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某物種滅絕,為何很少聽說新物種誕生,物種究竟從何而來?

2020-12-05 艾伯史密斯

地球上的物種,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每時每刻都在醞釀著生殖隔離,但是要分化出新的物種,一般需要數萬年甚至百萬年的時間。

生物進化以物種為單位,不同物種之間會存在生殖隔離,在大自然中,地理隔離是加速生殖隔離的重要因素,形成生殖隔離的時間是很漫長的。

一個物種因為地理因素導致基因交流中斷,在一邊的物種中,如果某個個體發生了基因突變,這個基因又具有優勢,就有可能在它的後代中保留下來。

當地理隔離的同一物種,在基因差異上達到一定閾值,就有可能產生生殖隔離,當形成整個物種的生殖隔離時,我們就說新的物種產生了。然而在大自然中,新物種的產生是非常緩慢的,一般需要數萬年以上的時間。

比如白犀牛是非洲的特有物種,又分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兩者外貌較為相似,但是在細節上有區別,比如南部白犀體型更長一些,體色要深一些;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的基因有很大區別,導致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目前南部白犀有近2萬頭,但是世界上最後一頭北部白犀「蘇丹」,於2018年3月19日死去,也宣布北部白犀這個物種徹底滅絕。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只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比如生活在模里西斯的渡渡鳥,在人類發現後200年間,就被人類捕殺殆盡。

目前每年都有動物被宣布滅絕,滅絕速度超自然滅絕速度的百倍,而新物種的產生又是非常緩慢的,所以說地球生物圈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以人類目前掌握的生物技術,是可以加速產生一些新物種的,這樣的物種只能在人類的庇佑下生存和繁殖,種群非常脆弱,比如一些特殊的寵物,還有人工利用基因突變技術選育的鴿子等等。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相關焦點

