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北極熊瘦骨嶙峋的照片,令世人揪心,人類何時才能停止殺戮

2020-11-22 騰訊網

2018年10月4日是第87個世界動物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世界動物日最初成立的宗旨是呼籲人們關注瀕臨滅絕的生物,漸漸發展為保護關懷所有的動物。從而增強人類動物保護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然而,全球現在面臨著種種生態問題,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不斷惡化,人類的非法捕捉和交易等,使得很多野生動物面臨著生存的問題,更加影響到了瀕危動物的命運,不少種類已經面臨著滅絕的困境。

保護這些瀕危動物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麼首先要做的是停止人類的惡意行為。

垂死北極熊瘦骨嶙峋

從小我們就知道,北極熊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極的,冰天雪地的世界仿佛是童話般的純潔美好,北極熊原本該生活在這般世外桃源之中。

一張北極熊瘦骨嶙峋的照片,震驚全球,人類何時才能停止殺戮?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並將其燃燒,導致了溫室效應。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最主要的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北極熊原本是通過海面上的冰塊通往自己的捕捉地尋找獵物,但是隨著氣候變暖,海面上的冰塊漸漸消失,北極熊的生存空間也被大大壓縮了,它們只能在海裡捕捉海草,海帶作為食物,長期以往,缺少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北極熊變得皮包骨,缺乏運動而肌肉萎縮。

野生非洲象牙盜獵

非洲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它們沒有天生的天敵,對它們來說,人為的傷害才是最致命的,棲息地的減少,人類的盜獵,無一不是殘忍的傷害。

一根根血跡斑斑的象牙成了人類的財富來源,為了竊取利益,不惜將大草原變成了屠殺場,非洲草原上的每一隻大象都身處危險之中,不法分子甚至不放過一隻出生不久的小象,行為及其暴虐殘忍!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象牙市場,購買了全世界約70%的象牙。不過,中國從2017年年底已經全面禁止象牙貿易,希望以此改善盜獵象牙的行為。

只要有市場,殺戮就將永無止境!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只有從源頭將問題遏制。

過度捕獵鯊魚

提起魚翅,大家都知道這是非常昂貴和營養極高的食物。可是當你品嘗美味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被殺戮的鯊魚呢?

提起鯊魚,大家印象中對它是恐懼的,畢竟是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可是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鯊魚的數量出現銳減,幾乎達到面臨滅絕的狀態。

人類對魚翅的需求量越來越高,而且魚翅的利潤又非常大,所以導致了鯊魚的過度捕殺。鯊魚是沒有魚鰾的,只能靠搖擺尾巴和魚鰭才能在海裡遊動和生存,一旦被割掉魚鰭,鯊魚就會沉入海底,然後緩慢死去。

人們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實在不該以殺死鯊魚為代價。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目前我國面臨瀕危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華南虎、遠東豹、黔金絲猴、華北豹、亞洲象、朱䴉

其中最為眾人所了解的就是國寶大熊貓了,其實對於瀕危動物的保護政府一直在努力,對瀕危動物的保護是一項長期、繁複和高投入的工作,這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效的管理,還需要法律、行政、宣傳、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部門的共同配合。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現已形成基本完善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野生動物的保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230多種野生動物已建立起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去不了北極,也沒辦法生活非洲大草原上,但是只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做出一些小改變,就能對生態系統和動物保護作出貢獻。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該做些什麼?

1、低碳生活

減少碳的排放量,綠色出行很重要,可以選擇公交車和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環保生活,保護環境。

2、拒絕買賣

那些山珍野味就不要再去吃了,都是以瀕危動物的性命為代價的食物,你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不要穿戴皮草衣飾。就連某些奢侈品牌都已經表明拒絕再使用動物皮毛,以人造皮毛代替真皮毛。

除了野生動物,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待小動物的保護也不可忽視。經常會出現一些虐貓虐狗的新聞,無疑是對人性的挑戰,對待小動物,你可以不愛,但絕對不要去傷害它們。

保護小動物從身邊做起

①關愛流浪動物

面對外面的流浪動物,請不要惡意對待,給它們一點乾淨的水和食物,如果遇上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不要驅趕它們,讓它們暫時有個安身之處。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幫忙尋找當地的領養救助機構,為它們尋找一個溫暖的家。

②拒絕商業傷害

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逼迫動物表演或者工作來牟取利益的現象,如果遇上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要參與其中了,並且對一些違法的行為進行舉報。

③從自身做起

對我們自生養寵物的人來說,首先要做到對自家寵物的不離不棄,然後科學養寵很關鍵,將寵物像家人一樣對待。

眾多的野生動物資源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人類要懂得感恩大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殘忍的殺害動物,實乃沒有人性和道德的行為。

