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閆啟
報導 | 投資界PEdaily
中國音頻行業第一股誕生了。
投資界1月17日晚間消息,荔枝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發行價為11美元,按此計算市值約5億美元。
回顧荔枝成長曆程,背後浮現著眾多知名VC/PE機構的身影。招股書顯示,荔枝的投資方包括經緯中國、晨興資本、小米、順為、蘭馨亞洲及TPG等。對於荔枝IPO,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坦言,「在當下資本市場動蕩期間,能夠完成上市本身就是公司裡程碑式的成功。」
而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表示,「今天荔枝變成了音頻行業的YouTube和Instagram,這點其實我一點都沒有吃驚。賴奕龍所代領的荔枝團隊是真正踐行『自強則萬強』的優秀創業者,給那些長期主義者帶來了極好的示範。」
7年創業史
中國最大的在線UGC音頻社區
在成立荔枝之初,賴奕龍並沒有把它作為一門生意,更多是出於興趣和情懷。當時他在電臺工作,發現有些人聲音好聽,也很有才華,就是沒有一個平臺給他們展示。於是,賴奕龍萌生了一個創業念頭——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聲音才華。
2013年,荔枝成立,以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讓人們「用聲音記錄和分享生活」,由此積累了大量用戶和內容創作者,形成UGC音頻社區。外界一度將荔枝視為音頻版的Instagram和YouTube。
2016年下半年,網際網路音頻在經歷過前期的高速發展後,各音頻平臺的用戶增長逐漸放慢,尋找商業模式成了各家的重心。而當時知識付費的風潮正起,音頻行業的企業紛紛倒向了知識付費。荔枝彼時也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隨大流做音頻知識付費,還是堅守UGC模式?
賴奕龍曾坦言,「那時候我自己也有過非常大的焦慮感,但最終還是選擇堅持創辦荔枝的初心,即幫助人們展現自己的聲音才華,這是荔枝的使命,也是身處迷霧時的風向標。」在他看來,PGC(平臺產生內容)模式面向名人、知識大咖的屬性,天然與荔枝的UGC基因和使命相背離。於是,在同行們都紛紛選擇走上PGC模式的時候,依然堅持在UGC的道路上。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荔枝是中國最大的在線UGC音頻社區;同時,就截至2019年前9個月的平均MAU而言,荔枝同樣是中國最大的音頻互動娛樂平臺和第二大在線音頻平臺,分別佔有的市場份額為70.7%和18.4%。
招股書顯示,2019年10-11月期間,荔枝月均移動MAU超過5100萬,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33%;音頻娛樂月平均付費用戶數約43萬,相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78%。同時,強互動的社區屬性使得用戶的粘性也不斷提升,荔枝2019年10-11月期間,用戶月均互動總次數約27億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荔枝平臺的用戶以年輕群體為主,約60%的用戶出生於90-00年之間。這一年齡段的用戶對自我表達和社交互動的需求很高,因此也持續提升了荔枝用戶活躍度及付費數據的增長。
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已實現營業收入8.15億元,超過了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其中, 2019年第三季度荔枝收入增長明顯,實現單季度淨收入約3.3億元,同比2018年第三季度,增速達到了72%。從盈利表現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荔枝毛利為2.06億元,同比2018 年前三季度的1.62億元,增長了27%。
賴奕龍表示:「上市後的公司將變得更加公眾化和規範化,同時通過融資來獲得更大的發展。我們更願意從更長的周期去對待創業、去堅持使命、去面對困難與誘惑。」
融資艱難時,張穎送了一句話
「自強則萬強」
過去幾年,資本摧枯拉朽般一掃而過,催生出了O2O浪潮、共享出行等模式。這種資本驅動的創業,甚至常常每月上演一次瘋狂。而如今隨著潮水退去,曾經哪些融資最多的企業反而消失了。
在賴奕龍看來,資本是有代價的,一旦創始人享受了資本帶來的快速增長,就很難寄希望於完全獨立發展。因此,荔枝在投資方的選擇上從來不是選給價最高的,而是選最優、最有耐心的。
在上市之前,荔枝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者主要為一線美元基金及戰略投資者。招股書顯示,經緯中國為荔枝第二大股東,持股21.9%;晨興資本為第三大股東,持股21.5%;其他投資者包括戰略投資者小米、順為資本、蘭馨亞洲及TPG等。
其實,荔枝的融資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2018年1月的品牌升級發布會上,賴奕龍曾坦言,荔枝D輪融資拿的很不容易。「 2016 年過得很辛苦,因為找不到商業模式,情緒也非常低落,半年見了 20 多位投資人,但融資還是沒個著落。」
最後,賴奕龍把目光投向了老投資方經緯中國張穎。經緯是荔枝發展過程中的堅定支持者,並連續參與了荔枝的A輪、B輪和C輪等三輪融資。然而,當時張穎直回了一句「要錢沒有,其他事都好說。」
對於當時資金略顯緊張的荔枝來說,沒有錢,什麼事兒也不好說。雖然張穎沒給錢,卻給了賴奕龍一個融資秘訣——「自強則萬強」。
於是,賴奕龍決定暫時放棄談融資,關起門繼續打磨產品,並在當年10月率先推出語音直播功能。「自強則萬強」,這五個字對賴奕龍帶領下的荔枝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後來這句話也成為了張穎的名言。
帶給長期主義者一個極好的示範
跟張穎一樣,晨興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和賴奕龍也認識超過十年。
劉芹回憶,「當時還是處在移動網際網路wap時代,賴奕龍正處巨大創業熱情的時候,經過長時間醞釀,他鄭重提出想做農民工的移動社區的想法時,得到了晨興的支持,而在智慧型手機顛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之下,他果斷轉型做聲音UGC平臺,這就是荔枝的前世今生」。
在劉芹眼中,賴奕龍一直是一個堅韌的創業者,「他有典型廣東創業者具有接地氣用戶體感的特質、有很強的執行力,也有帶隊伍的親和力」。
劉芹說,過去數年我們常常探討荔枝在堅持用戶社區核心價值與UGC內容生產與消費生態護城河的同時,如何積極引入機器學習與數據智能能力,今天荔枝的快速發展充分證明賴奕龍強大的學習與適應能力,讓自己跨越了wap移動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與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三個進化周期。
這次賴奕龍帶領荔枝成功上市,也帶給了背後VC機構一個啟發——「讓我們更加堅定我們對於科技創新進化論的信念」。劉芹強調,任何科技商業公司,都要敏感地體察科技創新環境變量的變化,在巨大變量產生趨勢性變化的時候,只有適者生存的創業者才能不被淘汰,這是定義優秀創業者底層代碼的一個極為關鍵的特質。
2020年伊始,創投圈寒冬的氣息依然瀰漫,這次賴奕龍帶領荔枝成功上市,也帶給了背後VC機構一些啟發——「讓我們更加堅定我們對於科技創新進化論的信念」。劉芹強調,任何科技商業公司,都要敏感地體察科技創新環境變量的變化,在巨大變量產生趨勢性變化的時候,只有適者生存的創業者才能不被淘汰,這是定義優秀創業者底層代碼的一個極為關鍵的特質。
「今天荔枝變成了音頻行業的YouTube和Instagram,這點其實我一點都沒有吃驚。」張穎直言,賴奕龍所代領的荔枝團隊是真正踐行「自強則萬強」的優秀創業者,給那些長期主義者帶來了極好的示範。
本文源自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