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新物種? 物種之間有什麼區別?新物種怎樣演化而來?

2021-01-20 網易

2021-01-15 13:50:06 來源: 她很優秀呀

舉報

  在林奈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達爾文發表了著名的物種進化理論,他認為,新的物種是從原有的物種演化而來的,所有的生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親緣關係,那麼在給它們進行分類的時候,就應該要體現出它們相互之間的親緣關係。於是後來的生物學家們逐漸將林奈的分類體系發展演化,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域界門綱目科屬種」的不同層次,其中「種」是最基礎的一層,代表著一個單獨的物種,而幾個相近的物種就組成了一個屬,幾個相近的屬組成了一個科,幾個相近的科組成了一個目。只要我們知道了某一種生物的分類級別,就能大概知道它們和其他生物的親緣關係了。

  

  比如,我們人類和猴子、猩猩都屬於靈長目,這就代表我們的確有很多親緣關係,而人類和猩猩又同在人科,說明我們和猩猩的親緣關係比和猴子更近。也就是說,生物分類學可以告訴我們,人類其實不是猴子演化而來的,而是從一種人類和猩猩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

  有了這樣的分類工具,科學家們就開始給各種生物確定學名,並把它們安排在應該在的屬、科等結構下,就像我們前邊說的,現在已經有200萬種生物有了自己的學名。

  但是自然界中依然有許多的生物沒有被命名,它們有的是生活在偏僻的山林或者海島上,我們很難接觸到。還有更多的生物其實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比如一些小昆蟲和細菌,科學家們還沒來得及仔細地研究它們,所以也就還沒有給它們精確地分類。

  

  而如果一個科學家給一種從來沒有得到過學名的生物起了學名,這就叫作發現了新物種。但要發現新物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給物種們起學名,我們不能確定眼前的這個物種是否在很久之前已經被別人起過學名了,這該怎麼辦呢?

  科學家們早就料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規定,在發表一個新物種的時候,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對應的標本。比如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蝴蝶,那麼在給這種蝴蝶起學名之後,這隻蝴蝶的標本也要被妥善地保管起來,這隻標本就被稱為模式標本。如果以後有另一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很相似的蝴蝶,他就可以來查閱我們製作的這些標本,通過對比,如果發現新的蝴蝶的確和我們發現的這種不一樣,那麼就代表著他發現了一個新物種。

  我們可以看到,模式標本是這麼重要,如果它丟失或者損壞了,以後的科學家甚至都無法判斷自己發現的是不是新物種了。

  

