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2020-07-25 生物世界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1920年7月25日,100年前的今天,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出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


富蘭克林為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做出了卓越貢獻,卻未能獲得應有的榮譽。甚至在《雙螺旋》一書中被沃森描述為Dark Lady,稱其難以溝通,不能解釋自己的研究數據。然而也正是沃森在《雙螺旋》中的描述,讓更多人知道了富蘭克林。


BioWorld謹以此文紀念富蘭克林誕辰100周年,回顧她在揭開DNA雙螺旋結構中的貢獻,以及她在其他領域所做的傑出卻並未廣為人知的成就。


1951年,年僅23歲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畢業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進修,沃森在這裡遇到了正在準備博士論文的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兩人一拍即合,從1951年10月開始轉向DNA結構方向的研究。


當時在研究DNA結構的並不只有沃森和克裡克,倫敦國王學院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和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等人在當時已經在探究DNA結構的秘密。


1952年,沃森克裡克率先發表了一篇DNA為三螺旋結構的論文,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在卡文迪許實驗室看到這個三螺旋結構模型後,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錯誤,這讓沃森克裡克在實驗室的領導勞倫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25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覺得很沒面子,於是暫停了二人的DNA結構研究


1952年5月,富蘭克林和她的研究生雷蒙·高斯林(Raymond Gosling)拍到了一張B型DNA的X射線晶體衍射照片,也就是著名的「照片51號」,被譽為「幾乎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張X射線照片。」


富蘭克林對自己所在的倫敦國王學院感到非常不滿,一方面因為自己作為一個女性,在滿是男性主導的地方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是她不喜歡國王學院過於濃厚的宗教氛圍。


1952年底,富蘭克林決定離開倫敦國王學院,前往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開始新的研究生涯。此時,富蘭克林的研究生雷蒙·高斯林將「照片51號」作為紀念品送給了威爾金斯。


1953年1月,威爾金斯將「照片51號」的副本展示給了沃森克裡克,威爾金斯以為二人已經不再進行DNA結構研究了。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多年以後,沃森回憶當時看到這張照片時的情景時說:我張大了嘴,脈搏開始跳動。儘管自己不是一位受過訓練的晶體學家,但也有足夠的知識,知道照片中的「X」造型,意味著DNA是一個螺旋線,很可能就是雙螺旋線。即使克裡克是物理學家,他也知道重要的生物體總是成對出現。


1953年2月4日,沃森克裡克決定重啟對DNA結構模型的建構,2月8日,二人請求威爾金斯同意他們也進行相同研究。


1953年3月7日,沃森克裡克在實驗室中聯手搭建的DNA雙螺旋模型宣告成功。


然後富蘭克林受邀來卡文迪許實驗室觀看這一新構建的DNA雙螺旋模型,富蘭克林立刻意識到這一結構模型應該是正確的,但此時她仍然不知道,結構模型的成功正是依靠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沃森(左)、克裡克(右)在DNA雙螺旋模型前

沃森克裡克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成功,還離不開好幾位科學家的幫助,歐文·查格夫(Erwin Chargaff)告訴他們DNA鹼基之間的比例,A和T總是相等,G和C也是相等。傑裡·多諾休(Jerry Donohue)對正確的化學同工型的見解證明了這一比例,然後是威廉·阿斯特伯裡(William Astbury)為鹼基配對提供了幫助。


當然,這些幫助都沒有富蘭克林的「照片51號」重要。


更重要的是,卡文迪許實驗室馬克斯·佩魯茲(Max Perutz)在1952年12月中旬收到了倫敦國王學院生物物理部門的一項報告副本,這項報告裡包括富蘭克林對B型DNA的精確測量,以及證明DNA成反向螺旋的關鍵證據。


沃森克裡克看到「照片51號」後不久,馬克斯·佩魯茲向他們二人分享了這項報告。


但是,整個卡文迪許實驗室沒有任何人告知富蘭克林他們正在用她的實驗數據進行DNA模型構建。多年以後,沃森馬克斯·佩魯茲的不當行為道歉了。


1953年4月25日,Nature 雜誌同時發表了三篇論文,分別來自沃森克裡克威爾金斯富蘭克林雷蒙·葛斯林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生命之美在DNA雙螺旋結構裡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


沃森克裡克的論文在最前面,富蘭克林的論文在最後,這給了人們一種錯覺,就是富蘭克林的論文是驗證了前者的實驗結果,而不是提供關鍵性數據。


即便如此,富蘭克林也沒有因為輸掉DNA雙螺旋結構的競賽或是研究數據被「剽竊」而沮喪,她反而跟沃森克裡克成了朋友。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被譽為「生物學的一個標誌,開創了新的時代」。這是在生物學歷史上唯一可與達爾文進化論相比的最重大發現,它與自然選擇一起,統一了生物學的大概念,是科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1962年,沃森克裡克威爾金斯三人因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遺憾的是富蘭克林已於1958年因乳腺癌去世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如今,人們提及富蘭克林,幾乎只記得她對DNA雙螺旋結構所作的貢獻,實際上,富蘭克林在她的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值得銘記的科學遺產。


