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茲,真搞笑,
模仿鴨子嘎嘎叫。
動物行為細研究,
放下尊嚴科普做。
跟風鴨子找母親,
調皮鸚鵡惹人惱。
科學趣味巧融合,
機智幽默動物說。
——動物笑談(順口溜)轉
第一次接觸人教新版語文七上的課文。這篇《動物笑談》讓我歡笑不止。作者康拉德·勞倫茲是奧地利動物學家、動物心理學家、鳥類學家,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經常被認作現代動物行為學的創立者之一。
「所羅門王的指環」是一個魔戒,所羅門王戴著它,就能夠聽懂鳥獸魚蟲的語言。勞倫茲借用這個傳說,給世人「談談動物的私生活」,寫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羅門王的指環》是最受歡迎的一部,課文《動物笑談》是其中的一個精彩片段。
開篇作者就點明「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趣事」,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題目中的「笑」字,不過,在這裡作者不是講動物的「趣事」,一個關聯詞語的運用把逗笑的主角鎖定在「觀察者自己」,其實也就是作者本人。為什麼會是自己呢?原來研究「常常需要不顧自己的尊嚴」,「方法怪誕不經」,「艾頓堡的居民都把我當瘋子了」,真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吸引讀者迫不及待地讀下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文用詼諧幽默又略帶荒誕的語言講述了「我」與小鳧和我和黃冠大鸚鵡的趣事,既有作者與它們相處的荒誕經歷,又有小鳧的可愛和大鸚鵡的「惡作劇」。
兜了一大圈,好像就回到原點。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新課文。從頭起步的全新的感覺。自讀和精讀如何把握教法?借鑑、學習嘗試著藉助課文旁批和作業本,自主合作完成任務的形式來完成授課。
【任務一:轉換視角讀】——提出讀法,落實作者研究動物時的瘋狂情節。)
請你找出勞倫茲的奇怪行為,並假設你是鎮上眾人或者四周的人,用第一人稱「我」來說說自己的所見所思。
【任務二:視角對比讀】——對比讀法,落實作者對動物的獨特情感與本文的語言特質(幽默、自嘲、調侃)。
從文中找出作者對動物特別有趣場景,小組內角色分工演一演。一位組長解說一些動作、表情等細節的設計意圖。
【任務三:讀者視角讀】——評價人物,落實學生對本文作者科研精神和本文內涵的理解。
作為小讀者,你怎麼看待文中的勞倫茲(或其行為)呢?
找笑——品笑——談笑,學生興趣盎然,課堂上笑聲在飛揚。我深深折服,原來竟真有此等只是為了科學而癲狂的「奇人」;為了探究真理不顧自己尊嚴;為了只是做一件他人不能理解的事情,讓所愛的科學融入了生命的意義。
文章自始至終饒有趣味,讀來親切自然而又意味深長。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竟然能夠建立起如此打動人心的友誼,這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文章表現出作者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崇高的科學精神。尤其是作者與動物之間平等共處的心境,對野生動物的尊重和熱愛,甚至不惜自己的尊嚴的精神,更是值得稱道。想起現實生活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許本文能夠啟發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這一話題有更為深入的思考。
任何藝術化的表現手法都不足以體現這份至真至美,也只有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與動物成為親人、朋友,才能領略自然的美好。傳說所羅門王要藉助魔戒與動物打交道,而我們的主人公卻憑著一顆赤子之心與不顧尊嚴的探索,在自己的世界裡為王。
此刻,敲擊這些碎片化的思緒,只為留存這份「逗笑」帶來的美好。
【精彩片段欣賞】
1、渡鴉、鳳頭鸚鵡和禿鷹熱衷於飛行。但我的鷹不會這樣。……它也不會飛很高。而且它想要回到地面時,總是找不到家。它會毫無方向地胡亂轉圈,最後落在鄰居家。它會悶悶不樂地蹲在那裡傻等,直到我來找它。也許它也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不過因為它太顯眼了,總會有人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有隻老鷹蹲在某家的屋頂上,一群小孩子正拿石頭砸它呢。然後我就不得不步行過去,因為這個笨蛋特別害怕自行車。
————《所羅門王的指環·同情動物》
2、我曾經把蜻蜓幼蟲和魚放在一個盤裡長達幾個月之久,但從沒見過蜻蜓幼蟲會攻擊或傷害過個頭比自己大的生物。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果獵物已經被一隻蜻蜓幼蟲捕獲而緩慢地前後拖動,這時,其他蜻蜓幼蟲就不會再去爭奪……。在我陽臺上的魚缸裡,總會有幾隻蜻蜓幼蟲在發育。它們長得很慢,需要一年時間。然後在夏季的某一天,幼蟲沿著植物的莖稈緩慢地向上爬出水面……它會長時間趴在那裡,然後背部的外皮突然裂開,……要再過幾個小時,翅膀オ會完全堅硬,這之前會經歷一個奇妙的過程:它釋放很大的壓力排出一種速凝液進入翅脈細小的脈絡中。
———— 《所羅門王的指環·魚缸中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