  那麼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吧。我們都知道,在巴西境內有一條著名的亞馬孫河,在這條大河流經的區域內,孕育出一片寬廣的雨林,這裡是生物的天堂,生活著許多物種,科學家們曾經在這裡發現了很多新物種,並且將它們的模式標本收藏在了巴西國家博物館中。甚至由於標本太多了,許多標本被採集回來之後,科學家們還沒來得及研究,它們當中肯定有很多是我們至今還沒有起名字的新物種。然而,這場大火把這500萬件標本全都燒毀了,這就讓科學家們在發現新物種時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了。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再去熱帶雨林抓一些標本,重新做成模式標本呢?答案是不可以,因為即便我們憑著記憶抓到了和之前那隻標本看起來一樣的生物,也不敢肯定它們就真的是同一個物種,因為很多物種的差別是非常細小的,尤其是昆蟲之間的差別,往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察覺。更要命的是,巴西國家博物館裡的許多標本,都是一二百年之前抓到的,最近幾十年來,巴西國內大規模開發熱帶雨林,生活在其中的許多生物有可能已經滅絕了,藏在博物館裡的那些標本,就是它們曾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最後證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物種不斷滅絕,為何很少聽到新物種誕生?其實原因很簡單!
    物種不斷滅絕,為何很少聽到新物種誕生?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地球上生命不斷的更迭,在一個新生命出現的同時,也會有一個生命的逝去。地球上的新物種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如果只有物種的滅絕而沒有新物種誕生,那麼物種的多樣性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目前聯合國發布的報告來看,地球上一共有870萬種生物,陸地生物有650萬種海洋生物220萬左右。當然這個數值有130萬左右的偏差,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大概是740萬到1000萬之間。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在野生動物當中,不同的個體之間也有著細微差異,比如毛色、體型、生長速度等等。和人類馴化的動植物一樣,這些變化也是無窮無盡的,每一個後代都會產生新的變異。博物學家會根據外形等因素將生物做分類,幾個非常相似的物種會歸類到一個屬當中,相應的幾個比較相似的屬就會歸類到一個科,如此一級一級歸類。
  • 即將滅絕的2大物種,一次意外結合之後,成就了新物種!
    兩種瀕臨滅絕的生物,科學家意外將其結合,出現新物種!人類活動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很多的物種由於環境的破壞正在加速滅絕。沒想到在一次意外當中,竟然有人將這兩個即將滅絕的物種,結合在了一起,那麼俄羅斯鱘魚和美國白鱘這兩個不同的物種,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它們是否可以產生後代呢?從表面上看起來,它們確實沒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甚至區別比較明顯。
  • 新混血蝴蝶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途徑
    這是科學家以前在實驗室人工培育出的一種混血蝴蝶環球在線消息:在自然界中,新物種通常是怎樣產生的呢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大部分新物種都是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從現有物種內部中分化、演變而來的。而科學家日前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了一種混血蝴蝶,它的基因與顏色同自然界中已知的一個蝴蝶物種相同。這是科學家首次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的途徑之一。
  • 雲南又發現新物種!名字很可愛,為什麼雲南會有那麼多新物種
    我國雲南地區,因為氣候多樣性和複雜的地貌特徵,自古以來,就是生物們的重要棲息地,根據數據統計,我國脊椎動物和獸類動物中的53%、昆蟲類動物的52%、鳥類動物的65%,都生活在雲南,而且其中包含著多種珍稀物種,甚至有一些只分布在雲南地區。此外,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雲南也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
  • 地球出現「新物種」了,毛髮與人類無異,它究竟是什麼?
    從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中,我們了解到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一步一步演變成現代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新物種的出現,很多物種還形成了多個分支,主演著不同的角色。還有一些物種由於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最終走向滅絕。 人類是眾多生物中最幸運的,無法擔心被捕殺的風險,還擁有這麼舒適的生活環境,最關鍵的是人類可以通過大腦思考問題,還能用雙手創造產物。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
  • 新譯本《物種起源》出版發行
    然而,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牛津世界經典叢書》的1996版以及2008修訂版,卻都採用了第二版,理由很簡單:與第一版相比,糾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誤,但總體上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故此,苗德歲最後選定牛津2008修訂版為該譯本的藍本,並根據多個版本的檢校糾正了牛津版幾處印刷上的錯誤(漏印、誤印)。
  • 「雙創」大背景下 定義網際網路創新「新物種」
    我們不能創造真正的體驗,因為『新物種』大幕即將開啟。」新物種實驗計劃發起人、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日前在「生而為·新物種」2016網際網路新物種大會上表示。  在「雙創」大背景下,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創新由於其區別傳統的模式和速度而格外引人關注。在科技、商業環境動態變化的條件下,怎樣的發展代表的不僅是一時的「風口」而是時代背景下的「趨勢」呢?怎樣的創新才更具有服務社會的積極意義呢?
