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因子分析的套利定價模型及實證研究

2020-11-28 中華會計網校

  摘要:眾所周知,建立套利定價模型的關鍵在於因素的篩選,計算量很大。而因子分析能將為數眾多的原始指標變量經過分析綜合為少數幾個公共因子變量,從而大大減少計算的複雜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11個因素進行篩選,確定四個能夠很好地反映所有因素包含的信息但又互不相關的公共因子變量,並建立套利定價模型,實證檢驗說明,通過該方法進行因素篩選建立的套利定價模型具有較好的定價效果。

  關鍵詞:因子分析;套利定價理論;股市;模型

  一、問題的提出

  1976年,Stephen Ross提出了著名的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該理論假設任何風險證券的收益率受K個因素的影響,由一個K-因素線性模型給出:ri=ai+kk=1bikfk+εi,i=1,2,…,n(1)其中:E(εi)=E(fk)=E(εiεj)=E(εifk)=0;E(ε2i)=s2i<S2;ri為第i種風險證券的收益率;ai表示所有影響風險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都為零時風險證券i的平均收益率;fk表示第k個因素的值;bik表示風險證券i對第k個因素的敏感性;εi為隨機擾動項。當不存在漸進套利機會時,由K-因素線性模型可以得到如下的近似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APT):E(ri)=ai≈λ0+Kk=1bikλk(2)其中,λk稱為風險證券i對第k個因素的風險溢價。如果將誤差記為vi≡ai-λ0-Kk=1bikλk,則當不存在漸進套利機會時,有limn→∞1nni=1v2i=0.建立套利定價模型的關鍵在於因素的篩選。然而,一種風險證券的收益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我們也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少個因素來構造APT.假設有n個因素對證券的收益率有影響,則可能有nm=1Cmn種因素的組合。要從如此眾多的因素組合中篩選出最優的因素組合,其計算量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因子的辨識和確定有兩種基本的方法:統計方法和推理方法。統計方法涉及從一個全面的資產收益集(通常遠超過用來估計和檢驗的樣本資產收益)來確定因子,採用這些收益的樣本數據來構造表示因子的資產組合,如Connor和Korajczyk(1988)、Lehmann和Modest(1988),前者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後者利用主元分析方法。推理方法是基於捕捉經濟的系統風險原則來辨識因子的,例如Fama和French(1988,1996)使用公司特徵來構建因子資產組合。

 在這類研究中,Roll和Ross (1986)的論文是一篇經典文獻,其研究方法為後來的眾多學者所採用。在將股票分組後,對每一組股票首先採用因子分析方法來估計影響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數目,並估計每隻股票的因子載荷;然後,利用股票收益率數據和已估計出的因子載荷做橫截面回歸,估計因子的風險溢價,進而檢驗多因子模型的適用性。此外,由於APT認為股票收益率的風險可以分為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其中可分散風險部分的均值為零,在大樣本中可忽略不計,而不可分散風險部分由K個共同因子決定,並通過K個因子係數反映股票收益率與每個非零風險溢價之間的關係。但是,現實中可能某一變量本身與不可分散風險不相關(即不應當作為因子出現),但在APT模型中卻被不恰當定價,成為一個共同因子。雖然由實際數據生成的因子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但卻無法肯定這些因子就是不可分散風險的溢價,也無法排除可分散風險成為共同因子的可能。鑑於此,我們有必要對APT進行「自方差」檢驗這裡用「自方差」只是一種強調性說法,其實質就是該項資產收益率的方差……從長期來看,證券收益率的自方差與收益率均值之間總是保持很高的相關性,而自方差又是每一種證券所特有的,屬於可分散風險。如果APT有效,那麼單個證券的自方差就不應當對期望收益率起作用,因為APT認為只有不可分散的風險才對定價起作用,才可以成為定價因子。「自方差」檢驗就是要證明單個股票收益率的自方差是否為共同因子,可否用於定價,要接受還是否定APT.鑑於此,他們也利用「自方差」檢驗來對多因子模型做了補充研究。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套利定價理論因素確定方面的研究並不多,主要是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構造套利定價模型,這一方法的計算量大,其包含的因素要麼過多要麼不全面,而且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較高。而因子分析是一種常用的統計降維技術,能夠利用原始指標變量中某些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對多變量的面板數據進行最佳綜合和簡化,將為數眾多的指標綜合為少數幾個公共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公共因子變量反映原始指標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從而大大降低了分析問題的難度。