在科研早期,富蘭克林在進行煤炭特性的研究,在煤炭燃燒效率、冶煉技術、防毒面具等方面做出了許多傑出貢獻。


50年代開始,富蘭克林轉而研究病毒,利用自己擅長的X射線衍射成像技術,成功確定了菸草花葉病毒(TMV)的RNA結構,並陸續研究了許多導致重要農作物枯萎的植物病毒。


1957年,富蘭克林開始研究導致人類疾病的病毒,首先就是在當時令人恐懼的導致小兒麻痺症脊髓灰質炎病毒


然而,時間並沒有站在富蘭克林這一邊,1958年4月16日,富蘭克林因乳腺癌去世,年僅37歲。


1959年,她的合作者亞倫·克魯格(Aaron Klug)和約翰·芬奇(John Finch)在 Nature 雜誌發表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結構的論文,並將論文獻給富蘭克林以做紀念。亞倫·克魯格因在闡明病毒結構方面的工作而被授予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


富蘭克林對DNA雙螺旋結構的貢獻不容遺忘,但「DNA之母」絕不是富蘭克林的全部註腳,富蘭克林對科學的熱愛,以及她對科學界女性的鼓舞,將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依然熠熠生輝。


正如她的墓志銘中寫道:


科學家

她對病毒的研究和發現讓人類持久受益


富蘭克林:隱於幕後的DNA之母,以及她被誤解卻又偉大的短暫一生

富蘭克林墓碑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salind_Frankli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144-4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女性科學家——羅莎琳•富蘭克林
    1920年,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生於倫敦的一個猶太家庭。她的父親是銀行家,母親也受過高等教育。童年的富蘭克林顯示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作為家中最大的女孩,她的興趣不在女孩們喜歡的洋娃娃身上,而是更願意在家中的手工作坊裡幹些技術活。父母都希望她長大以後獻身慈善事業,但她卻對研究自然科學更有興趣,為此也常常和父母產生矛盾。
  • 富蘭克林與DNA雙螺旋結構
    富蘭克林,以及她在這一歷史性的發現中做出的貢獻?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目為《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的論文。這一發現成為了生物學發展的一座裡程碑,是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然而他們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拍攝的DNA晶體的X射線衍射照片。當時,富蘭克林與她的合作夥伴威爾金斯也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
  • DNA雙螺旋真正發現者-富蘭克林誕辰100周年
    在羅莎琳·富蘭克林誕辰100周年之際,《自然》為紀念她而發表的專題文章中寫道,「富蘭克林的人生故事中,那一部分固然不該被忘記,然而,她並不只是『悲情女主角』。現在,是時候認識到她科研生涯的廣度和深度了。」 事實上,除了對發現DNA結構做出的貢獻外,這位物理化學家和X射線晶體學專家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自然秘密,她留下的許多科學遺產依然在影響著我們。
  • 富蘭克林最偉大的發明
    用今天的話來說,班傑明·富蘭克林是個跨界英雄。富蘭克林在世時,就已經在北美和歐洲獲得了極高聲譽。他作為新生的美國的使節,而到訪巴黎時,市民自發列隊歡迎,這種場景在以後的兩百多年裡也是極其罕見的。富蘭克林純粹因為個人愛好,通過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發現並捕捉了閃電電流,並歸結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 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原子彈之母,楊振寧的諾貝爾領獎也有她一份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宇稱原理的破壞"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華人首度獲得諾貝爾獎,億萬炎黃子孫為之振奮。 當然,這並不妨礙吳健雄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沒有諾貝爾獎的光輝加持,她所取得成就也足以閃耀世界。
  • 推薦閱讀《富蘭克林傳》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出版:中信出版社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17~1790.4.17),美國偉大的先驅者和美國民主締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實業家,他也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人。
  • 富蘭克林百年誕辰:才不是「委屈的DNA女主角」
    富蘭克林最著名的成就是她與她的研究生雷蒙·葛斯林(Raymond Gosling)在1953年[1]共同發表的一張X射線衍射圖,這張圖對於確定DNA的雙螺旋結構十分關鍵。不過,富蘭克林關於DNA的傑出研究只是她的研究記錄和科學遺產的一小部分。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33本·班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這本書告誡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 DNA背後的「黑暗女神」,她才是DNA結構的真正發現者,卻被遺忘了半個世紀
    少女時期的富蘭克林18歲的她從倫敦聖保羅女子學校考到了劍橋大學3年後,當她順利完成學業走出劍橋大學之時她卻沒能拿到正式的學位只擁有一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Stratford校區知道這個消息的威爾金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威爾金斯給克裡克寫了一封信說到「黑暗女士」(指富蘭克林)已經離開了他的實驗室