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生存的家園,人魚自然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想像一下,如果世界上的動物越來越少了,不僅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整個地球也會變成一個沒有活力和生機的孤獨地 。

如果人類還是一再地貪婪,不停地傷害動物,破壞生態系統,其實都是在傷害自己,因為人類需要向大自然索取太多了,若果不能維持好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相信遲早有一天是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有疑問可以聯繫獸醫小明。

如果有寵物健康和養寵問題,關注獸醫小明進行諮詢。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致海冰變薄 56頭瘦骨嶙峋的北極熊闖入俄村莊覓食
    不過,這群闖入人類村落的北極熊,無論是成年熊還是小熊幾乎都瘦骨嶙峋。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俄羅斯北極生態多樣性專家斯蒂紹夫表示,由於全球氣候異常溫暖,北極熊往常活動的地區冰層變薄,令這56頭熊哪兒也去不了。「如果冰層足夠結實,這些熊或者一小部分熊會到海裡,在那裡可以捕獵海豹或者髯海豹。而現在它們將暫時在海岸附近尋找食物。北極熊也喜歡進入村莊看看人們如何生活的並尋找食物。」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
    眾所周知,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於科技的發展。想一想200年前的生活還是沒有電燈,需要用蠟燭來照明自己的屋子的。汽車、飛機這種交通工具就更是沒有了,當時的生活已經算是非常原始的了,人類這200年的發展是快到令人髮指的。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無家可歸!
    眾所周知,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於科技的發展。想一想200年前的生活還是沒有電燈,需要用蠟燭來照明自己的屋子的。汽車、飛機這種交通工具就更是沒有了,當時的生活已經算是非常原始的了,人類這200年的發展是快到令人髮指的。
  • 北極今年可能進入無冰期 北極熊開始啃食海豚
    沃德漢姆斯稱:「我的預測是,北極的冰蓋層可能會完全消失,也就是說,到今年9月,冰蓋層面積就會小於100萬平方公裡。」據報導,北極上一次無冰是在10萬-12萬年前。他的依據是北極冰蓋層現在的消融速度數據。早在30年前,北極的冰蓋層面積為1270萬平方公裡。到今年年初這個數字降到了1110萬平方公裡。現在,北極的冰蓋層面積為340萬平方公裡。
  •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對探索外太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過追尋的步伐。古代的人們,只能抬頭仰望夜空,將那種期盼的心情寄託於夜空中。直到科技文明有了迅速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外太空。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1個被送上太空的太空人,開啟航天領域的徵程,也是人類邁向外太空的一大步,這一步令世人自豪。可人類終究還是高估了這一步,原以為邁出這一步後,人類便能在外太空中來去自由,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文明依舊止步不前。
  • 一張欺騙世人90年的黑白照片:巨型蝗蟲是真的嗎?
    文/快哉風近幾年來,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共享著一張黑白老照片,一個男人左手提著一個碩大的蝗蟲,右手拄著獵槍。原始照片版本表明,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的美國蒙大拿州,男人的名字叫巴茨,是一家果園的農民。圖:一張欺騙世人的黑白照片這張照片是真的嗎?過去居然有體長3英尺的巨型蝗蟲嗎?無數人發出疑問。先說答案:照片是假的。第一,世界上沒有這麼大的蝗蟲,最大的蝗蟲體長也不超過10公分。第二,如果圖像是真的,蝗蟲會在男人的褲子和地面上投射出陰影。
  • 傳回來一張照片,令人類深思!
    近些年來,人類的科技水平在不斷地發展,地球上我們人類除了深海之處和大山深處未曾探測,幾乎都已經探測的差不多了。而人類的科技水平要想有一個新的大的進展,就必須去找到新的能夠快速促使人類科技發展的資源或者是智慧!於是,人類展開了針對外太空的探測。
  • 來自NASA的10張月球照片,每一張都令人難忘
    ,直到1968年,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發射升空,人類才首次得以一睹月球背面的神秘景象。NASA的小鷹號月球登陸器從月球表面升起的壯觀景象,藍色的地球在照片中顯得孤獨而美麗,成為阿波羅登月期間一張令人讚嘆的照片。
  • 他拍下了一張罕見的北極熊獵食照片
    按下快門之後,這隻北極熊捕獲到了獵物,但卻被一隻更強大的熊攔住,威脅它交出獵物。體型較小的北極熊別無選擇,只能放下海豹,重新開始新一輪的尋覓。   Q   A   &   ?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北極熊,顧名思義生活在北極及周邊地區,它們擁有一身厚厚的皮毛和脂肪,能支持它們在嚴寒地區生活。北極熊是唯一一種需要被劃分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熊,它們雖然能夠在岸上生活,但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來自於北冰洋。
