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1)——相關概念

2021-02-20 spss統計分析

本文以及之後的幾篇文章介紹因子分析的相關內容,【因子分析】的這部分內容其實已經被錄製成視頻課程,發布在了雲課堂,想看課程的直接點擊【閱讀原文】。但公眾號後臺留言中,有較多關鍵詞是因子分析,我就專門寫一個系列的專題來介紹因子分析。

一 、首先,什麼是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類對數據進行降維處理的統計分析方法


舉個例子來對因子分析進行通俗解釋:原來有10個變量,通過因子分析,提取出了2個因子,然而這兩個因子卻代表了原來10個變量所能體現的80%的信息。這種對數據的處理方法就是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有什麼作用?


一般來說,因子分析有如下三種常見的作用:


① 在回歸分析中,解決共線性問題:如果回歸分析中存在共線性問題,那麼可以對有共線性問題的多個變量提取出一個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利用提取出的這個公因子替代原有的有共線性問題的多個變量,參與建模,可解決回歸分析中的共線性問題。

② 變量精簡:一般來說,納入模型的變量越少越好,如果存在很多變量,我們可以先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過提取公因子的方式對變量進行精簡,這樣納入模型的變量信息不僅沒有大幅度衰減,還降低了模型的複雜程度。

 ③ 問卷中的效度分析:對於問卷中的量表題,希望通過因子分析來進行問卷結構的發現,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將量表題目根據因子分析分成不同的評分維度。

三、因子分析是如何提取公因子的?

因子分析中,常用的提取因子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特點是,每次從所有參與分析的題目中抽取一個主成分,因子分析時不斷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直到抽取出足夠數量的因子或者提取出的信息量達到要求為止。

下篇文章將著重介紹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在SPSS中的實現方法。只要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就基本掌握了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

