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蛭、螞蟻「咬」傷怎麼辦?被石頭魚致命一「刺」如何處理?昨天,我國動物致傷診治領域的首部專著《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範》正式發布,為我國臨床醫學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填補了我國動物致傷領域診治規範的空白。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傳林介紹,動物致傷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該領域相關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我國動物致傷具有高致傷率、高致病率、高併發症率、高致死率的特點。王傳林在日常工作中接觸過很多動物致傷案例,他發現基層醫療機構對於動物致傷的預防與診治仍存在諸多誤區,相關臨床實踐需要規範的標準化指導。公眾的科普教育也需要加強。
為此,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2018年起組織全國各地50多家單位的200多名專家,歷經三年時間編撰完成《中國動物致傷診治規範》,收錄了動物致傷診治的30項團體標準。涉及的常見動物包括犬、蜈蚣、馬陸、水蛭、螞蟻、海蜇、胡蜂、蛇、猴、馬、貓、齧齒動物、蜱、禽類、石頭魚、蠍子、雪貂、蜘蛛、豬、毒隱翅蟲等,既介紹了動物致傷的預防、救治等診療規範,也涉及動物致傷後的併發症,如創傷弧菌感染、血清病、弓蛔蟲病、外傷後破傷風預防、嚴重過敏反應等診斷和早期治療規範。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賈曉宏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