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霍金 | 他帶著宇宙的秘密走了,只剩下我們這幫渺小的人類

2020-12-06 MC詞顏思漫另類文化

美國《時代周刊》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於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

他的家人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

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將會留存在世多年。他的勇敢和堅持以及他的才華和幽默激發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它就不是一個宇宙。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史蒂芬·威廉·霍金21歲在劍橋大學學習宇宙學時,被診斷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但他仍舊成為了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

霍金過去曾在多個公開場合,發表對生命、人類、宇宙、人工智慧核武等的看法。他常常探尋在宇宙的背景下,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在思考人類未來的基礎上,探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

黑洞

1971年,他發表了三篇重要論文指出,宇宙可能存在一種嶄新種類的物體,稱為原生黑洞,是在大爆炸的最早時刻經過高溫與高壓製成的微觀黑洞,不論黑洞是怎樣形成的,它只具有三種性質:質量、角動量、電荷。黑洞的事件視界表面面積永不會減少,兩個黑洞合併後的表面面積不會小於原先兩個表面面積之和,這一發現後來被命名為黑洞熱力學第二定律。

因為任何粒子都無法從黑洞表面逃逸出去,所以黑洞的質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又由於黑洞的事件視界表面面積是決定於它的質量,所以表面面積也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自發地朝著熱力學最大熵狀態的方向演化。霍金認為,黑洞表面面積的增加很像熵的增加,不過這只是個類比。

宇宙探索

關於宇宙的探索和倡導,他一直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對人類來說,或許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增長一數值約為 1.9%。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

這樣的指數增長不能持續到下個千年。到 2600 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嗎?難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 1492 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註定是徒勞無功。然而,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被剝奪權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託邦。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人類是否還有未來。這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於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

當人類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現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現人類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

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後,實現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生命會在某處出現。不過,如果概率很低,那麼出現生命的兩個星球間的距離,可能將異常遙遠。

星際航行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

他認為,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於約一萬年前,其發展一直在穩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下一個一百萬年,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人工智慧:

霍金曾經警告世人,強人工智慧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發生的要麼是最好的,要麼是最壞的事情」,同時建議創立一個致力於研究未來人工智慧的學術機構,並認為「這對人類的文明和生存的未來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的出現很可能會讓人類受益,」他說。「當人類的思想被人工智慧放大之後,很難想像我們將實現什麼樣的新成就。人工智慧也許就是下一次技術革命的基石,我們將會消除上一次革命──工業革命對自然造成的破壞,同時一定會向著最終消滅疾病和貧窮的道路上前進。」

「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被改變。簡而言之,人工智慧的出現將是人類文明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霍金的著作

霍金生前共出版了15本著作,其中以下四本最值得推薦:

時間簡史1988年,霍金出版了「時間簡史」,並在國際上引起轟動。這本書籍讓宇宙學開始在大眾中流行,翔實闡述了宇宙起源、空間和時間、星系、黑洞等前沿話題。自從出版以來,《時間簡史》已在全球銷售了2500萬冊,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並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果殼中的宇宙果殼中的宇宙出版於2001年,它通常被認為是」時間簡史」的姊妹篇,霍金在書中講述了現代物理學的歷史和原理,並且更新了《時間簡史》發布以後的理論發展。

時間簡史(普及版)2005年,霍金創作了更易讀的時間簡史,它進一步簡化了原作的核心概念,並且闡述了弦理論這一領域的最新發展。

這三本書與霍金自己的研究和論文一起,闡述了物理學家對科學聖杯的個人追求:一種統一的理論,可以將宇宙學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解釋宇宙是如何開始的。霍金相信時間旅行是可能的,並且人類未來可能會在其他行星上殖民。

大設計2010年,霍金出版了《大設計》,反對宇宙是上帝創造的這一宗教信仰。霍金之前認為,對創造者的信仰可以與現代科學理論相容。然而,他的新作品得出的結論是,宇宙大爆炸的物理定律是必然結果,僅此而已。《大設計》是霍金在《時間簡史》之後的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結了霍金20多年來對科學和哲學的思考成果。