  另外,因子分析法具有兩個獨特的優點:

  (1)公共因子變量是根據原始指標變量的信息進行綜合簡化得到的。一方面大大減少了變量數目,將為數眾多的原始指標變量縮減為極少數幾個公共因子變量;另一方面又儘可能保留了大部分原始指標變量的信息,是對某些原始指標變量信息的綜合和反映,仍然具有命名解釋性。

 (2)通過對原始指標變量進行綜合和簡化得到的公共因子變量之間基本上不存在線性相關性,更利於對變量進行分析。正是因子分析的這些特點以及APT對因子組合的要求決定了因子分析適合對APT的因素進行綜合和簡化。因此,本文引入了因子分析法對APT的因素進行篩選。

  二、用因子分析法確定APT中的因素組合

  在已有的研究中,一般認為APT中至少包含有三類不同的因素:反映總體經濟活動的指標、通貨膨脹率以及某些類型的利率因素。鑑於此,本文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生產總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全國居民消費水平、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貨幣供應總量、年淨出口貿易總額、利率期限結構等11個因素作為原始指標變量,利用我國1980年到2003年《統計年鑑》中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一)對原始指標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

  因子分析從眾多的原始指標變量中構造出少數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公共因子變量,它要求原始指標變量之間要具有比較強的相關性,否則就無法從中綜合出能反映某些變量共同特性的少數公共因子變量來,原始指標變量就不適於進行因子分析。因此,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對原始指標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本文採用的是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統計量KMO的值為0.771,大於0.6,根據統計學家Kaiser給出的標準,原始指標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自由度為55的卡方近似值為780.924,相伴概率為0.000,小於顯著水平0.0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由KMO檢驗和Bartlett球度檢驗結果可知,原始指標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與此同時,本文還對11個原始指標變量進行了反映像相關矩陣檢驗,在反映像相關矩陣中,所有偏相關係數的絕對值均小於0.05,說明所有的原始指標變量都適於進行因子分析。

  (二)構造公共因子變量

  構造公共因子變量是因子分析的一個核心問題。因子分析中確定公共因子變量的方法很多,本文採取的是主元分析法。

  1.確定保留公共因子變量的數目

  根據公共因子變量與其特徵值的散點圖(圖1)可以看出,前面4個公共因子變量的特徵值變化非常明顯,從8.744到0.126,而從第5個公共因子變量開始,特徵值的變化趨於平穩。這說明提取前4個公共因子變量對原始指標變量的信息描述有顯著作用。為了能夠得到更精確的APT,本文確定保留4個公共因子變量。

  2.因子分析效果

  因子分析的最終解解釋了每個原始指標變量99.5%以上的方差,每個原始指標變量的共同度幾乎都在98%以上,與1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原始指標變量所攜帶的信息不能被公共因子變量解釋的部分不到2%。這說明提取出的公共因子變量基本上已經反映了原始指標變量所有的信息,只有極少數信息丟失。可見,因子分析的效果非常好。

  3.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轉的結果(表略)

