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鬥者|華師大教授管曙光:自稱「三流物理學家」,希望教出一...

2020-12-05 界面新聞

27217,這是《波動光學》慕課以往九期的參課人數。第十期課程將於2020年9月21日開課,又會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參加線上課堂。

2016年4月26日,利用上海市以及學校的課題資助,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管曙光主講的《波動光學》慕課上線,這也是「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第一門面向物理專業學生的光學課程。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具有與傳統線下課程類似的作業評估體系和考核方式。每門課程定期開課,整個學習過程包括多個環節:觀看視頻、參與討論、提交作業,穿插課程的提問和終極考試。

在管曙光看來,《波動光學》的線上課程,加強了資源共享,傳統教學中一個班最多80人,慕課每期大概有3000人。「我在華師大當老師,一輩子也就教2000多名學生,現在課程輻射面這麼大,自己也很高興。」管曙光表示。

據了解,《波動光學》(英文版)已成為首批中國高校向全球推廣的200多門國際慕課之一。

管曙光是華東師大的「紅人」,多年來他堅持在本科生基礎課教學一線,他的「金課」《光學》被物院歷屆學生列為必打卡課程,有些學生聽一遍兩遍不過癮,還會「三刷」。

「在線教學與混合式教學,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一個發展方向。」管曙光認為這是一種新的探索,能與傳統課堂相互補充,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管曙光的翻轉課堂學生。受訪者供圖2016年9月,管曙光在學校開展《光學》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學實踐,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線上佔到40%左右」。

管曙光表示,翻轉課堂通過教學設計與互動,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從而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為發展創造力思維打下基礎。

此外,翻轉課堂鼓勵學生提問,「很多學生不敢問問題,害怕問問題會被笑話,但我們鼓勵學生問問題,敢於說出『May I ask a stupid question?』」

學生在通過線上學習後,留給線下課堂的就是難點、重點問題,逐一擊破,就會更有效率。

在課堂上,管曙光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分小組討論時同學們之間互相碰撞,PK會很激烈,他們在討論中會把思維誤區暴露出來,而且這些年輕的頭腦,有時候也會對老師有所啟發。

他也鼓勵學生挑戰權威,課堂上的教材講義以及慕課都會有一些小錯誤,學生只要找出一個錯誤,期末總評就加一分。「這時候學生就會來勁,期末的時候有十幾位同學獲得加分,多的能加兩三分」。

他表示,面對新的多變環境,培養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自主學習,而大學的課堂能做的,就是適應轉變,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培養他們自主思維以及創新的能力。

教育部高校司司長吳巖曾表示,「金課」的標準就是「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

「高階性」, 就是要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是指課程內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有一定難度。

這正是管曙光在教學中一直踐行的標準,在課程設置中,擺在第一位的還是課程內容的專業性與挑戰度。

「大學教育,難度與高度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不會因為學生的評價就迎合討好,放低課程難度,該批評還是會批評,該要求還是會要求。」管曙光說,老師的作用就在於給學生支架與支撐。

管曙光在課堂中。受訪者供圖怎麼把專業知識講得透徹、有趣味?這就需要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光學現象很美,學生對美的現象著迷後,我帶領他們去探索現象背後的原理,而原理往往簡潔又深刻,能達到高度的統一與和諧。從現象美到原理美,學生們就會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管曙光認為。

他經常對學生們說,上課就像帶領他們去爬山,爬山很累很辛苦,他已經爬了很多次,知道山那邊有什麼,知道上山下山有幾條路,哪一段路最難走。「但你們一定要親自爬一遍,才知道山上有什麼樣的風景,沿途能收穫什麼。」

他堅持全年備課,有關光學方面的新進展、展會、文獻,管曙光會把有用的素材記錄下來,在暑期集中改進課件。

管曙光還會琢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將抽象原理生活化。去年國慶閱兵的方陣,就給了他啟發。「整個方陣步調完全一致,這不就是課堂上講到的光柵嗎?光柵的相位必須完全一致,才能集中能量,形成明銳的譜線。」之後的課堂上,他講完光柵的原理以及思考,就會把方陣的照片拿出來,讓學生加深印象。

「公式可能會忘記,但這個原理,這個圖像,他會帶走。」管曙光認為,教學的目的就在於此。

管曙光本科和碩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他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三個要求:一是脫稿講課,二是認得班上每一個學生,三是親自改每一本作業。