相關焦點

  • 霍金走了,辦公室牆上的一句話道破了他成功的秘密!
    人們總是用天妒英才來評價霍金,21歲是每一個人最好的年紀,愛情的懵懂,事業的青澀,也許這是大多21歲人最平常不過的經歷,而對於21歲的霍金來說,那就是一種奢侈,奢侈的近乎是不可能擁有的時光。整個身體只有心臟、肺和大腦能運轉,可以想像那對於一個人來說那是什麼樣的感受,但是就是這位用顫抖的手指通過機器的敲打,展示在人類面前的確是無限的遐想,無限的未知,無限的渴望,霍金對於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巨大的,他猶如一個天使,在地球和宇宙之間來回穿錯,讓我們認識了廣闊的宇宙世界。
  • 霍金為什麼偉大,原來他探知了宇宙的最原始秘密
    然而,因為我們的理論有限,儀器有限,因為觀察到的範圍很有限,能驗證的範圍也很有限,無法去了解更多宇宙的秘密。  直到英國的物理學家牛頓橫空出世。而霍金和彭羅斯一起,從理論上證明了黑洞中心奇點的存在。這也是他學術生涯中第一個舉足輕重的定理:奇點定理——黑洞的中心存在一個奇點。
  • 霍金去世了,享年76歲,人類為什麼這麼崇敬他?
    這是一個傳奇謝幕的時代。12日晚,我們剛失去了紀梵希今天,我們又失去了霍金。不僅如此,霍金一直關心著人類的發展他認為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人類在未來務必要發展星際航行技術為了人類的事業忍受著「活著的煎熬」如今,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大師霍金的離去
  • 阿來:他從茫茫星海中看到了宇宙起源的秘密 | 霍金,生日快樂
    開始時運氣特別不好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麼一個人物。不好的運氣使他整天深陷在輪椅裡仰望星空。有一天,他的腦子轟然一聲,從這個天啟一般的聲音開始,他從茫茫星海中看到了宇宙起源的秘密。一個癱瘓的人腦子卻受到了天啟,這是傳奇的第一幕。這一幕的主題是說:一個癱子也可以比常人站得更高。
  • 霍金去世,他最主要的貢獻,對人類探索宇宙開闢了嶄新理論
    影片簡介:1963年,霍金21歲的人生發生了一悲一喜兩個重大事件。這一年他被確診患上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會使他的身體越來越不聽使喚,只剩下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最後連心肺功能也會喪失,當時大夫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這一致命的打擊幾乎使霍金放棄了學業,但生日舞會上一個女孩的出現神奇地改變了一切,她就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簡。
  • 當年霍金去世後,他那價值8億的「黑科技輪椅」,去了哪裡?
    地球的歷史非常久遠,人類只是這蒼茫宇宙中很渺小的一種生物。從地球演變,冰河時期,再到人類近代發展史。這個神秘的球體和浩瀚的宇宙,都充滿了很多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而世界上有很多的科學家,都為了探索人類與宇宙的奧秘而貢獻著自己的一生。
  • 天體之間的秘密,宇宙中的八大最,看完才知道人類多麼渺小
    天體之間的秘密,宇宙中的八大最,看完才知道人類多麼渺小地球真的是宇宙中最特殊的一個星球,這麼多年來在人類的探索下,還是沒有找到另外一顆與地球一樣能夠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2.太陽系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了太陽之外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就是一顆叫做比鄰星的,是南門二(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他距離我們有4.22光年的距離,也就是宇宙中最快速度的光也要4.22年的距離,所以即使是最近距離的恆星,還是不可想像的遠。
  • 霍金走了,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霍金是我最敬重的物理學家之一,一生同病魔做鬥爭,到晚年甚至無法發聲,只能藉助臉部肌肉的運動,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與人交流。即使如此,霍金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用他睿智的頭腦,為我們揭示宇宙無窮的奧秘;霍金雖然被困輪椅無法動彈,卻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殫精竭慮,數次提出警告,希望我們善待自己的家園;甚至坐在輪椅上,也要東奔西走,為人類去外星系尋找理想家園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
  • 渺小的人類與浩瀚的宇宙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宇宙中的星球數量比地球上的沙子加起來還要多,數以萬億。地球可以說在宇宙中簡直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就在這麼一顆微乎其微的星球上奇蹟般地誕生了生命,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又進化出了人類這種高智慧的物種,這不得不說是宇宙的神來之筆。
  • 霍金,宇宙旅行愉快!
    生前他曾經有兩個預言:1、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而它也真的會成為威脅;2、地球資源在快速消耗,有一天人們會移民太空,月球和火星將是最佳選擇。對於這兩個預言,目前就仿佛看到一些端倪,但上帝是不會告訴我們人類最終秘密的。
  • 美國向外太空發射了55種人類語言,嘗試和外星人溝通,霍金:愚蠢