  根據公共因子變量與其特徵值的散點圖的判斷,本文提取了四個公共因子變量對原始指標變量總體進行描述。這4個公共因子變量的方差貢獻(特徵值)分別為8.744、1.348、0.729和0.126.由11個公共因子變量構成的初始解中,前四個公共因子變量解釋了原始指標變量總方差的99.522%,尤其是第一個公共因子變量,解釋了11個原始指標變量總方差的79.490%。在進行因子旋轉以後,這四個公共因子變量的特徵值分別為8.444、1.231、1.102和0.171,分別可以解釋原始指標變量的76.192%、11.194%、10.014%和1.552%,共解釋了11個原始指標變量總方差的99.522%。可見,提取的四個公共因子變量反映了原始指標變量的幾乎所有信息,能夠代替11個原始指標變量構造多因素線性模型。

  (三)公共因子變量的命名解釋

 公共因子變量的命名解釋是因子分析法的又一核心問題。原始指標變量都是具有具體經濟含義的變量,經過主成分分析以後,對這些變量進行了線性變換,得到的新的公共因子變量對原始指標變量進行了綜合和簡化。因此,有必要對新的公共因子變量進行解釋,以進一步說明影響原始指標變量系統構成的主要因素和系統特徵。本文採用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負荷矩陣進行旋轉得到公共因子變量和原始指標變量之間的關係。

  1.旋轉前後因子負荷矩陣

  從表2可以看出,在進行因子旋轉前,除了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利率期限結構三個原始指標變量外,其他8個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狀況情況的原始指標變量對第一個公共因子變量的荷載都很大,絕對值均在0.9以上;年淨出口貿易總額、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利率期限結構對第二個公共因子變量的荷載都比較大;而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則同時對第三個公共因子變量有較大的荷載;通貨膨脹率、年淨出口貿易總額和利率期限結構同時對第四個公共因子的荷載比較大。可見,四個因子中有一些信息重合了,一個公共因子變量在很多原始指標變量上都有較高的荷載,不易於對公共因子變量進行解釋並找到各個公共因子的經濟含義。因此,有必要對此結果進行轉換。因子旋轉則可以使因子負荷矩陣更加簡單,每個公共因子變量在相應的原始指標變量上的荷載儘可能多地為零,而每個原始指標變量在對應的公共因子變量上的荷載的絕對值大的儘可能少。這樣,每個公共因子變量儘可能包含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原始指標變量儘可能地包含在不同的公共因子變量中,從而,每個公共因子變量的含義更加明晰。本文採用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荷載矩陣進行了旋轉,旋轉之後,幾乎每個公共因子變量都具有了比較明確的經濟含義。第一個公共因子變量主要反映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總產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國民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生產總值、貨幣供應總量和年淨出口貿易總額等8個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水平的原始指標變量的信息;第二個公共因子變量主要反映通貨膨脹率的相關信息;第三個公共因子變量反映的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的信息;第四個公共因子變量則是反映利率期限結構的狀況。基本上每個原始指標變量已經被歸於某一個公共因子變量中。可以說,旋轉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2.公共因子變量的命名解釋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第一個公共因子變量主要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水平,第二個公共因子變量主要反映通貨膨脹率,第三個公共因子變量反映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第四個公共因子變量反映了利率期限結構。由此可以看出,風險證券的預期收益率主要與國家的總體經濟水平有關,同時還與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利率期限結構這三個因素有關。統計分析表明,這四個公共因子變量都是均值為0,方差為1的隨機變量,同時兩兩之間完全不相關。因此很適合作為APT的因素。

