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市場股市震蕩、債市爆雷,讓投資者對穩健收益的渴望越發加深。
如今,年關在即,在今年僅剩的1個多月時間裡,市場往往會大幅波動。
首先,臨近歲末,盈利預測調整,市場會對不同行業進行修正,同時會對次年的業績預測進行相應的調整。而市場的估值基準隨之調整,也就是所謂的估值切換。
其次,投資者具有求穩心理,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由於基金經理在年底面臨考核壓力,到了四季度他們更加求穩,鎖定盈利。比如說金融地產風格估值較低,提供了較高的安全邊際。
所以保住基金的收益無疑是頭等大事!
結合過去10年的12月行情來看,A股整體表現並沒那麼樂觀:大盤的最終戰績為7跌3漲。顯然下跌概率更大,如果你擔心煮熟的鴨子飛走,可以考慮逐步贖回一點偏股基金,既能保住前期的收益,又能兼顧到開支,畢竟年底要花錢的地方可不少。
實際上,在你糾結閒置資金該去往何處時,有一些基金今年已經悄悄賺了5%,且波動幅度比偏股型基金和普通債券型基金都要更低。
1、「固收+」基金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經發行的「固收+」產品數量突破160隻,募集規模向3000億大關逼近。而在去年全年,該類產品發行數量為70隻,募集總規模為690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固收+」產品新發規模將至少是去年的4.3倍。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本周將有安信穩健回報6個月混合、廣發恆譽、博時恆旭、易方達悅通、富國天興回報、銀華招利一年持有、博時恆康、平安穩健增長、光大保德信安瑞一年持有等「固收+」基金髮行。
股市震蕩加劇,投資者當然想要尋找避險的港灣,更願意去投資一些收益穩健的產品,誰不想給自己的投資「繫上安全帶」呢?大家都求穩的時候,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配置需求自然就會增加。
所謂「固收+」基金,是指利用「固收+」策略,在配置優質債券獲取基礎收益的基礎上,尋找多種策略中確定性較強的機會,提高產品的整體收益。基金經理通過合理配置利率債、優質信用債。例如債券票息每年大約可以貢獻3%~5%的較為確定的收益,在此基礎上,疊加股票策略、可轉債策略、股指期貨策略、國債期貨策略等。
這類基金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
建議投資者從兩個維度進行挑選:一是評估基金公司的綜合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出色的大型基金公司在股票投資上具備核心競爭力,同時又有豐富的策略儲備;
「固收+」策略就好比是一道菜,既要有優質的食材,也要有經過專業訓練、廚藝精湛的廚師來操刀。綜合實力突出的大型基金公司,在股票投資領域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投研體系,能給增厚收益的部分提供比較強的支撐。同時,團隊覆蓋的資產範圍會更廣,策略儲備較為充裕,隨時為「做菜」的基金經理提供優質的原材料。
二是看基金經理的風險偏好及投資能力圈,選擇基金經理的風險偏好、產品定位與投資者自身風險偏好相匹配的基金。
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投資的本質是基金經理在既定的產品定位條件下,儘可能提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比如在守住最大回撤的基礎上,儘可能提高組合的收益。投資者應選擇風險偏好和自己相匹配的基金產品。
那麼什麼時候適合投資「固收+」產品?目前市場上都是理財進階型需求導向的「固收+」產品,一般適合中期持有,這也是很多產品設定固定持有期(6個月或者12個月)的原因。不過,總有一些投資者喜歡挑戰擇時能力。其實「固收+」產品一般都有回撤風控措施,也就是說,回撤到一定幅度,投資經理會採取止損或者降倉措施,新的投資會更加嚴謹苛刻。對於歷史業績優異的「固收+」產品,這個時候往往是投資者抄底的好時候。當然,任何時候都是「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行業均衡配置基金
如果想要投資具體行業,那咱大A可謂是風雲變幻,幾乎每年的跨年行情中,都有不同的主角登臺唱戲。