脫稿講課才能看出來老師對課程的熟練程度,「我備課經常備到迫不及待地想見到學生們」,有欲望去分享,才能講好課。

2016年以前的教學課堂有五六十個學生,之後的翻轉課堂有30個學生,管曙光能叫得上班裡每一個同學的名字。經常有學生很奇怪,老師怎麼叫得上我的名字。

「教書先教人,人不認識你怎麼教,樹人就是要了解關心學生。」管曙光解釋。他的課上不怎麼點名,總是上課前20-30分鐘提前到,跟學生互動,發發作業,看一下作業本就知道名字 ,學生問問題後也會問一下名字。時常有學生告訴他,「管老師的課堂有一種中學的感覺,大家打成一片。」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老師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學生走進一個領域,為此一生耕耘。」管曙光與物理結緣,起於湖北省蘄春縣二中的物理老師葉亞。

初中時,為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葉亞有時候會讓管曙光和同學在實驗室「鼓搗」儀器,有一次,管曙光把用於實驗演示的大電池正負極接起來,放完了電池的點亮,次日老師上課時燈泡沒亮,演示失敗了。不過葉亞沒有生氣,而是向同學們講解了原理,激發他們對物理世界的興趣。「那個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物理,願意選擇物理」。

薪火相傳,管曙光現在在做同樣的事情。「我希望很多年以後,教過的學生能回憶起來,大學裡有一位管老師,上他的課很有收穫,等我老了也能吹吹牛」。

管曙光有位學生叫趙佳蔚,當年第一次期中考就不及格。在管曙光的指引下,趙佳蔚對光學產生了興趣,從德國杜塞道夫大學光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趙佳蔚目前在慕尼黑一家雷射科技企業工作。她會給管曙光來信,感謝當年的指引與教導,言必稱「當年的學渣」。

左一為邱添近五年以來,管曙光指導本科生發表9篇SCI論文,其指導的本科生邱添的學術論文榮獲2016年第十二屆全國複雜網絡大會「優秀學生論文獎」,為該會議12屆以來首次本科生獲獎;在他的進一步指導下,2017年,邱添的學術論文獲得「國創計劃十周年」慶典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優秀論文。

本科期間邱添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4篇為第一作者,在他的推薦下,邱添現在北大讀博。

