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物種,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每時每刻都在醞釀著生殖隔離,但是要分化出新的物種,一般需要數萬年甚至百萬年的時間。
生物進化以物種為單位,不同物種之間會存在生殖隔離,在大自然中,地理隔離是加速生殖隔離的重要因素,形成生殖隔離的時間是很漫長的。
一個物種因為地理因素導致基因交流中斷,在一邊的物種中,如果某個個體發生了基因突變,這個基因又具有優勢,就有可能在它的後代中保留下來。
當地理隔離的同一物種,在基因差異上達到一定閾值,就有可能產生生殖隔離,當形成整個物種的生殖隔離時,我們就說新的物種產生了。然而在大自然中,新物種的產生是非常緩慢的,一般需要數萬年以上的時間。
比如白犀牛是非洲的特有物種,又分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兩者外貌較為相似,但是在細節上有區別,比如南部白犀體型更長一些,體色要深一些;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的基因有很大區別,導致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目前南部白犀有近2萬頭,但是世界上最後一頭北部白犀「蘇丹」,於2018年3月19日死去,也宣布北部白犀這個物種徹底滅絕。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只需要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比如生活在模里西斯的渡渡鳥,在人類發現後200年間,就被人類捕殺殆盡。
目前每年都有動物被宣布滅絕,滅絕速度超自然滅絕速度的百倍,而新物種的產生又是非常緩慢的,所以說地球生物圈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以人類目前掌握的生物技術,是可以加速產生一些新物種的,這樣的物種只能在人類的庇佑下生存和繁殖,種群非常脆弱,比如一些特殊的寵物,還有人工利用基因突變技術選育的鴿子等等。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