  • 聖經解密:從聖經中的生物演化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有意思的是,他們所有的試驗,都是建立在同一物種之間的試驗,比如在第八章中記載的紅花海綠和藍花海綠雜交,比如在長夜文殊蘭與卷葉文殊蘭之間的雜交!這和今天的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有區別嗎?同一個物種間的演化聖經中有的記載,以這個作為推翻神創論,很是缺乏說服力啊!因為聖經記載的所有動物植物,都是從他們的共同祖先發展變異而來的啊!
  • 「桌遊測評」萬物有靈,野蠻生長——《物種演化:起源》
    《物種演化》最早的版本發行於2010年,卡牌的畫風相當簡約,但部分規則較為複雜。2014年North Star Games對其進行了重置和改進,不僅採用了漂亮的水彩畫風,而且優化了規則,使遊戲獲得了相當不錯的評價。但是巨大的文字量和繁瑣的結算,讓玩家需要進行複雜的計算和思考,尤其是對於推新來說很不友好。
  • 吳聲:只有新物種爆炸,創新才能成為節慶丨新物種爆炸(青島)創新發布
    「新物種爆炸(青島)創新發布」,期待從商業方法到產業實踐,共創新物種成長生態。此次發布,吳聲延續了「場景紀元」的研究視角和方法體系,結合青島營商環境與創新氛圍建設,提出12個更具針對性的新物種趨勢預測,作出青島產業判斷和方向建議的思考。
  • 吳聲對話吳伯凡:什麼是新物種?誰是推動新物種進化的根本動力?
    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被創造,它們改變了熟悉的生活方式,重組社會固化的生產關係,變革傳統認知的商業邏輯。在變化背後,這些新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新物種企業的崛起。 今天新興企業的誕生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趨勢,網際網路公司進化迭代也比傳統企業更為迅速。變化催生了新物種的誕生與進化,新物種反過來又製造變化。
  • 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
    澳大利亞出現新物種,體型比袋熊大4倍,背後的原型是什麼?地球擁有天道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存在無數的保護星,很多災難都被這些保護星擋了下去,因此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優渥,起初也沒有生命的存在,一片荒涼。經過漫長的歲月,終於孕育出獨特形式的生命,這些新物種的出現,給地球點綴了一絲色彩,地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澳大利亞地區就是代表之一,據大陸漂移學說表示,澳大利亞是因陸地板塊發生漂移時,被直接分離出去的,導致這片陸地上的動物與原來大陸上的動物出現地理隔離,誕生許許多多的新物種。這些新物種幾乎很少有人見過,就比如袋鼠,它擁有令人難忘的口袋,小袋鼠經常在此活動。
  • 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比方說在去年,雲南地區就發現了不少新物種,例如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小飛鼠」,它被取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屬於比氏鼯鼠種群的一員,不過發現它的時候,這種「小飛鼠」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
  • 地球又一新物種被發現,跳出「三界之外」,疑似黑猩猩的近親!
    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明確的指出,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經過漫長的演變,逐漸褪去身上厚重的毛髮,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用雙腳直立行走,漸漸變成智人,再到如今的現代人。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是地球上最特殊的生命體,能夠誕生至今是格外幸運的。其實地球上還有諸多的物種,只是人類了解得較為片面。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發現19個新物種雨林「上新」 一種比恐龍還要古老的生物,突然如朵朵桃花般盛開眼前,會是怎樣的驚喜?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介紹,以水母為代表的刺胞動物,佔據地球動物「譜系演化樹」的根基部位,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多細胞動物演化的開始。而作為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桃花水母又是該物種類群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盲枝,對於揭示遺傳基因規律、解讀遺傳密碼,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價值。 為什麼偏偏只有它能適應淡水?環境因子對它究竟有怎樣的影響?
  • 常聽說某物種滅絕,為何很少聽說新物種誕生,物種究竟從何而來?
    生物進化以物種為單位,不同物種之間會存在生殖隔離,在大自然中,地理隔離是加速生殖隔離的重要因素,形成生殖隔離的時間是很漫長的。一個物種因為地理因素導致基因交流中斷,在一邊的物種中,如果某個個體發生了基因突變,這個基因又具有優勢,就有可能在它的後代中保留下來。
  • 中國科學家確認發現小鯢新物種——"吉林爪鯢"
    新華網長春3月8日電(記者齊海山)中國科學家最近確認在吉林省發現的一種小鯢為新物種,並命名為吉林爪鯢。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吉林黃泥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幾年前聯合開展小鯢物種研究與調查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小鯢,經過實驗室遺傳學分子實驗,確認為小鯢新物種。
  • 安徽發現新物種豬尾鼠,到底是怎樣一個東西?
    其實豬尾鼠這種生物一直都存在,主要是在安徽此前沒有發現過而已,在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都有過它出現的痕跡,並且它畢竟是老鼠,長相其實並沒有高清大圖那麼「萌」,偶然一見,還是會人人喊打的。一、新發現的豬尾鼠最大的特點,就是尾巴像豬尾,並且後面有一攝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