  • 如果你正迷茫,不妨讀讀富蘭克林這兩段語錄,直言不諱,卻很現實
    而在這期間,富蘭克林對於自己都說及其自信的,他堅信自己的能力能夠幫助他出人頭地。而正是憑藉著這一份自信,他在此之後也是越做越成功,還擔任了費城副郵務長,憑藉著從小積累的知識,以及對於科學的熱愛,富蘭克林在物理、數學、光學、植物學和天文學上都有所研究:他發現了墨西哥灣的海流、解釋了北極光、發明了遊泳眼鏡、發明了避雷針、改良了取暖爐、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改進了電路。
  • 《富蘭克林自傳》:億萬青年的勵志經典
    說起班傑明·富蘭克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但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個政治家,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其實除了政治家這一身份,他同時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是舉世公認的"現代文明之父"。
  • 讀書筆記:《自律的典範——富蘭克林》
    在這本《自律的典範—富蘭克林》中,我看到了富蘭克林是如何從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極其普通的人,如何一步步變成傳奇而又偉大的人物的。從富蘭克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機會,登上世界的舞臺。而富蘭克林又用他的成就和傳奇,告訴人們: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地超越自我。
  • 母蚊子才吸血?蚊子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中,讓我們對其深惡痛絕?
    蚊子的一生其實是很短暫的,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可惜!優哉的前半生首先蚊子的卵在水面或者水中,它們只要等著水流讓微生物和有機物自動流入它們口中就能快速發育長大。悠閒的上半生很快結束。匆忙的後半生蚊子後半生很短暫,母蚊子大概能活1-2個月,而公蚊子則更短大約只能存活2周,所以在羽化成蚊後,它們的生活就必須忙碌起來!
  • 蚊子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中,讓我們對其深惡痛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令人討厭的小蟲子——蚊子蚊子的短暫的一生首先,蚊子讓人類討厭的根本原因,是它們會像「吸血鬼」一樣吸食著我們人類的血液,而至於它們為什麼要吸血,就需要從蚊子短暫的一生說起!蚊子忙碌的後半生蚊子後半生很短暫,母蚊子大概能活1-2個月,而公蚊子則更短大約只能存活2周,所以在羽化成蚊後,它們的生活就必須忙碌起來!
  • 美「民權運動之母」安息故土(圖)
    數以千計的人們在底特律的寒風中排隊等候,等候最後看她一眼。他們以前從來沒見過她,而這最後一瞥又是這麼短暫。但對他們來說,這就足夠了。「帕克斯媽媽,安息吧,」所有人都在心裡為這位享年92歲的美國民權運動之母送行。
  • 不只是被偷走榮譽的「悲情女主角」 | 紀念羅莎琳·富蘭克林誕辰100周年
    然而,他們的成就有一部分得歸功於富蘭克林:在富蘭克林並不知曉的情況下,兩人從她尚未發表的實驗證據——給DNA晶體拍攝的X射線衍射圖中得到了重要的啟發。沃森後來在《雙螺旋》一書中回憶,當他看到了富蘭克林的實驗圖片後領悟到了雙螺旋結構的關鍵:「看到照片的瞬間,我目瞪口呆,心跳加速。」1962年,由於揭示DNA的結構,沃森、克裡克和威爾金斯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DNA雙螺旋結構背後的悽美故事
    然而,有多少人記得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以及她在這一歷史性的發現中做出的貢獻?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劃時代的佳話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果,莫過於遺傳學中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 鬼滅之刃:蟲柱蝴蝶忍短暫而絢爛的一生,美麗的花朵都是有毒的
    #導言:在動漫《鬼滅之刃》中,小夥伴們最喜歡哪個角色呢?柒月最喜歡蟲柱蝴蝶忍,今天就來和小夥伴們聊聊蟲柱蝴蝶忍那短暫而又絢爛的一生。相逢即是緣分,喜歡柒月文章的小夥伴們幫柒月點點關注唄!感謝!對蝴蝶忍的初印象蝴蝶忍最經典的臺詞應該是初登場的那句「摩西摩西」了吧,柒月沉醉在了忍姐姐的溫柔聲線中。
  •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與DNA雙螺旋結構
    然而,有多少人記得羅莎琳德·富蘭克林,以及她在這一歷史性的發現中做出的貢獻? 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目為《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的論文。這一發現成為了生物學發展的一座裡程碑,是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然而他們的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拍攝的DNA晶體的X射線衍射照片。當時,富蘭克林與她的合作夥伴威爾金斯也在進行DNA結構的研究。
  • 香港「樹仁之母」鍾期榮病逝 散盡家財畢生育英才
    香港「樹仁之母」鍾期榮病逝 散盡家財畢生育英才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 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是鍾期榮和丈夫樹仁校監胡鴻烈獲頒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亦是他們為教育付出的寫照。  樹仁師生校友都為這位「樹仁之母」有教無類的精神、為學校的貢獻、對學生施與援手深感敬佩,形容是「偉大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