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造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竟成廢鐵

2020-07-30 虹攝庫爾斯克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1974年,人類通過一臺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這組看上去很簡單的像素圖,其實並不簡單!

如果信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會讀到下圖所示的信息,從上到下依次為:用二進位表示的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甘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

向球狀星團M13發送信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恆星分布比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較大。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被稱為「阿雷西博編碼」的人類信息,外星人會收到嗎?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射電望遠鏡中的球狀星團M13。

這臺向地外文明發送人類信息編碼的射電望遠鏡叫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英文:Arecibo Radio Telescope),正式名稱是阿雷西博天文臺(英文:Arecibo Observatory)。

該射電望遠鏡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康奈爾大學管理。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

該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又名阿雷西沃),直徑達305米,後擴建為350米。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饋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帶狀區域。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位於大山中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就像是拋物面雷達一樣,天線前方有一個巨大的饋源,通過移動饋源來轉換觀察的方向。

射電望遠鏡(radio telescope)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有點類似於雷達。

射電望遠鏡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 。

望遠鏡結構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34;,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射電望遠鏡可以不受天氣的影響,不受塵埃幹擾,透過雲層全天候接收更短的電磁波,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觀測範圍。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射電望遠鏡在60年中所收集到所有天體射電源的能量,僅僅相當於幾個雨滴撞擊地面所釋放的能量。

足見對深邃太空觀察的艱難。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結構示意圖。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充滿科幻色彩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中心饋源。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越發先進,美國開始逐漸改變研究的目標,這座耗資2.6億建造起來的射電望遠鏡開始慢慢荒廢。

分配到該項目的資金逐漸減少,最後終於停止了撥款。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因為年久失修,雜草重生,已然沒有當年輝煌的模樣,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金屬廢鐵,實在是讓人惋惜。

不過,沒有了美國機密射電望遠鏡的光環,倒是讓天文臺開始做起了旅遊的生意。不少遊客紛至沓來想要一睹這一傳奇射電望遠鏡的風採,而天文臺還接待了不少好萊塢劇組,比如《007黃金眼》《超時空接觸》等影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2010年的遊戲《正當防衛2》中,阿雷西博天文臺是其中的一個場景。

2013年的遊戲《戰地4》中,多人遊戲地圖&34;也取景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廢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成為旅遊景點。

中國在射電望遠鏡研製上也在緊追世界步伐。

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臺正式落成。這臺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夠觀測100億光年以外的天體,參與了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

而被譽為&34;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成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地位,2016年9月在貴州落成,截至2919年已經發現43顆脈衝星,為我國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成廢墟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多年後成廢鐵!中國天眼呢?

圖片: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取代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第一!