  • 物種不斷滅絕,為何很少聽到新物種誕生?其實原因很簡單!
    物種不斷滅絕,為何很少聽到新物種誕生?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地球上生命不斷的更迭,在一個新生命出現的同時,也會有一個生命的逝去。在近幾年的時間內,隨著我們對地球環境好遏制的破壞,導致很多的動物失去了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再加上人類的射殺和食用,越來越多的動物成為了瀕危物種。也有很多的物種徹底滅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媒體都會大肆的報導來警醒世人,開始保護環境和我們身邊的動物。既然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物種滅絕是常有的事情,為什麼問我們卻很少聽說新物種的誕生?
  • 生命從何而來?又如何發展?
    演化的主要機制是生物的可遺傳變異,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物種之間的競爭。自然選擇的過程,會使物種的特徵被保留或者是淘汰,甚至使新物種誕生或原有物種滅絕。演化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任何生活環境或氣候的變化都會發生演化,但動物本身卻不能決定是否要演化。演化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歷經世世代代,由一點點變化積累而成。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而白鱘的滅絕,讓人們再一次意識到了迫在眉睫的長江生物保護工作。為了改變當前的困局,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已經開始實行為期十年的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漁業禁捕政策。那麼,引起軒然大波的白鱘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又是為什麼會被宣告滅絕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生物為何頻繁出現?
    作者:文/虞子期在科學之中,科學家們常說生物都是遵循「進化論」,然後地球上卻出現了一些類似「違背」進化論的生物,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根據外媒BGR科學報告指出,在地球上就出現了一種被認為滅絕的生物出現,這可以說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難道進化論真的有問題?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
  • 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捕捉,導致了生態鏈的變化,然後現在各種東西的滅絕,有很多動物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動物是怎麼樣滅絕的,存在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頻瀕臨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幾種滅絕的稀有動物,如果看了不知道會不會感覺到可惜呢。
  • 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再現,滅絕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在這近萬種的鳥類動物中只有大約40多種不具備飛行能力,常聽說的如企鵝、鴕鳥、奇異鳥等,而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在13.6萬年前滅絕的白喉秧雞也是不會飛行鳥類之一,更加令人稱奇的是它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島上再次被發現,它屬於涉禽類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溼地水鳥,主要靠著從水底及汙泥中尋找食物。
  • 已滅絕的物種頻頻出現!地球物種在循環出現?恐龍會出現嗎?
    但到如今卻僅僅只剩下了1%的生物品種,雖然看似還非常的豐富,但和幾億年之前的地球物種相比較起來,早已不值得一提了。致使這一結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的災難。尤其發生於二疊紀時期的大滅絕,致使97%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其中人類最為熟悉的一次物種滅絕,毫無疑問是距離人類最近的,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頂之災。
  • 已滅絕的物種再度復活!是科學統計失誤,還是地球物種正在復活?
    但到如今卻僅僅只剩下了1%的生物品種,雖然看似還非常的豐富,但和幾億年之前的地球物種相比較起來,早已不值得一提了。致使這一結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的災難。尤其發生於二疊紀時期的大滅絕,致使97%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其中人類最為熟悉的一次物種滅絕,毫無疑問是距離人類最近的,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頂之災。
  • 為何說今天的地球,正在重複3.6億年前「物種大滅絕」
    ,不需要小行星的撞擊依然可以完成,我們地球現在正處在物種大滅絕的階段,雖然整個過程需要幾百萬年,但是如果和地球45億年相比,也就是一瞬間。考古學生物家對地球上的物種做了一個大致的估算,大約有40億種的物種曾經生活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但是很不幸,其中99%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那麼這個證據從何而來的呢?化石。
  •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存在的,不過他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環境變故影響而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就比如恐龍就是一個科學家們認為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而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食物短缺,有人說火山爆發。
  • 滅絕的物種頻繁的現身,地球正在進入物種循環
    ,尤其發生於二疊紀時期的大滅絕,致使地球上97%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其中人類最為熟悉的一次物種滅絕,是距離人類最近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頂之災,每一次的大滅絕危機到來之時,地球生物總是戰戰兢兢,唯恐不能夠存活下來,可是即便大滅亡早就已經過去數千萬年的時間了,地球物種還在不斷減少之中,只因為地球生態環境一直在發生改變,就連人類未來都有可能會抵擋不住,更何況本就已經瀕臨滅絕的動物了。
  • 地球上曾經有一個叫做「人類」的物種
    在六千萬年前,地球上曾經有一種叫做恐龍的物種,那時他們的數量龐大,幾乎統治了地球。然而,有一天,它們突然消失了,生物學家說是滅絕了,原因有多種,不能確定。但是能確定的是,現在的鳥類依然是恐龍的後代。照此說,不能說恐龍滅絕了,但生物學家依然沿續了滅絕的說法。
  • 怎樣判斷新物種? 物種之間有什麼區別?新物種怎樣演化而來?
    ,他認為,新的物種是從原有的物種演化而來的,所有的生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親緣關係,那麼在給它們進行分類的時候,就應該要體現出它們相互之間的親緣關係。於是後來的生物學家們逐漸將林奈的分類體系發展演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域界門綱目科屬種」的不同層次,其中「種」是最基礎的一層,代表著一個單獨的物種,而幾個相近的物種就組成了一個屬,幾個相近的屬組成了一個科,幾個相近的科組成了一個目。只要我們知道了某一種生物的分類級別,就能大概知道它們和其他生物的親緣關係了。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為何卻很少聽說澳大利亞的品牌?原因很簡單
    而發展中國家基本都很弱,但是這個也有例外,很多發達國家,我們卻很少聽說過其工業品牌。最典型的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被稱為高度發達國家,但是為何我們很少聽說過澳大利亞的品牌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澳大利亞那是屬於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整個經濟和富裕程度,那是比肩英法德意等老牌發達國家的,發展的程度那是非常強悍的。
  • 這些已經滅絕的物種,你都聽說過嗎?
    澳大利亞巨蟒這個動物所消失的時間很久遠了,在數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人類所知道的只有一些古老的化石,證明了它有過存在的痕跡,它的體型很龐大,具有攻擊性,而且它的進化也沒有完成。牙買加巨草蜥這是一種長相比較醜陋的蜥蜴,但是它在1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不見了,由於它龐大的體型和醜陋的外表,當地居民對它表示嫌棄和害怕,也因為外來物種入侵本地,威脅了它的生存率,就滅絕消失不見了。
  • 已宣滅絕物種頻頻再現,地球在變好?
    已宣布滅絕物種頻頻再現,地球在變好?在地球上面有生命的歷史已經達到了38億年,而在這38億年當中,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地球上面有80%以上的生物都會滅絕,但是每一次都重新崛起,在生命的不斷演化過程當中,誕生了成千上萬個完全不同的物種,而以此又構建出來了非常自然的食物鏈和生態鏈,促進了地球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一個種群誕生幼崽,就是擁有希望。但……那已經過去了太久。久到,就算當年那條白鱘的幼崽無病無災,平安順遂的度過了一生,也已經壽終正寢。人類從未摸清過它的習性,也從未搞清楚過,為何在90年代,數目斷崖式下跌。在科學家們發現白鱘瀕危時,已經再也沒有幼崽出現,更難以人工養殖。這數十年之中,危起偉博士已經帶領團隊開發出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