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農曆大年初一,凌晨1時46分,西班牙馬德裡F1賽道,氣溫降至冰點。
當地華人助威團賽後將一碗熱騰騰的方便麵以及從唐人街打包的揚州炒飯、餃子送到現場,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一起組成年味十足的溫馨畫面,讓三位參加「777世界馬拉松挑戰賽」的中國勇士無比感動、感慨、感懷。
北京時間2月7日,2019年世界馬拉松挑戰賽(World Marathon Challenge)在美國邁阿密落幕,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1位跑者全部完賽,其中3位來自深圳的勇士曹峻、羅飛和蒲愛民順利完成壯舉,他們在7天之內在7大州完成7場馬拉松(簡稱777挑戰賽)。
邁阿密馬拉松比賽結束後,蒲愛民、曹峻、羅飛(從左至右)在終點合影
有情侶、有夫妻、有父子、有朋友
近日,在位於深圳華大基因的辦公大樓,記者專訪了曹峻。
相比其他兩位跑者羅飛和蒲愛民,曹峻更為讀者所熟知,他是北大山鷹社的第二任社長,現任華大運動CEO、廣州登山協會副主席等職,在登山、戶外、馬拉松領域都有為數眾多的擁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所有參加777挑戰的41人當中,三位中國勇士均出自北京大學,這也成為引發民間廣泛關注的熱點。
「實際上,777挑戰賽是一項很小眾的賽事,創立的時間並不長,但很有特色。」曹峻說,「2018年中我開始有參賽的想法,和同在深圳工作的羅飛和蒲愛民一拍即合,三人馬上投入備戰。」
這項賽事於2015年由愛爾蘭人理察·多諾萬創辦,第一年只有13人參加,去年達到峰值55人。參賽者需在連續7天之內完成世界七大洲的7場全程馬拉松,又被稱為「777挑戰賽」。
值得一提的是,理察·多諾萬就是一個瘋狂的路跑愛好者,早在十幾年前已完成了777挑戰,創造了迄今的最快紀錄4天22小時03分。
當然,相比早期他一個人單幹時的艱辛,現在採用團隊包機的形式完成一周環球參賽,可操作性更強,像中國跑者只要辦理4個籤證即可參賽。
「因為人多,水平參差,跑得快的一位美國選手最好成績2小時17分完賽,慢的像那位73歲的老爺爺需要7個多小時,他已經跑過280多場馬拉鬆了,關門時間8小時,團隊整體用時拖得比較長。」曹峻說。
1月31日至2月6日,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選手在7天內(168小時)分別在諾沃基地(南極洲)、南非開普敦(非洲)、澳大利亞珀斯(大洋洲)、阿聯杜拜(亞洲)、西班牙馬德裡(歐洲)、智利聖地牙哥(南美洲)、美國邁阿密(北美洲)完成了7場馬拉松。
「報名是向全球開放的,因此參賽選手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有熱戀情侶、新婚夫妻,有73歲的老爺爺、68歲的老奶奶,還有一對父子,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和不同的人一起到全世界跑馬,通過這項賽事看不同的文化和社群,找到彼此的交集,這正是比賽吸引人的地方。」曹峻說。
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搭乘同一班經過改裝的波音757包機參賽,時刻保持同步,這有點像處於同一屋簷下的「72家房客」,大家很快就熟絡起來。
「這項比賽沒有獎金,參賽選手不存在競爭關係,因此,大家始終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短短幾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68歲的老奶奶來自新加坡,她喜歡運動,看上去根本不像年近七旬的老太太。」
今年共有41名選手報名,男子24人、女子13人,男、女半馬各有2人。中國的3位參賽者蒲愛民、曹峻和羅飛全部順利完賽,其中蒲愛民速度較快,有3站跑進4小時;而曹峻和羅飛採用攜手衝線的方式,有一站跑進5小時。
羅飛(前)與曹峻在南極馬拉松比賽中。
跑至凌晨,他在賽道上秒睡
在168個小時內,馬不停蹄地奔波在7大洲之間,在每一個大洲跑一場42.195公裡的馬拉松,總計295公裡,累計飛行距離約39000公裡……這一組數字聽起來已經頗為震撼。