相關焦點

  • SPSS因子分析案例
    另外,spss軟體為了消除不同變量間量綱和數量級對結果的影響,在該過程中默認自動進行標準化處理,因此不需要對這些變量提前進行標準化處理。2、描述統計選項卡我們希望看到各變量的描述統計信息,要對比因子提取前後的方差變化,所以選定「單變量描述性」和「原始分析結果」;現在是基於相關矩陣提取因子,所以,選定相關矩陣的「係數和顯著性水平「,比較重要的還有 KMO 和球形檢驗,通過KMO值,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該數據集是否適合採用因子分析方法。比較糟糕的是,kmo結果有時並不會出現,這主要與變量個數和樣本量大小有關。
  •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 | 附:量表編制步驟
    最近有老師問驗證性因子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是不是在做量表的時候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那麼是在什麼時候做?很明顯,編制量表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的。1.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時候,量表條目最終能形成幾個條目是未知的。
  •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數據要求:等距數據;樣本規模是指標的10
  •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4 因子分析例子     下面通過一個簡單例子,來引出因子分析背後的思想。     因子分析的實質是認為m個n維特徵的訓練樣例     那麼按照因子分析的理解,樣本點的生成過程如下:     1、 我們首先認為在1維空間(這裡k=1),存在著按正態分布生成的m個點
  • 2.0 探索性因子分析
    從定義可以看出,探索性因子分析能夠幫助我們尋找問卷的結構(所謂結構就是一份問卷可以被分為幾個維度)。因此我們進行在問卷調查是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目的如下:對題目進行篩選、剔除。對於因子載荷值低於0.4(這個數字不是絕對的,有些偏向於0.3,之於因子載荷是什麼,後面進行說明)的題目進行刪除。
  • 驗證性因子分析思路總結
    Step1:因子分析類型因子分析可分為兩種類型: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用於濃縮測量項,將所有題項濃縮提取成幾個概括性因子,達到減少分析次數,減少重複信息的目的。
  • SPSS因子分析經典案例分享
    因子分析已經被各行業廣泛應用,各種案例琳琅滿目,以前在百度空間發表過相關文章,是以每到4至6月,這些文章總會被高校畢業生扒拉一遍,
  • 關於SPSS因子分析的幾點總結
    對因子分析的幾次嘗試與實踐,有一些新的認識。1、主成分分析:是研究如何通過少數幾個主成分來解釋多變量的方差一協方差結構的分析方法,也就是求出少數幾個主成分(變量),使它們儘可能多地保留原始變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關。它是一種數學變換的方法,即把給定的一組變量通過線性變換,轉換為一組不相關的變量(兩兩相關係數為0,或樣本向量彼此相互垂直的隨機變量)。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多因子變量分析及數據化方法
    多因子變量分析及數據化方法  多因子變量分析及數據化方法主要是對應於SD法,是對SD法中的相關因子進行數據處理的補充方法。  在建築策劃的研究中,通過各階段。各方法獲得的數據需進行分類處理,才能尋找出其間的聯繫,並正確反映實態空間及事件。
  • 相關分析:從概念到步驟
    顯然,相關係數矩陣是對稱矩陣,而且對角線上的相關係數全為1(即變量自身的相關係數為1)。從上表中可知,腰圍和體重的相關係數r=0.853,存在強相關;脂肪比重和體重的相關係數r=0.697,存在中度相關。
  • 回歸分析的基礎概念之2:相關性與相關關係,相關係數與判定係數
    大家好,歡迎來到許栩原創專欄《從入門到高手:線性回歸分析詳解》(本專欄總目錄見上圖),這是專欄的第二篇文章,確定關係與相關關係,相關係數與判定係數。本專欄第一篇文章,我講解了回歸分析第一個基礎概念,變量。這一章,將講解回歸分析另一個最重要的基礎概念,相關性。本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 基於因子分析的套利定價模型及實證研究
    而因子分析能將為數眾多的原始指標變量經過分析綜合為少數幾個公共因子變量,從而大大減少計算的複雜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11個因素進行篩選,確定四個能夠很好地反映所有因素包含的信息但又互不相關的公共因子變量,並建立套利定價模型,實證檢驗說明,通過該方法進行因素篩選建立的套利定價模型具有較好的定價效果。
  • 解構質量因子:聚焦於財務分析的多因子策略
    作者們分別使用了因子檢驗三步法和兩個附加測試,對各財務指標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分析其產生超額收益的有效性與強健性。首先,文章使用了Hsu,Kalensnik and Visawanathan(2015)中的因子檢驗三步法,此法認為某財務指標應滿足以下三點:(1)現有的學術論文已對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說明某種程度上它們得到了學術界的驗證。
  • 因子分析超全步驟總結!
    「因子分析」是統計數據分析方法之一,因子分析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本文主要討論探索性因子分析。一、研究背景關於工作滿意度有14個問題,調研得到215份問卷結果。希望通過因子分析,用少量因子反映14個題目的信息,從而達到降低維度,便於分析的目的,並對因子命名用於後續分析。二、分析步驟Step1數據準備:依據研究目的,收集相關數據。本例中就是我們收集得到的14個問題的有關數據。
  • 科學家梳理油酸與炎症因子相關性循徵研究—新聞—科學網
    近日,江南大學食用油營養與安全科技創新團隊在《食品科學與營養評論》發表綜述文章,通過Meta分析論述了油酸與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目前研究認為,補充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橄欖油與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據已有的Meta分析,地中海飲食模式及其中的橄欖油降低了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
  • AMOS驗證性因子分析
    驗證性因子分析相關指標的名稱及內涵因子載荷量(factor loading)潛在變量(維度因子)到測量變量(題項)的標準化回歸係數。因子載荷量越大,代表潛在變量(維度因子)對測量變量(題項)的解釋能力越強,表示「指標信度」越好。
  • 因子分析常見問題匯總,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本文以SPSSAU系統為例,針對因子分析的常見問題進行匯總說明。①問題一:提取因子個數提取因子的個數是一個綜合選擇的過程。默認是按「特徵根大於1」作為因子提取的標準。特徵根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如果分析前已經有了預期的維度(因子)劃分,也可以在分析時主動設定提取因子個數,再根據上面的指標進行調整。②問題二:因子相關矩陣在哪裡分析?使用【通用方法】--【相關】可得到相關矩陣。
  • spss怎麼分析因子?spss因子分析法詳細步驟
    spss不僅可以分析主成分 ,還可以分析因子哦,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spss怎麼分析因子?小編下面有一個spss因子分析法詳細步驟哦,只要大家按照spss因子分析法詳細步驟一步步操作就知道spss怎麼分析因子了哦,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在消費者生活形態研究中的應用
    對於以上測試數據,我們採用了一系列的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思想是:1.通過因子分析,將測試語句進行分組。下面向讀者介紹具體的分析方法:三、因子分析方法由於測試的語句實際上是一系列相關因素的陳述,很多語句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 值得一看:因子分析實例分析_SPSSAU實用教程
    (2)操作步驟本例中選用因子分析進行分析,放置如下:*也可使用主成分分析 使用路徑:進階方法→主成分輸出的因子個數可自己選擇,也可默認由系統輸出,系統默認以特徵根大於1表1 KMO和Bartlett 的檢驗表1展示KMO檢驗和Bartlett 的檢驗結果,用於判斷指標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