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航天局的消息顯示,截至到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累計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自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至今已經過去了36天。
「天問一號」探測器自升空以來姿態平穩,能量利用平衡,幾乎完成了所有的科學載核自檢確保狀態正常,目前來看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計劃進行,「天問一號」將會在2021年2-3月份到達火星,同時完成繞火星運行、火星著陸以及釋放火星車的任務。
在太空飛行了36天的天問一號,累計飛行距離超過1億公裡,但是目前僅距離地球1075萬千米。火星和地球之間距離最近的時候是5500萬公裡,位於太陽的同一側,距離最遠的時候4億公裡,位於太陽的兩側。
地球上每隔26個月就會經歷一次火星探測窗口期,今年的七月末和八月初就是窗口期,包括我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共有三顆火星探測器直奔火星,在來年初在火星同臺競技。窗口期探測火星可以保證飛行距離和節省飛行能源。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是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了地火轉移軌道,像一顆人造行星和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遠離地球,飛向火星。按照軌道數據,「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的時候,正好距離地球大約1.95億公裡,而「天問一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但它的實際飛行距離會達到4.7億千米。
「天問一號」在向火星飛行過程中已經完成了對地球和月球影像的捕獲,這張照片是由北航飛行控制中心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之間合作,控制「天問一號」上攜帶的光學導航敏感器,讓其自主曝光拍攝了地球和月球的照片。
雖然人類探測火星的歷史開始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但那個時期主要都是美國和前蘇聯來進行火星探測,而實際上也的確發射了大量的火星探測器。但是中國火星探測是從2020年開始的,在天問系列中,「天問一號」是對於火星的探測,後續還將對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進行探測。
因此說「天問一號」對於我國航天探測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一步如果徹底的成功了,未來還將繼續更深遠的探測。
火星對於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受到關注最多的太陽系天體,因為火星具備成為人類新家園的條件,並且對於火星環境變化的研究也有助於人類對於地球未來環境變化的了解。
因為根據目前的探測,火星在遠古時期也是生機勃勃的世界,可能存在過遠古生命,但是最終卻因為磁場消失,大氣層被太陽風所剝離,最終導致火星上出現惡劣的極端環境。但是如果未來通過人類的改造,是可能具備生存條件的。因此,我們期待著天問一號可以取得成功,這對於我們至關重要。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