相關焦點

  • 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1974年,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圖片:被稱為「阿雷西博編碼」的人類信息,外星人會收到嗎?
  • 斥資2.6億建造的天眼,多年後竟成廢鐵,看完以後令人難以置信
    在地球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其中有一種望遠鏡就是用來探測外來星體的。它是射電望遠鏡,用來巡視宇宙中的未知物質以及探尋地外文明,世界上第一個斥資2.6億的天眼,曾不斷地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都2020年了它究竟如何?還能一如既往的發揮它的作用嗎?那我們中國的天眼發展如何?
  • 2.6億打了水漂!美國打造全球最大天眼,多年之後變成一坨廢鐵
    一直以來,宇宙都是人類最宏大和最終極的命題之一,無數人嚮往頭頂的星空,想對宇宙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地外文明是否存在,也是縈繞在全人類心頭的難題,從人類具備有探索宇宙的能力之後,就開始尋找這個難題的答案。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但是卻由美國負責管理和運營,建設花費2.6
  • 大事件,天眼坍塌了!真實版三體紅岸基地,曾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
    1974年,人類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 圖片:被稱為「阿雷西博編碼」的人類信息,外星人會收到嗎?
  • 全球第一「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垃圾遍地
    其實,除了發送衛星和飛船這些飛行器外,人類探索天空還有一種古老的方式,就是望遠鏡。而望遠鏡誕生於17世紀初的荷蘭,起初人們並沒有想到用它來觀測天空。直到後來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後,望遠鏡才成了探索天空的鑰匙。 和飛行器一樣,隨著我們對天空的野心,望遠鏡也在不斷發展。
  • 耗資2.6億,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秒懂新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
  •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0億建造,如今為何成了一堆廢鐵?
    在各種科幻類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關於天眼的描述。顧名思義,天眼就是一雙可以窺探天空的眼睛。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上,天眼也發揮了十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俗點來說,天眼就是望遠鏡的一種。20世紀的時候射電望遠鏡是天文界最常食用的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可以用來觀測來自天體的射電波。
  • 美國斥資2.6億,建造350米天問望遠鏡,最終卻淪為一堆巨型廢鐵
    美國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強國,憑藉強大的實力在各個領域均佔據榜首的位置。之所以擁有這般強大的實力,得益於兩次世界大戰中,通過向交戰國大量兜售軍火為本國積累下龐大的經濟基礎。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美國順利擊敗蘇聯並登上全球霸主的寶座,也拉開稱霸全球的序幕。值得關注的是,美蘇爭霸時期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因此也讓眾多國家對太空進行多年的探索。
  • 曾斥巨資造的全球最大天眼,如今為何成垃圾場?背後真相不可思議
    尤其在中國成功對月球背面發射探測器後,美國NASA緊跟著推出了在月球軌道建立永久月球的基地計劃。由此可見,人類正式邁進了宇宙探索的第一步,而想要探索更遼闊的宇宙,自然需要性能極強的天文望遠鏡。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建立了「天眼」。可在我國的「天眼」之前,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卻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投資2.6億,曾經世界最大「天眼」,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今天我們說說曾經世界最大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正式的名稱是:阿雷西博天文臺,於1963年創建,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直徑長305米,後來擴建到350米,佔地8萬平方米,由38778塊專門設計的鋁板組成。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耗費2.6億,現卻雜草叢生面臨荒廢 ​
    但是你要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眼」,為了建造它,美國耗資高達2.6億。但是沒有人想到,現在的它已經變得雜草叢生面臨荒廢。阿雷西博望遠鏡是在公元1947年完成的,當時為了慶祝它建造成功,美國特地向宇宙發出一組信息,他們希望有外星人能夠接受這種信息,並且進行反饋。可惜,到現在依然沒有回覆。
  • 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曾耗費2.6億元打造,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導語:耗費2.6億元!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海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耗費了2.6億建造,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天眼」,現在卻變成了垃圾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位於美國的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為了觀測星空天體和科學探測,接受天外信息,並與外星智慧生物取得聯繫,在1963年美國建造了該望遠鏡,總共耗費2.6億之多,期間經過兩次改建,再度提升了性能。
  • 曾被稱全球最大「天眼」,共花2.6億巨款,如今卻荒廢面臨關閉
    前言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人類一直都在進行著,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諸多方面都讓現代人更加快捷,但是科學在進步時,也需要花費許多的代價,建設過程中也會面臨許多難題,科學在提升的同時,也是需要付出昂貴的資本才能做到,而且這些錢,往往普通人一生都掙不到。
  • 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
    文/行走天涯曾斥資2.6億,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如今卻變成廢棄垃圾場?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國的天眼。早在1994年,就已經開始被南仁東先生規劃打造了。雖說中國天眼自投入運營以來也遭到了諸多的爭議,但是也不得不說中國天眼成功的幫助人類找到了近90顆的脈衝新星。然而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呢?還記得中國天眼面世之前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嗎?它就是來自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了。
  • 曾是全球最大「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無人打理寸草不生!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天眼」。天眼是射電望遠鏡的別稱,射電望遠鏡是用來研究和觀測來自遙遠天體的射電波的一種望遠鏡,是人類對於天文望遠鏡來說的一種進化。它接收的是比較短的電磁波,這類電磁波不會受到天氣等的影響,不受星際和小行星帶的影響,可以全天候工作,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觀測範圍。
  • 曾花巨資建造的全球最大天眼,現咋成了垃圾場?背後實情讓人感嘆
    在這種條件下我國設計建造出了蜚聲中外的「天眼」,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但是美國在這方面似乎遲遲沒有動靜,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美國早在很多年前就製造過巨大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當時花費近3億美元,號稱世界最大的天望遠鏡。不過這個龐大的建築命運卻相當的「坎坷」。
  • 尋找外星人數十年,美國天眼突遭不測,曾向太空發送大量人類信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0日報導,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在最近發布的一則聲明中稱,由他們負責管理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在當地時間11月6日再次因為一場意外事故而遭受重創。作為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投入運行之前,全球範圍內天線孔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全球僅剩中國「天眼」,它究竟有多猛呢?
    圖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中國「天眼」望遠鏡的天線口徑為500米,與美國的阿雷西博相比靈敏度提高了2.25倍,從外面來看像是一口巨大的鐵鍋架在山脈之中,它的面積相當於「天眼」了,地球可能會遭到外星文明的打擊,人類還沒準備好面對外星人的到來。
  •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共花費2.6億,如今卻雜草叢生面臨荒廢
    ,雖然現在已經被位於我國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給取代了,但是它曾經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眼」,建造它就花了美國2.6億,但是隨著科學發展更迭,這裡已經荒無人煙雜草叢生了,甚至面臨著荒廢。,意外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這個觀測結果能夠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結果是正確的,也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這個巨大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的科學家,因為廣義相對論的證實無疑十分有利於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1974年,人類通過一臺射電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二進位數字,這組數字是用來幹什麼的?其實這組數字是用來探測地球以外的外星物體,而發射編碼的這臺射電望遠鏡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多個研究機構一起研製的,它叫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1、意義價值   (1)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精密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