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三體》中星環號載著死神程心以極度接近光的速度到達目的地,只用了52小時就跨過了在地球人看來需要287年才能到達距離,而事實上地球真正經過的時間就是287年,這就是速度的魅力!
俗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在很多神話故事中,人們把超越地球空間範圍的旅行確認為「天上飛行」,在天上快速飛行一段時間之後,再返回人間,世間的時間尺度將與旅行者完全不一致,好像人間的時間被快進了一樣。
其實,這些神話故事裡所涉及的時間變化概念,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得到了完美地證明。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目前光速是全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而人類目前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也不過幾十千米每秒,這還不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如果有一艘光速飛船的話,那麼從地球上到月球上所需的時間不足兩秒鐘,而幾十年前人類從地球前往月球可是整整化了十幾天的時間。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東西可以比光移動的速度更快。
如果有人以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然後再以相同速度返回,那麼,地球上的時間會過去多久呢?
如果速度更快,時間膨脹效應越顯著,例如,當速度為光速的99.9996252%時,經過1年太空飛行的人回到的將會是365年之後的地球,跟他同個時代的人早已不在人世。而如果太空旅行者以這樣的速度飛行1天,地球上的時間將會過去1年,這可謂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時間虧損(慢鍾效應)理論的一個結果。
之所以有這個違背常規的理論,是在假定光速在真空環境下,速度永恆不變,且光速在宇宙中速度為最快,沒有其他物質的運動能超過它,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才證明得出的。目前,光速不變,這點已經得到證明。
太空旅行者乘坐飛船從地球上出發,需要不斷加速才能達到亞光速,回到地球上又要進行減速。也就是說,整個過程都是變速運動,而上述的公式只適合慣性參照系,也就是勻速直線運動或者相對靜止的情況。經過加速和減速之後,飛船成了非慣性參照系。
由於太空旅行者需要力進行加速和減速,所以太空旅行者會真切地感受到慣性力,真正在加速或者減速運動的是太空旅行者。加速運動不是相對的,地球並沒有加速。因此,時間變慢的是太空旅行者,而不是地球。
總之,以光速離開並返回,無論飛船上的太空人會如何因此而改變其壽命的長短,就統一的時間尺度而言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我們不能否認太空人會因高速運動而產生變化,卻將其變化歸結為時間尺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