  三、APT的實證檢驗

  經由以上分析,確定了國家總體經濟水平、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利率期限結構四個公共因子變量,並通過公共因子得分由11個原始指標變量1980-2003年的年數據計算出了這四個公共因子變量相應的值。為了構造套利定價模型,本文首先根據式(1),選取了廣電電子、愛使股份、華源製藥、方正科技等十隻股票1995年到2005年的年收益率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四個公共因子變量相應的1995年到2005年的數據為解釋變量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得到每隻股票的ai、bi1、bi2、bi3和bi4;然後根據式(2),以ai為被解釋變量,bik(k=1,2,3,4)為解釋變量再次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到套利定價模型:ai=0.189-1.051λ1+0.02067λ2-0.0233λ3-0.238λ4(3)在式(3)中,我們注意到:一方面,風險證券i只是對通貨膨脹率的敏感性為正數,即風險證券i對通貨膨脹率的風險溢價越大,該證券的期望收益率也就越大;另一方面,風險證券i對國家總體經濟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利率期限結構的敏感性均為負數,即風險證券i對通貨膨脹率等的風險溢價越大,該證券的期望收益率也就越小。為了檢驗本文得到的套利定價模型的效果,本文另外選取ST興業、豫園商城、金杯汽車、深達聲、ST億安等10隻股票,利用式(3)對其進行定價,以模型預測值和實際平均收益率的差異作為評價模型的標準。由於APT只是一個近似的定價模型,應用於個別股票可能存在較大誤差,所以常用來對投資組合進行定價。因此本文構造以上十隻股票的簡單等權組合,用y=1nni=1(ri預測-ri實際)2度量誤差,計算結果為y=0.129.實證檢驗表明,本文得到的套利定價模型(3)具有較好的定價效果,但仍存在12.9%的定價誤差。本文認為可能是由於如下原因造成的:我國對宏觀經濟指標的統計起步較晚,很多宏觀經濟指標的數據不齊全,統計標準也不太一致,而且2000年以前的宏觀經濟指標基本上只有年數據,由此造成可供利用的樣本數據太少。與此同時,由於宏觀經濟指標採用年數據,為了與之對應,股票的收益率也只能採用年數據,但我國股票市場只有12年左右的歷史,這進一步造成樣本容量最多只可能為12.在構建APT時,為了儘可能地擴大樣本容量,本文只選取了有10年左右歷史的股票,造成股票數目較少,類別比較單一。因此在回歸分析中可能導致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和擬合優度不高(本文在利用回歸分析得到APT的過程中,確實發現有一些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和擬合優度不高),最終導致預測結果存在較大誤差。本文相信,如果有更好的樣本數據,我們能夠進一步減小APT的定價誤差。

  四、結論

  本文通過引入因子分析法,對國民生產總值、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通貨膨脹率、利率期限結構等11個因素進行了綜合和簡化,提取了4個具有明確經濟意義的公共因子,分別反映了國家總體經濟水平、通貨膨脹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和利率狀況。有關的統計分析說明因子分析法提取的這四個公共因子變量效果非常好。本文利用這四個公共因子變量構建了套利定價模型,並對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實證檢驗表明,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進行因素篩選得到的套利定價模型具有較好的定價效果。

  參考文獻

  汪濤,饒海斌。 . 2002.單位根和協整分析[J]。統計研究(5)。

  張妍。2000.套利定價理論在中國上海股市的經驗檢驗[J]。世界經濟(10)。

  CONNOR G, KORAJCZYK R.1988.Risk and return in an equilibrium APT: application of a new test methodolog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1: 255-290.

  FAMA E, FRENCH K.1988.Dividend yields and expected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 3-27.

  FAMA E, FRENCH K.1996.Multifactor explanations of asset pricing anomalies[J]。Journal of Finance, 51:55-84.

  LEHMANN B, MODEST D.1988.The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the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1:213-254. 

  ROLL R, ROSS S.1986.Economic forces and the stock market [J].Journal of Business, 59: 383-403.

