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鳥
張愛林
項目經理老劉從家裡拿來兩個鳥籠,掛在工地的臨時帳篷裡,遇到好天氣就掛到外面的鐵絲上。
工人們屬說來至天南海北,但好奇心是一樣的,一見鳥籠,都不禁聚在周圍,端祥著老劉的愛寵。
這是兩隻非常靈巧的鳥,個頭跟麻雀一般大小,顏色也跟麻雀差不多,通身黑褐色,只是頭部和脖子周圍有一圈紅色的羽毛,就象圍了一個漂亮的紅色圍巾兒,因此,看上去就比麻雀顯得洋氣了不少。
現在市場上賣假貨的不法商販不在少數,人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騙局:商販把剛剛出窩的雞仔塗上五顏六色,再擺上一些小巧的雞籠,引得孩子們爭相購買。
一時間,大街上,人群中,到處會看到有孩子的手裡提著小巧的籠子,籠子裡裝上或一隻或兩隻被打扮得五彩斑斕的雞仔……幾天後,華光退去,才發現不過是普通的雞仔!
於是有人提出質疑:這也許就是個麻雀,為了提高顏值,賣個好價錢,給普通的麻雀上個顏色而已。
孤陋寡聞!
老劉摸一下光頭,笑著說:你們那,真是有眼不識金香玉,麻雀能值五百嗎?要真是麻雀,倒糟蹋了我這鳥籠和這套裝備了!這可是正宗的麻料……
這話倒一點都不誇張,籠子不知是用柳條還是竹條編成的,色白且光滑,做工精細講究,提手上還有一題鮮紅的寶石,顯得十分奢華。一邊安置了一個精緻的陶瓷小罐,一個裝水,一個盛谷,小罐雖小卻並不簡單,仔細看去,小罐上競畫有八仙的故事,祥雲呈瑞,清秀靈動,荷仙姑手中的蓮藕,張果老跨下的毛驢,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據說光這對鳥籠,老劉就花了一千多塊,可見劉經理確實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鳥痴了。
只是不該把麻雀說的如此不屑。
在我眼裡,看鳥與識人同根同理,不能只看表面是否華麗,麻雀樣子雖說普通,卻有著不一般的品行,堅貞剛烈,寧死不屈。
小時候,我們經常做捕鳥的遊戲,尤其在冬天,不知在什麼時候,天上就會下下一場厚厚的白雪來,把整個大地蓋得嚴嚴實實。這是鳥們最艱辛的日子,不要說吃什麼蟲子飛蛾,連草籽都被埋在冰涼的積雪下。我們會在平房上掃出一塊兒乾淨的地方,找來菜匡或選塞,用綁了長繩的小棍把匡或塞子支起來,在底下撒上少許穀子或小麥,然後把繩子抓在手裡,在遠處躲起來,等獵物走進匡底吃食時便猛地拉動繩索……
捕捉的大多為麻雀,把它關在籠子裡,放上水和穀子。
我想,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它們再不必為了一頓吃食而飛東飛西,不必在大雪過後,為找到一些草籽充飢而在嚴寒中拼命抱搖……原以為麻雀會心安理得地享受這種優惠和待遇,結果大失所望,被困在籠子裡的麻雀不吃不喝,一般只有一兩天的功夫便會在籠子裡悲悲壯壯地死去,按說兩天的時間不致於就會餓到死掉,它一定是被氣死的,我每每在追悔自己孟浪行徑的同時,由衷地欽佩麻雀的這種精神,在它平平凡凡的軀體裡,居然因為失去了自由而表現出這樣不為利益所屈從的風骨,有這般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行!
……
麻料是以叫聲悅耳而被人青睞的,而老劉買來的麻料卻叫聲單一,或許因為被人捕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母語吧!
劉經理為此煞費苦心,不但從籠子上吊上了冰糖用來滋潤麻料的歌喉,而且還用一個精緻的錄音器從手機裡錄下了成年麻料的叫聲,按下了反覆播放健!
開始幾天,麻料聽到了錄音機裡的聲音時非常好奇,歪著小腦袋四下尋找著聲源,偶爾叫上一兩聲,也是單調的……大多時候在籠子裡不停地飛,飛累了就停下來,吃幾粒穀子,喝一口清水,再去啄食那塊冰糖,倒也顯得十分悠閒。完全看不到被禁錮的憂傷!
老劉仍然不厭其煩地在天氣好時把鳥掛到外面的鐵絲上,仍然按部就班地地掛上播放器反覆地播放悅耳的成年麻料的叫聲……
有人說鳥類根本沒有思維,現在不會叫,也許永遠都叫不出悅耳的叫聲!老劉倒是滿懷信心,他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假以時日麻料總會在某一天忽然腦洞大開。
在一次午休時,我朦朧間聽到播放器裡那悅耳的聲音跟後一次叫聲的間隙裡多了一次鳥叫……起初我以為是我自己的耳朵出現了幻覺,我坐起身細看,在播放器叫過之後,果然有一隻麻料仰起頭叫出了婉轉的鳥嗚……
它終於學會了,老劉高興的孩子似的,在兩個鳥籠間吹著口哨。
在麻料學會鳴叫的第三天,我發現居然有一隻麻料站在鳥籠上看著籠子裡的食物,它一定很嚮往同類的衣食無憂。籠子裡麻料望著籠子外的同類,腦袋一歪一歪地滿是羨慕。這讓我想起了圍城裡的那句發人深省的話:
裡邊的人想出來,外邊的人想進去!……那天以後,老劉的麻料們再也不安份了,望著同類站過的地方,一刻不停地飛。我終於明白了它的意圖,它確信,從同類飛走的地方,一定會飛出這個籠子,和同類一樣可以到籠子以外的世界裡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