譬如早在2012年中,在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和房地產政策放鬆預期的驅動下,周期品和房地產行業在當年取得了相對更好的收益;
2013年則是新型城鎮化和美麗中國等政策推動各類相關主題;特別到了2014-2015年的牛市期間,「自貿區」,「一帶一路」,「網際網路++」等關鍵詞的出現,則讓相關主題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相對收益;
2016-2017 年,「供給側改革」和「新能源產業政策」的推進,則讓周期品漲幅居前;2018年金融去槓桿,行業集中度提升,白馬股便成了當年的C位;2019 年流動性持續寬鬆,行業呈現普漲格局……
這個時候,全行業配置型基金是很好的選擇。這類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市場走勢下,表現都較「穩」,即不隨行業的輪動而大起大落,是那些能夠在市場上長跑的基金。
隨著市場波動加大,熱點輪動加快,如果是配置了較多行業主題基金的小夥伴,最近應該能明顯感覺到心情像坐過山車的感覺。
因此,如果沒有明確看好某個行業投資機會或者不能承受主題基金的高波動,不妨考慮全行業配置型基金,波動相對更低,心情起伏也不會太大。
平衡混合型基金,波動性要小於行業基金,但股票倉位超過50%,也是有風險的。同時,不必費心去選哪個行業賽道。牛市收益一般,熊市更具抗跌性,長期業績也不錯。可結合自身來做選擇。
3、指數基金
如果沒買到主線熱點股票,指數漲了幾千點上萬點可能跟你沒多大關係。但選指數基金就不同了,因為國內各大指數基本上是同步的,隨便選那一個都不會差太遠,在幾個當中選一個最強的指數基金也不會太困難。
步入12月,跨年行情進入倒計時,多家機構在看好跨年行情的同時,也給出了對於板塊機會的展望,其中,順周期行業則是被多次提及的主線。
招商證券張夏團隊認為,預計12月市場將繼續保持上行趨勢,順周期板塊在業績大幅改善後的估值有望繼續提升,不排除在金融股帶領下,藍籌權重指數出現階段性快速上行的可能性。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表示,看好滬深300到明年一季度可能出現明顯的階段性佔優,這是支撐順周期風格還能繼續領先一個季度左右時間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強周期方向中,首推化工、其次是基本金屬。另據其判斷,基金倉位主要還是以消費和成長為主,未來可能出現存量資金轉移至順周期、大金融資產。
對行情判斷沒有把握的人來說,投資者可以考慮買一些汽車、鋼鐵、基建、煤炭等方面的行業指數基金也可以選擇上證50、滬深300等藍籌風格的寬基指數基金。
最後,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所以我們要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也就是做好資產配置。
建議投資者秉承長期投資理念。在投資時要建立分散且多元的投資組合,利用不同資產間的風險差異,降低整體風險以及投資組合的波動率。
選擇不同類型的基金進行組合,比如債券基金與貨幣基金同屬於固定收益品種,風格更穩健,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權益品種,風格更激進,在配置時儘量兼顧兩者,讓整體風格趨於平衡。
選擇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如果投資組合中有兩隻權益基金,則可以是大盤+中小盤,成長型+穩健型這樣的組合,合理配置投資組合中各類風險收益特徵的基金產品之間的比例,能夠幫助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性。
我們投資的基金,股票持倉佔比越高,對應的波動就會越大。所以在開始階段,我們投資前,先弄清楚自己買的基金,配置了多少倉位股票,歷史極端下跌情況,然後再去選擇,可以提高投資舒適度。
基金沒有最好的,只有更適合的。我們在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之時,要多方面進行考慮,既要考慮進攻,也要考慮防守。搭配不同風格的基金平滑波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想求穩的小夥伴,可以考慮部分贖回保住年內收益,落袋為安,但也不用一股腦全部贖回,畢竟從A股歷史行情來看,春節前後股市常有「春節行情」,大家還是可以為來年的行情做做準備的。
(整理自財富號)
(責任編輯:DF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