    引言: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如此渺小。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歷史上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人類的進步源於好奇心,帶著對宇宙深處的極度好奇。美國在1977年向外太空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按照既定軌道,他將飛越太陽系,進入宇宙深處。它有一個重大的使命——尋找外星人。
  • 天才科學家霍金,為何飽受大家質疑?他的輪椅到底有何秘密?
    霍金先生為天才科學家,他出現後帶領了人類進一步了解宇宙,同時它被稱之為理論大師,因為他提出的理論,要經過人類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研究才能確定,仿佛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他能夠預言未來會發生怎樣的變故,不幸的是年紀輕輕的他患上了疾病,此後只能和輪椅作伴。
  • 到底霍金知道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照片中他癱坐在輪椅上,他大部分的肌肉都已經萎縮了,全身只有3隻手指可以動。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偉大是一定與殘疾和痛苦是必須同時存在。是不是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這個世界的萬物守衡定律。像是貝多芬,像是梵谷一樣,他們很偉大但是同時他們也很不幸。我時常在想是否擁有整個世界甚至宇宙的人都是孤獨的。他們是否活在我們凡人無法理解的精神世界。
  • 霍金生前囑咐人類,早點離開地球,為何?是他發現了什麼秘密嗎?
    霍金,是一位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後的最傑出物理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名宇宙學家,霍金畢生都在研究宇宙論和黑洞,被人們譽為「永遠的宇宙之王」。面對生與死,霍金、伽利略和愛因斯坦,這三位身處不同時代的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種巧合。「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霍金。
  • 霍金走了,他的書還在
    轉載自「柴知道」的新浪微博霍金說過哪些經典語錄?在我 21 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整個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我注意過,即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右看。
  • 5個中國人認識的霍金:他是人類與疾病、命運搏鬥的象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史蒂芬威廉霍金這個名字,超越了其作為科學家本身的意義,更是人類與疾病、命運搏鬥的象徵。疾病禁錮了他的身體,但沒能阻止他探索宇宙的腳步。他還致力於科普,時至至今,《時間簡史》仍是世界上最為熱銷的科普作品之一。他接受冰桶挑戰,支持慈善組織「運動神經元病協會」。
  • 霍金警告人類不要暴露地球的坐標,他到底在害怕什麼?
    目前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擁有智慧的生命也是地球的霸主在我們沒有探索太空之前,我們以為整個宇宙只有地球,現在才知道地球是多麼的渺小。那個時候我們抬頭看到的星星這麼一點點,想著走出地球,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浩瀚和神秘的宇宙中,我們地球就像一顆灰塵一樣的渺小。我們科學家探索宇宙用了近百年的時間了,為了尋找我們所說的地球之外的生命體外星人。
  • 霍金的預言實現了幾個?人類真的會被外星人消滅?
    2018年3月14日,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與世長辭。世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毫無疑問,他在科學界的地位是享負盛名的。拍拋開他的成就,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身雖殘志不殘,全身投入到科學的研究之中,僅如此,便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霍金走後,留下的不僅僅是著作,更有他那堅毅的精神。
  •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陽春三月,生機勃勃,然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生命卻走向盡頭,留給世人無數的嘆息,無論是他和病魔抗爭的一生,還是他對宇宙天空的探索,都將如流星一般,絢爛人類的天空,那麼,他給我們留下那些著作呢?
  • 世界唏噓聲中送別霍金——「他回到了星辰宇宙」
    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推特上寫道:「悼念霍金,著名的物理學家及科學大使。他解鎖了充滿可能性的宇宙,讓我們和全世界得以進一步探索。望你繼續在微重力世界中像超人般飛翔。」就在本月初,國家地理雜誌節目《Star Talk》還找到霍金談論宇宙大爆炸,這可能是霍金生前最後一次公開受訪。霍金在節目上說:「我們所經歷的真實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後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