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已具備對大米中重金屬快速測定能力,專家提醒——
買大米記得常換品牌和產地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王春楠)在廣西,大米及其製品是群眾的主要口糧。但您知道嗎,受汙染的大米很容易蓄積汞、砷、鉛、鎘等重金屬,危害人體健康。4月12日,記者從自治區質監局獲悉,我區已具備對大米中汞、砷、鉛、鎘等重金屬進行快速測定能力,這對維護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有重大意義。
根據自治區質監局近日發布的廣西地方標準《大米中鉛、鎘、鉻的測定 微波消解—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徵求意見稿)和《大米中總砷、總汞的測定 微波消解—原子螢光法》(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鉛、鎘等都是有毒的重金屬,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沉積,影響人的造血、肝臟、腎臟等器官的功能。
大米中的重金屬從何而來?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對相關重金屬進行重點防控,設立了包括內蒙古、廣東、廣西等14個重點省份和138個重點防護區。除了源自重化工業的重金屬汙染源外,農業投入品濫用、外源性汙染、養殖業汙染也逐漸成為造成農產品重金屬汙染的「罪魁禍首」。
「目前,國內沒有專門針對大米測定總砷、總汞、總鉛、鎘、鉻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農業部肥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南寧)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傳統的測試方法,測定消解過程需全程幹預,試劑用量大,不易消解完全,步驟繁瑣易帶來汙染,空白值偏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測定法,可以規模性、隨機性地對受危害大米重金屬進行預警監測和風險評估」。
記者走訪南寧多家超市的米麵專區發現,無論是散裝大米還是包裝精美的袋裝大米,多隻標明大米的產地和品牌。促銷人員稱,超市會要求大米廠家提供原料檢驗報告單,檢測項目一般包括出糙率、水分、雜質、不完善粒、蟲害密度及相關重金屬指標等。「雖然報告不會在超市裡掛出來,但如果有一項指標不合格,都不會進貨、出售」。另據記者了解,目前相關部門並沒有強制要求大米廠家對大米及製品進行重金屬指標檢測,所以在超市、農貿市場及街頭小攤所售的大米中,重金屬究竟有沒有超標,市民僅靠肉眼無從分辨。
專家建議,市民吃大米最好是常換品牌,不要長期吃某個產地或某個品牌的大米,只要多選擇不同產地、不同品牌的大米,就可以降低風險。同時要多吃一些海產品、豆製品等含鋅較高的食品。此外,可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通過血檢和尿檢都可以查出人體內的重金屬含量,而血檢可以更直觀顯示近段時間人體內重金屬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