「主要問題還是休息和補給,我們的行程基本上就是飛行-落地入境-賽道,只能利用碎片時間休息,這顯然是不夠的;長途飛行的能量消耗更大,落地就來一場馬拉松,除了飛機餐,自己的能量補給顯得至關重要。」
曹峻說,「有一次我們在飛機落地前用完餐,結果從入境通關到賽前準備花了3個多小時,比賽的時候開始餓了……」
結束首站南極的挑戰,選手們經過5個半小時的飛行抵達南非開普敦,氣溫從-15℃飆升至近40℃,巨大的溫差對人困馬乏的跑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由於參賽選手多,水平參差,加上天氣等因素,拖延時間較長,有幾站本計劃是白天跑的,由於中途耽誤,都變成了夜跑,馬德裡站到達時是晚上,跑完是凌晨,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觀光,就要奔赴下一站了。」
曹峻感慨道,總共7天的行程,最近的兩場馬拉松間隔13小時,最長的間隔25小時,「最近的兩站是南極-南非,天氣反差也是最大的,到南極前的心理預期比較冷,結果下午2時開始比賽,氣溫大約-4℃,剛開始跑,身體發熱就開始脫衣服了;雖然是極晝,但太陽下落後,溫度越來越低,降到-15℃,跑到後來凍得夠嗆。」
開普敦站比賽當天,地面溫度39℃,曹峻中暑了。「賽道就在海邊,完全沒有樹蔭,那一站是最辛苦的。」曹峻說,除了堅持沒有其他辦法。
2月3日,大部隊抵達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珀斯,開啟大洋洲馬拉松之旅,在南半球的夏季夜跑會輕鬆很多。珀斯站結束24小時後,他們出現在杜拜,第四站剛好是半程節點,也是選手疲乏的極限點。
「杜拜站跑到凌晨3時特別想睡覺,在羅飛去廁所的一小會兒,我在賽道邊上秒睡。」曹峻說,身體過了疲勞峰值,就慢慢適應節奏了,「特別困的時候就唱歌,唱《飛躍彩虹》。」
當然,海外華人也給了中國勇士巨大的支持。農曆新年當天,馬德裡F1賽道成為中國的主場,當地留學生、華僑到場加油助威,跑者也不再寂寞。
「馬德裡站的經歷非常感人,當地一位教經濟學的老師劉學以及一位曾任廣州馬拉松賽志願者的女孩小薇為我們置辦了年貨,微波爐、熱水器、菊花茶、酸菜面,他們還從中餐館買了餃子、揚州炒飯、炒菜,等我們跑完吃一頓熱乎乎的年夜飯。」
這一站,曹峻特意穿著2013年廣州馬拉松賽的戰袍參賽,以紀念他開始跑馬的歲月。
此刻,普通的中餐變成了最難忘的年夜飯,全球華人一家親的情誼令人感動。
超常的極限挑戰,費用也超常
曹峻說,在豐富的人生閱歷中,777挑戰賽算是一個小結。
他告訴記者,和登山風險的不可預知不同,777挑戰賽的風險是可以預期和控制的,調低對成績的預期,合理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就好了。
在這7天裡,為放鬆和恢復身體,跑者們各出奇招,壓縮褲、筋膜槍、電動滾軸、充氣式腿部放鬆儀等各類設備輪番上陣,這不單是一場意志力的磨礪,還是科學訓練、恢復、比賽的現實版教案。
在比賽中,每個人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們的經歷和故事令人著迷。
一對捷克的父子,父親是捷克有名的職業運動員,完成了180場大鐵(鐵人三項賽);兒子19歲,跑馬兩年,半馬成績73分鐘,這在業餘玩家中已經非常優秀了,但老爸說他還沒有做好跑全馬的準備。老爸有大將風範,沉得住氣,現在帶兒子出來長長見識。
而一位老太太更換了雙膝蓋後依然熱愛運動,當她拉起褲管,露出膝蓋上長長的疤痕時,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大家來自世界各地,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快速完成環球馬拉松,打動大家神經的是7天7大洲,每天一個馬拉松的挑戰之旅;一天一個大洲的衝擊力非常強,去一趟南極已經是很難的了,一定要在那裡付出一些汗水,完成一個夢想。」曹峻說。
至於高達30萬元人民幣的費用,他認為,既然是超常的極限挑戰,肯定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但這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