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關鍵詞:哺乳動物,海洋生命,美人魚,食草動物,溫和,可愛,斯文,瀕臨絕種
人類活動改變生態環境———
當禽流感再次向人類發威之際,美國科學家近日又發現佛羅裡達的海牛染上了乳頭瘤病毒。海牛是對海洋環境起槓桿平衡作用的瀕危動物,通過調查科學家們發現,海牛染上人的病,居然是因為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造成的。這種令人始料不及的結果給人們帶來很多反思。
海牛為何感染了人類乳頭瘤病毒?
不久前,美國佛羅裡達的獸醫兼海洋動物病理學家馬克·洛德為一頭患潰瘍病的海牛清理完瘡口,將組織樣本送到佛羅裡達大學海洋動物
研究所標本檢測中心鑑定。化驗結果讓他和他所有的同事都大吃一驚———海牛患了乳頭瘤病。這是以往從未發生過的事。乳頭瘤病毒可引發疣狀物和良性瘤,具有傳染性。在人身上這種病毒有100多種類型。最可怕的是婦女一旦感染這種病毒,可引發宮頸癌。全球每天因此感染癌症的婦女有上千例,是女性癌症患者中的第二大致命疾病。
目前,有3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正在研製當中,但疫苗只對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的人有效,它們對死亡率的重要影響要等20年後才能顯現。許多接觸過這種病毒的人都將成為病毒的終身攜帶者。
早在7年前,馬克就在奧蘭多市「海洋世界」的一頭名叫「凱格」的海豚身上發現過這種病毒。馬克使出渾身解數挽救「凱格」,遺憾的是3個月後,「凱格」的瘡口就轉成了鱗狀細胞癌,4個月後「凱格」出現了極度貧血現象,是癌症轉移到了骨髓。儘管馬克為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輸血搶救,也沒能救活它。
海牛具有超一流的抗感染能力。所以乳頭瘤病毒感染海牛是人們從未想到的。「海牛有高度完善的免疫系統,強大的免疫力使它們不會死於普通病症,它們通常死於衰老或人為原因」。馬克說:「就連那些被摩託艇鋒利的螺旋槳幾乎劈成兩半的海牛,經過搶救都能活下來。」可是小小的乳頭瘤會輕易置海牛於死地,同時可能讓人類保護海牛的幾十年的努力前功盡棄。
海牛的秘密:基本是個「瞎子」,依靠觸毛探路。
經過深入研究,科學家掌握了海牛的許多秘密。它們不僅不具備像鯨和海豚那樣的回聲定位系統,其視力也很微弱。視力的好壞可以用視弧的分鐘數來測定。人類的視弧效果最好,視弧數為1,貓和狗為4-9,海豚是8-10。海牛最好的視弧分鐘數是21,最差的是60,前者和陸地的母牛差不多,而後者基本上就是瞎子。不能聽又不能看,那海牛是靠什麼尋找食物而得以生存的呢?
原來,海牛身上散布著3000多根觸毛,每根觸毛的毛囊上都有20-50條神經纖維將外界的信息傳達給大腦,而一般的哺乳動物的毛囊上只有5-10條神經纖維。
尤為神奇的是,海牛臉上的觸毛比身體的其他部分多30倍。嘴和鼻子多肉的寬大空間叫口區原面,此處散布著大約600根粗壯的觸毛。馬克·洛德在研究中發現,每當尋找食物時,海牛就讓這塊口區原面緊繃發光,然後閉著眼摸索。馬克說:「如果它們喜歡感覺到的東西,它們就會像嬰兒那樣試著嚼一嚼。味道如果不對,就吐出來。」生長在上下唇的較長較硬的觸毛能伸出去抓東西,就像嘴邊長著幾雙小手一樣。故此馬克認定,海牛的口鼻部位有著亞洲象鼻子一樣的靈敏度。
有了身上的這些觸毛,海牛就不用看也不用聽。毛囊周圍的神經纖維會清楚地告訴它們水下壓力波的運動,而這種壓力波就是海牛的耳朵和眼睛。這就像哺乳動物身上生有魚類特有的如雷達般靈敏的側線。在有鱗魚身上,這條線能看得見,它就如同大腦的一條特殊暗紋一樣鑲嵌在身體的一側,在水流經過時受到刺激,然後連接神經將信息傳遞到大腦。馬克說:「這就是為什麼你能偷偷接近魚卻抓不到它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