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嫦娥四號順利喚醒 進入第26月晝工作期
距離最近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紫色圓圈區域)
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的曙光,嫦娥四號迎來了第26月晝,「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月7日10時29分喚醒,著陸器於1月8日03時13分喚醒。截至1月8日,嫦娥四號已工作736個地球日,繼續刷新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紀錄。
專家介紹,在本月晝期間,月球車將繼續向玄武巖分布區域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距離當前探測點約27m,坑南邊存在一直徑約160m的退化撞擊坑)行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當前探測點西北方向上。
同時,月球車計劃開展多項探測活動,包括優選在接近月午時刻進行全景相機環拍、紅外成像光譜儀開展探測及定標、中性原子探測儀開機探測、行駛過程中測月雷達同步探測等。科研團隊繼續對獲取的探測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相關成果將及時發布。
來源:人民網
02
新年首場「星月童話」1月12日晨現身天宇
2017年1月2日在福建省壽寧縣拍攝的「金星合月」
天文專家介紹,作為2021年首場「星月童話」,「金星合月」1月12日晨將現身天宇。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日出之前,感興趣的公眾面向東南方低空,憑藉肉眼有望欣賞到金星和月牙相依相伴的精彩瞬間。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在「行星合月」中,不論是晨曦還是傍晚出現,「金星合月」都是最具觀賞性的。
來源:新華網
03
「火眼」10小時建成,這就是中國速度!
連日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出現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6日,石家莊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啟動全員核酸檢測。
8日,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建成投用。當日零時許,實驗室開建,僅用10小時基本建成,21小時投入使用。當日21時45分,檢測人員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為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提供重要助力。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已於8日啟用。
「火眼」實驗室是在抗疫中誕生、打過無數抗疫之戰的「老兵」。它的名字取自「火眼金睛」的寓意,用先進檢測技術手段第一時間「發現」新冠病毒。作為一種整體解決方案,它能夠快速提升整體檢測能力,為各地突發疫情防控貢獻科技力量。
「火眼」實驗室已在北京、武漢、深圳、 天津等16個主要城市落地,全國最大日檢測通量超過20萬人份。2020年6月「火眼」實驗室曾助力北京大興,2020年9月曾協助香港完成普及社區檢測,2020年10月曾在青島協助全市核酸檢測工作。
來源:央視新聞
04
刷新紀錄!三峽電站2020年發電量達1118億千瓦時
據三峽集團最新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時,在確保三峽工程全面發揮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的前提下,世界裝機規模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全年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創造並保持的1030.98億千瓦時的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
據介紹,按照2019年上海全市用電量1568.58億千瓦時計算,1118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供上海市用電約8個月;與燃煤發電相比,可替代標準煤約34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402萬噸、二氧化硫2.24萬噸、氮氧化物2.12萬噸,相當於種植37萬公頃闊葉林,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出了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