的強度!你可能看到高有人接收衛星電視,天線要用一個「大鍋蓋」,而且要對準一個方向,這樣才能收到衛星信號,而且還要特殊的放大設備,不可能讓手機加上這套設備吧,因為加上了就不是手機了。
如果要讓衛星提供和基站一樣的信號強度,就要衛星加大發送功率,這個功率就太大了,因為產生同樣的信號強度(專業名詞是場強),產生同樣的場強與發送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以衛星高度為100公裡算,衛星的發送功率至少要比基站大10000倍以上,這樣大的功率恐怕沒有衛星能做到。
目前的衛星技術有很大局限性,發射人造衛星的費用不便宜,還不能保證100%成功率。人造衛星的壽命從幾年到10年不等,成本太高。天空不是隨便可以常去的地方,通訊衛星稍微有點毛病,並不能像在地面基站一樣隨時可以可檢修。基於這些因素,目前除了衛星電話,大部分手機不會直接使用衛星信號,而是使用更方便便宜的地面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