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科學的發展,一切僅形成於我們所能看見的認知,都是局限的。
哥白尼的「日心說」揭穿了「太陽圍著地球轉」之所見是假象,而黎曼幾何卻揭示了「空間彎曲」之不可見是真實。
黎曼掀起的高維思想的盛行,讓1910年,第四維的概念幾乎傳遍了全球,成了家喻戶曉的熱門話題。
人們對於第四維的想像,催生出了一大批暢銷科幻小說:牧師埃德溫·阿博特的《平地居民》、基督徒巫師A.T.斯科菲爾德的《另一個世界》、神學家亞瑟·威林克《看不見的世界》……
但這些暢銷書沒有一本是數學家或科學家所著,因為他們似乎都無法給出一個嚴謹邏輯推導的四維描述,直到英國數學家查爾斯·霍華德·辛頓的出現。
看見第四維的第一人:辛頓。
辛頓就像一位「神秘四維」的傳教士,獨自一人把歐洲的四維思想帶到了美國,並點燃了大眾的激情。
1909年,《科學美國人》舉辦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競賽,讓辛頓名聲大噪。這場競賽以500美元作為獎金,全球徵集「給四維做出最通俗且正確的解釋」。
500美元,這在當時算一大筆錢了。世界各地的人都踴躍參與,活動相當火爆。鋪天蓋地的論文投向了雜誌社。
除了那些大談唯心論的論文,大量靠譜的論文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人,稱讚他對於四維認知做出的貢獻,這人就是辛頓。
而有意思的是,裡面竟然沒有一份論文提到愛因斯坦,即便狹義相對論已經發表了4年,但人們卻對它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時間與空間的秘密。
想一想,辛頓與愛因斯坦也算有緣,他都是在專利局裡發明了自己一生最偉大的「專利」。
1905年,當愛因斯坦在瑞士專利局,忙著撰寫他對時空的全新認知,把時間作為第四維引入到物理學中時,辛頓同樣在華盛頓的美國專利局,構思著對四維物體可視化的描述,力求讓人們可以直觀地看見四維的形態。
說起辛頓,他的家庭背景也頗具特色,完全符合「神秘四維」的標籤。
辛頓的老爹傑姆斯·辛頓原本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提倡「自由戀愛」「一夫多妻制」的邪教首領。他宣稱,耶穌是男人的救世主,而自己是女人的救世主。
辛頓自己則是一位嚴謹的數學家,而他的嶽父喬治·布爾,正是大名鼎鼎的布爾代數的開創者。
在辛頓身上,似乎兼具著神秘主義與嚴謹理性的兩種氣質。「神秘」和「嚴謹」這兩個標籤,極其符合「四維空間」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