相關焦點

  • 基於BIRR模型的宏觀因子套利策略
    >    基於多因素模型的宏觀經濟因素模型,通常從宏觀數據本身或預期變動出發,形成對個股或組合的系統性看法。在依據資產組合模型建立起投資組合後,我們進一步利用股票對宏觀因子的風險敏感程度來調整個股權重,進而改善投資組合回報。  基於多因素模型的宏觀經濟因素模型,通常從宏觀數據本身或預期變動出發,形成對個股或組合的系統性看法。
  • 隨機波動率微笑模型及套利
    本文將簡單地分析金融市場波動率重要的幾個特性,並介紹50ETF相關波動率的度量方法。   結果顯示,在看漲期權季月合約上進行波動率套利有不錯效果,三種模型年化收益率都超過20%。   風險提示:未來市場變幻莫測,模型有失效的可能。
  • 主成分Logistic回歸模型在國債期貨跨品種套利中的應用
    在國內外的研究中,主成分分析法作為數據降維和避免多重共線性的常用工具,可以通過線性組合構建一個如(1)所示的三因子公式模型。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現有方法進行改進:第一,單獨採用主成分分析對利差曲線擬合效果較差,僅能表示大致變化趨勢,不能滿足實際套利需要的預測精度。
  • ESG投資實證研究:組合有效前沿與資產定價歸因之一
    在此基礎上,三位作者研究了結合ESG的均衡資產定價模型( Equilibrium Asset Pricing) 和均衡資產收益滿足ESG調整後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該模型展示了ESG對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的影響,以及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Type-A、Type-U和Type-M)而言,ESG與預期收益率之間的關係可能為正相關、負相關或中性。
  • 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效率——基於DEA-Malmquist模型的實證研究
    編者按:《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效率——基於DEA-Malmquist模型的實證研究》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測算我國145家商業銀行2013—2018年的全要素生產率,構建金融科技發展指數,通過靜態面板和動態面板廣義矩估計(GMM)研究金融科技對我國銀行業效率的影響。
  • ESG投資實證研究:組合有效前沿與資產定價歸因之二
    》的翻譯文稿的第二部分,主要討論和總結ESG投資的資產定價模型和歸因分析。》的翻譯文稿的第三部分,主要討論和總結了篩選法,以及不同ESG因子對公司基本面、投資者需求、交易活躍度、證券估值和預期收益的統計回歸分析與實證結論。
  • 專題研究:基於因子分析的基金績效評估
    對於基金績效的評估模型總體來說有兩大類,一類是靜態評估模型;另一類是動態評估模型。靜態評估模型又可分為兩種:一類是古典單因子評估模型,另一類是多因素評估模型。我們採用古典單因子評估模型以因子分析法對2014年成立的股票型開放式基金進行績效評估。
  • 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構建實證分析
    【摘要】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可以從定量角度客觀準確判斷企業的財務危機程度,網絡的普及對此頗具影響。本文採用實證方法,選取了5個財務指標作為模型變量,構建了一個基於極值原理的Fisher線性判別模型,並對該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具有較好的對企業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進行評價預警的能力。
  • 用這個模型看看就知道
    張櫓教授研究團隊的論文突破了傳統金融的現狀,找到了一種使人們能更好地理解資產的定價方式,他們陸續發表了挑戰著名的Fama-French實證資產定價模型的q因子(q-factor)模型和q^5模型,還發現投資者依賴的許多因子,在現實中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有效。
  • 【債券久期】基於多因子的債券基金業績評價模型
    但由於因子之間多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回歸過程中易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需要通過算法或者構建多空組合的方式對其進行優化,且無法完全剔除其影響,因此分析結果存在一定誤差。 橫截面分析基於債券型基金的持倉數據,關注不同時點上投資組合的風格暴露,目前海外市場常用的模型有Brinson歸因模型,加權久期模型和Campisi模型。
  • 農地碳排放影響因素空間差異性研究——基於STIRPAT和GWR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些學者就此進行了農地碳排放核算研究。基於碳排放核算研究、碳排放的情景分析、因素分解等研究也逐漸展開,其中自然條件普遍被看作外生因素,而社會經濟因素對農地碳排放的驅動效應成了各研究重點考察的對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影響因素對農地碳排放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其空間差異性需要考慮。此外,人口、富裕度、技術水平等社會經濟因素對農地碳排放的影響情況如何?其中又存在什麼樣的空間差異特徵?