  • 我在北極,遇到了北極熊……
    我和那頭死去的北極熊儘管"被採訪"佔用了我大量用於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始終沒有抱怨,原因是:這件事告訴我,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而這類問題原本也是需要依靠大家都來參與才能令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至於繼續惡化下去
  • 旅行者1號傳來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沉默了!
    人類對探索外太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過追尋的步伐。古代的人們,只能抬頭仰望夜空,將那種期盼的心情寄託於夜空中。直到科技文明有了迅速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外太空。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1個被送上太空的太空人,開啟航天領域的徵程,也是人類邁向外太空的一大步,這一步令世人自豪。
  • 機遇號探測器最後一張火星照片曝光,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登陸火星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登陸火星,這些探測器還是發回了大量的數據,將火星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其中,機遇號探測器或許是這麼多個火星探測器中,比較經典的一個,因為它在火星上面運行的時間很長。從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機遇號探測器終於在2004年1月25日登陸到火星表面。
  • 熊的領域被人類侵佔,到底是人類更危險還是熊更危險?
    熊與人類的衝突近幾十年來,隨著遠足、捕鳥、魚、覓食、徒步以及野外劃獨木舟等活動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熊的領地。人類的居住地擴展到了熊經常出沒的地方,而且熊也來到了城郊和鄉村住宅區域,那裡的食物有時比自然環境中的更加充足,尤其是在成片的野生堅果和漿果沒有豐收的年份裡。每一年,人類和熊之間的接觸都在逐漸增加。
  • 我國衛星拍到一張照片,地球似乎變成「灰色」,瑪雅預言成真了?
    ,無節制的開採地球上的資源,越來越多的自然災難在地球上出現,尤其是在今年災難出現的頻率比往年還要高,令所有人都比較擔憂地球是不是發火了?近一段時間我國衛星傳回一張照片,地球似乎正在發生變化,蔚藍色星球不再是藍色,大家在看完這照片後開始懷疑,難道說瑪雅文明留下預言即將要驗證了?
  • 北極英雄,向壯麗的極地世界致敬
    他以黑白鮮明的圖像捕捉了宜居世界的邊緣——北極,將生活在那裡的人類與極端自然環境間的關係展露無疑。阿克塞爾森的照片揭示了因劇烈氣候變遷,人與自然關係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北極英雄,2020© 拉格納·阿克塞爾森「北極英雄」 (Arctic Heroes)系列是他從1987年至2019年,橫跨了30多年的攝影作品中所精選的系列,憑藉此系列拉格納·阿克塞爾森入圍了2020「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決賽。「格陵蘭人、雪橇狗和他們壯麗的世界在我心中佔據著非常特殊的位置。」 阿克塞爾森說道。
  • 北極日記——世界盡頭的盛景
    比較出名的是設在半山腰的全球種子庫,目前儲存著來自全球各種規模基因銀行超過4000個植物物種的86萬份種子備份,包括豆類、小麥、稻米等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種子。為的就是防備哪天地球物種大滅絕後,還有機會重新來過。在這裡逗留了大概3個小時後,我們登上了前往北極的船。  離開朗伊爾沒多久,手機就失去了信號,接下來就是連續12天的與世隔絕的狀態。
  • 北極熊傷人遭射殺 網民:人類旅遊帶來的負面影響,令無辜的北極熊慘死
    據外媒報導,日前,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島發生一起人類射殺北極熊事件,一艘遊輪停靠該島後,船上的護衛員登島查看情況,其間遭到一隻野生北極熊攻擊。另一名護衛員為了保護同事,開槍將北極熊射殺。這起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人類行為令北極熊失去棲息地,更因發展旅遊而射殺它們,此舉實在荒謬。
  • 一張幾乎全黑的照片為何震撼無數人?
    一張好的照片肯定光影出眾,色彩得當才能夠被大家認同和讚賞。但最近,在一家國外影像媒體「最震撼你的照片「活動中,一張幾乎全黑且滿是噪點的照片,卻得到了無數人的點讚和留言,大家紛紛稱這張照片確實震撼過他。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張照片呢?
  •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吃人,真正的過錯方是誰?
    再具體點,是一位年輕的飼養員,遭到了群熊的集體撕咬,最後屍骨無存。 有網友目睹了現場的血腥畫面,真是太太太太讓人揪心了。 為了更好的控制住它,防止它逃跑,訓導員會拿鐵鏈牢牢拴住它的四肢,經常不讓它睡覺,不給它餵食,只有訓練動作對了才能得到短暫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