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承載著中國夢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啟了中國航天的火星之旅。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四次發射,也是第三次成功發射,至此長徵五號的發射成功率提升至75%,已接近世界主流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同時,通過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任務,長徵五號還創造了三個第一。
長徵五號從遙一到遙三,整流罩內搭載都是東方紅五號新一代通信衛星的試驗星,並非實際應用載荷,其面對的發射難度事實上是要小一些的。長徵五號遙四面對的是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是該火箭第一次執行實際應用發射任務,給航天工作人員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是巨大的,同時,發射成功也是長徵五號邁向實際應用的第一步。
長徵五號遙四發射
長徵五號遙四攜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量接近5噸,今年同期已經發射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執行發射任務,火星探測器由美國研製)只有1.5噸,即將發射的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重4噸,「天問一號」是同期發射的最重的火星探測器,這是作為重型火箭的長徵五號星際運載能力的一種體現。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過去,中國載人火箭執行的大都是地球軌道乃至月球探測的任務,對於深空探索長期停留在觀察及理論研究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重型運載火箭。經過長期的技術儲備和理論研究,於2006年立項研發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即長徵五號,並在2016年11月3日成功首飛。作為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近地軌道(LEO)運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力14噸,地月轉移軌道(TLI)運力8.2噸,地火轉移軌道(TMI)運力5噸,使得我國的載人空間站、探月計劃的載荷得以大幅提升,也讓作為行星探測第一步的火星探測計劃得以有效展開。
相較於地球軌道及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執行數億千米之遙的火星探測任務,其發射難度要高出一個層次,是長徵五號迎來的第一次大考,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提升太空探索能力的關鍵利器,長徵五號解決了過去長徵三號乙(LEO11.5噸,GTO5.5噸,TLI3.78噸)缺乏的載重能力,使得中國航天能夠將更大的有效載荷發射升空,提升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能力,進而提升中國航天在世界的地位。
由於火星距離地球億裡之遙,依靠推進發動機飛行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需要經歷長達7個月的漫漫徵程才能抵近火星,大約會在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然後環繞火星飛行約3個月後於5月著手釋放著陸器登陸火星,去執行火星的實地探測任務。期待更多的好消息傳回,也期待長徵五號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發射任務。
作者:大白高國
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