  • 基於傅立葉變換的黃金價格周期性實證研究
    周期理論分析的局限性周期理論是諸多學者基於歷史經濟數據統計分析,再結合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總結而出的一套分析理論。周期理論背後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支撐,是我們分析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長期趨勢的有力武器。但與此同時,在某些方面,周期理論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
  • 剩餘收益模型與股票未來回報
    我們發現基於V/P的投資組合在未來一年、兩年和三年的最高組減最低組的規模調整超額回報分別是15.2%、37.9%和55.9%。運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進行檢驗,我們發現基於V/P產生的超額回報不能被風險因子、規模因子和市帳比因子所解釋;控制了市帳比等因素的回歸分析中,V/P對未來一至三年的回報仍然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
  • 收益率曲線三因子模型的一個直觀定義
    目錄一、引言二、文獻綜述三、收益率曲線三因子模型(一)經典三因子模型1. 主成分分析方法 2. NS模型方法 3. 經驗方法(二)直觀定義方法(三)實證比較1. 數據說明2.從微觀上看,收益率曲線不僅是債券市場價格的集中體現,也幾乎是所有資產定價的基礎;從宏觀上看,收益率曲線反映經濟增速和通脹預期,能較可靠地預測經濟周期。在理論上,收益率曲線刻畫了無窮多個期限的收益率水平,是一組無窮維的數據,即便是具有代表性的關鍵期限收益率也通常超過10個,直接對其分析存在較大難度。因此,經典的收益率曲線模型通常假設收益率是由少量因子決定的。
  • 期權定價理論與方法綜述
    期權定價研究得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宏觀、微觀的經濟和管理問題的分析和決策,其中在財務方面的應用最為集中,以及在投資決策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由無套利複製思想,可得隨機波動率期權價格應滿足的偏微分方程:      其中 ,即波動率的風險溢價與資產收益率方差成正比。該微分方程結合邊界條件,可以得出隨機波動率期權價格的解析解。   赫斯頓的隨機波動率模型是期權定價理論發展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考慮了隨機波動率的期權定價模型在理論上會提高定價的精度,實證上也證明了這一點。  1.3.3.
  • 數據合作與數據定價機制初探 ——基於不同場景下的定價激勵機制分析
    1.2 提出的解決方案我們組提出以下解決方案:我們分析了一個基於聯邦學習的定價框架。同時,對於不同場景下的數據交易構造出博弈論模型,進行分析,初探定價激勵機制。2 數據定價的研究綜述與現實痛點2.1 數據定價的概念及其研究現狀為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需要對數據定價機制進行理論模型和實踐案例的抽象概括和總結分析。當前,國內外數據交易定價無論是理論或實踐層面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風險模型方法研究——基於A股市場的應用
    在海外,風險模型方法被學術界和投資界廣泛研究和討論,並已形成相對完善與成熟的系統生態,而國內目前對合適的因子、參數與方法還未達成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梳理風險模型理論和方法,並在A股市場進行驗證,以期對風險模型和相關投資策略做相應的解析和驗證。
  • 專題研究:上證指數基金日曆效應研究(一)
    然而,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證券市場中存在異象,即某些資產或者資產組合出現超常收益率的現象,這些現象無法用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解釋。本文將著重研究上證指數是否存在日曆效應。如果上證指數存在日曆效應,投資者就可以大體知道上證指數基金分別在周几上漲或是下跌了。
  • 多因子模型簡述
    多因子模型可以幫助投資者:建立資產組合對指定指數或特徵進行追蹤調整組合在確定風險類別下的敞口對主動投資管理進行風險與收益的歸因分析理解權益、固定收益等大類資產的綜合風險暴露基於指定基準主動投資決策並衡量該決策的市場容量
  • 專題研究:基於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基金業績評價
    採用Carhart四因素模型根據近3年的月度數據對我國偏股型基金業績進行實證分析的回歸擬合度較高。R^2的均值為0.87, R^2大於0.8的比例為89.74%。其中最大值為0.97,對應的基金為華夏紅利混合;最小值為0.62,對應的基金為滙豐晉信2026周期混合。  偏股型基金業績與市場走勢相關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