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今天的話來說,班傑明·富蘭克林是個跨界英雄。富蘭克林在世時,就已經在北美和歐洲獲得了極高聲譽。他作為新生的美國的使節,而到訪巴黎時,市民自發列隊歡迎,這種場景在以後的兩百多年裡也是極其罕見的。富蘭克林純粹因為個人愛好,通過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發現並捕捉了閃電電流,並歸結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同樣憑藉好奇,富蘭克林採用嚴格的科學方法,在數學、熱學、氣象學、聲學等多領域作出了令專業科學家稱奇的成就,還得出了一大批實用發明,積極改進了政治和社會管理制度,從路燈到遊泳眼鏡,從現代郵政制度到選舉制度。他成功的揭示了感冒的原因(當時還沒有發現細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認為要預防感冒、阻截傳染,就必須保持良好通風。
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如果歷史上恰好沒有出現班傑明·富蘭克林這個人,或者他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影響近現代的許多科學發明和改進或許就要延遲下去——這種判斷的一個強有力證據是,富蘭克林本人曾經做過另一項偉大的科學實驗,他將一茶匙的油倒進池塘,發現油的擴散面積達到了半英畝,如果他更進一步進行測算,就會正確的算出油分子半徑,但他放棄了測算。而油分子半徑的正確測算就因此整整延遲了一個世紀。
當然,富蘭克林最為傑出的發明、成就,就是助推一個鬆散的殖民地聯合體,形成了一個國家,並奠定了這個國家的政治體系(確立了美國的中央政府體系與議會體系),讓這樣一個國家具備了之後崛起的可能。富蘭克林是最具魅力的美國開國領袖。在獨立戰爭勝利後,他還主持調和了大州與小州的權力矛盾,創造性的提出了眾議院依據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代表,而參議院由各州名額相同的代表組成的建議,堅持賦予議會對總統的彈劾權。他在生命終結之前提交了廢奴請願書,這份請願書沒能實現美國立即廢除奴隸制,卻在幾十年後成為廢奴運動和立法的政治基礎。
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的《史蒂夫·賈伯斯傳》出版後引發了較多爭議,相比之下,艾薩克森的代表作《富蘭克林傳》卻是獲得公認的傳記佳作。這本書真實的記述了富蘭克林的身世成長,還原了傳主長期從事幫工、印刷工、出版商的經歷,然後再轉向富蘭克林的科學家與發明家、政治家與外交家生涯。書作者在全書的後半部分對於富蘭克林的科學成就、締造美國的貢獻予以盛讚,但同樣又保持了審慎與客觀,沒有掩蓋傳主的人格缺陷與政治局限。
富蘭克林對於他的國家(中年及以前的祖國是英國,老年時期的祖國是美國)保持著高度忠誠,為了國家利益竭盡全力,但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卻並不是很負責任,與自己的妻子、兒子若即若離,與之同時還與多名年輕女性保持著曖昧聯繫,樂於享受這樣的曖昧關係。而富蘭克林中年以前從事印刷與出版生意期間,也經常跨過誠實經營的界限,經常編造不利於競爭對手的謠言,利用權勢打壓對手。《富蘭克林傳》毫無保留的記述了這些內容。
富蘭克林家族由英國清教徒的北美移民發展而來,清教徒群體的慣有品質與特性,比如高度勤奮,也集中於富蘭克林一身。青年時期的富蘭克林選擇印刷業、出版業,多少有些偶然,但這個選擇對於富蘭克林的成長具有關鍵意義,他將因此有機會加深對於政治的理解,並掌握辯論的關鍵訣竅。
富蘭克林中青年時期,將大量時間花在了辦報之上並親自撰寫專欄。他在不同時期以本名、筆名、假名撰寫的文章,可以清晰的讓人看到作為公眾知識分子、政治家的成長。富蘭克林深受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他接納了「強調理性和通過觀察獲得經驗」的價值理念,這是他「無心插柳」成為科學家的最重要原因。而因為摒棄了以宗教崇拜為基石的權威主義,富蘭克林對於宗教、種族的寬容度隨著年歲增長也在增強,事實證明,這對於美國初創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富蘭克林曾長期是英國、英王室的忠誠公民。但英國18世紀對北美殖民地的壓制、歧視、剝奪政策,最終起到了把富蘭克林這樣的忠誠者投入「反叛者」一方的反作用。在英國議會與北美殖民地民眾的矛盾不斷激化的過程中,他曾扮演斡旋者的角色,卻根本沒有辦法說服英國權貴階層接受殖民地精英的基本權利要求。而在大陸會議之後,年逾70的富蘭克林勇敢的承擔起了外交使節的作用,在隨行團員中充斥著英國間諜的情況下,成功說服法國政府加入與美結盟,促使英國政府提早終止「平叛戰爭」,為美國的初創建國創造了寶貴的時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