「我自己是三流的物理學家,但我希望做一個好老師,能教出一流的物理學家。」管曙光說。

相關焦點

  • 華師大教授管曙光:自稱「三流物理學家」,希望教出一流物理學家
    在管曙光看來,《波動光學》的線上課程,加強了資源共享,傳統教學中一個班最多80人,慕課每期大概有3000人。「我在華師大當老師,一輩子也就教2000多名學生,現在課程輻射面這麼大,自己也很高興。」管曙光表示。據了解,《波動光學》(英文版)已成為首批中國高校向全球推廣的200多門國際慕課之一。
  • 華東師大管曙光:自稱「三流物理學家」,一生都在為一堂課作準備
    (受訪者供圖) 深奧的理論物理專業課竟被學生列為「大學四年必須要經歷的體驗」,更有學生上完一遍,考了90分,還要來旁聽「二刷」「三刷」。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管曙光堅守講臺十年,將一門專業課上成了學生眼中的「享受」,他主講的慕課《波動光學》(英文版)更成為首批中國高校向全球推廣的200多門國際慕課之一。
  • 【畢業觀】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隨著青島校區的全面啟用,齊魯醫學百年慶典的成功舉辦,一校三地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的初步形成,第一屆全民運動會的順利召開,濟南、威海、青島, 我們一校三地八個校園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全體山大人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同一個山大、同一個夢想」的體驗從未像今天這樣催人奮進。
  • 【開學第一課】川師校長汪明義: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創新者、思想者
    在開學典禮這堂大學第一課上,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寄語新生:  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激情的奮鬥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不斷探索的創新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智慧的思想者。  附: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全文  親愛同學們,大姑娘、小夥子們:  大家下午好!
  • 這位海歸的管教授,十多年來叫得出課上每個...
    距離華東師範大學的開學第一課還有一周,從新加坡海歸、已年過半百的管曙光教授開始忙於備課。這門在本科教學一線開設的光學課,他已在師大上了十多年,每周一課,3節連上,如數家珍。但上課前一晚,他總是推掉所有的事;課前二三十分鐘,他總是早早現身教室。
  • 華師大研製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華東師範大學日前利用納米材料在實驗室中研製出一種與葉綠體(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場所)結構相似的新型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嘗試將光能轉化成電能。據悉,在上海市納米專項基金支持下,華師大經過3年多實驗使這塊仿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超過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 上海普陀區及華師大團委蒞臨上海翌雪參觀指導
    上海普陀區及華師大團委蒞臨上海翌雪參觀指導 17173愛德華 | 2016-11-15 18:50
  • 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寄望研究生: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
    這裡正上著一堂豐富生動的思政課,同時這也是一堂黨課,主講人是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院士。他結合福州大學光催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的發展歷程,以《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為主題,為研究所部分博士生和碩士生、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黨支部全體黨員講思政課。
  • 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的擔當——學習時代楷模
    「時代楷模」南仁東南仁東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他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中共中央宣傳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文/攝 吉林大學報記者 子軒】5月28日,由江蘇省無錫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市科協共同舉辦的「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無錫匯演暨無錫市人才專場演出在江南大學文浩科學館禮堂舉行。
  • 承載希望文明曙光新方舟市介紹 末日方舟
    它由潔淨者、御獸者聯盟與異人聯盟共同統治,現任市長為方舟議會議長兼潔淨者首席決策官克拉倫斯·傑裡邁亞·羅伯茨擔任。它就是廣大玩家熟悉和喜愛的新方舟市,一起來看看吧! 城市東北方向是潔淨者的駐地,一片可以稱之為「潔淨」的區域,「潔淨」也是這裡的特點,由混凝土與鋼鐵構築的建築呈現出濃厚的避難所式風格,建築結構嚴謹且堅固,足以抵禦各類戰前飛彈的衝擊
  •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河北師大召開座談會傳達...
    3月19日下午,河北師範大學召開座談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朱月龍教授第一個發言。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朱月龍在座談會上發言。  在簡要匯報大會傳達的基本精神後,朱月龍表示,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的「六點要求」和「八個相統一」的重要論述,站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也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寄語2019屆畢業生:在奮鬥時代中遠航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我和你們一樣,在北理校園中奮鬥著、收穫著,但四季對我來說,卻有著別樣的景致。 一、春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春天象徵著生機,孕育著希望。你們站在人生新的節點,如同最具活力的春日,即將用青春開啟新旅途、用奮鬥創造新世界。開拓創新一直以來就是母校給予你們的精神烙印,一批批北理人打破邊界、守正出奇,取得驕人成績。
  • 「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陝建機施集團舉辦機械操作工技能比武大賽
    活動以「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主題,陝建集團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劉小強,安康市機場辦主任謝成彥,安康市總工會副主席尹繼紅、安康市安監局總工王繼國,陝建機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勝民,陝建機施集團副總經理賈新發,陝建集團總部機關工會主席劉愛英,陝建十二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毛濃成等一同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陝建機施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利安主持。
  • 同濟大學、華中師大、湖南大學接力暢想2035|我和我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朱興一說,她將繼續為夢想去奮鬥,向著2035年,向著更遠大的目標,鑄就交通夢,推動中國夢,不忘初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華中師範大學懷揣教育強國夢想執著前行高玉茜,華中師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輔導員。在她遠赴貴州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時,曾發起一個活動,為貴州學子提供來武漢體驗不同學習生活的機會。
  • 上海地鐵15號線的終點站紫竹高新區,連著上海交大和華師大
    上海交大和華師大的正門不在地鐵15號線走向上面上海地鐵15號線是南北走向的,走的是蓮花南路沿線,在蓮花南路上面的確也有上海交大和華師大相對的校門,然後這卻不是兩所高校的正門。上海交大和華師大的地圖如下所示。
  • 就昨日《師大觀星人丨特此緬懷楊志良教授》一文的聲明
    聲明致天文系的老師和同學們:昨日微信推送文章《師大觀星人丨特此緬懷楊志良教授》由於題目有失偏頗使天文系同學們產生不滿與反感
  • 天津大學教授王靜康:為中國成為化工強國而奮鬥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王靜康從教近60年從來沒有寒暑假和節假日女神節早上9:00,80歲的天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跟往常一樣準時走進了辦公室。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每天都有工作做,我非常幸福。」王靜康院士的幸福觀很樸素,就是「我奮鬥,我幸福。」「我是1965年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開始工作的。從當年到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繼續完成我父親、我的研究生導師張建侯教授、領導我從事01號國家『六五』攻關項目的張遠謀教授他們的夢想──發展壯大高校化工教學與科技研發和強化我國化工產業。
  • 七十年歲月崢嶸 新時代接續奮鬥
    中俄關係又創造了一系列新的歷史。  首先是兩國關係有了新定位。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以高瞻遠矚的政治魄力,決定將中俄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的政治互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是務實合作實現新突破。
  • 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斯: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未來的希望在中國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羅納德.科斯在自己的著作《變革中國》談到:1978還曾留下了這樣的評價:「我是一個出生於1910年的老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許多事情,深知中國前途遠大,深知中國的奮鬥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希望在你們,希望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