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針是富蘭克林發明嗎?是中國人,而且更好更先進

2020-11-21 酒歌說文

早在歐洲中世紀的時候,每當暑熱夏天來臨之時,水手們常常會看到航船的桅杆頂上,閃爍著淡藍色的火花,虔誠的宗教信徒被嚇得跪倒在甲板上。而傳教士乘機大加喧染,胡說這是上帝派來的守護聖徒,來保護人們避過雷暴襲擊。

於是,在一片「主呀,保佑我們!」的祈禱聲中,這種神火逐漸被人們流傳開來。

後來人們逐漸發現這種所謂的神火,不但在帆船上有,陸地上也多的是。每當烏雲壓境時,山上的巖石尖上,房屋的尖頂上,樹木甚至青草上也都會有這種閃爍淡藍色的火花。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終於這其實只是一种放電現象,現在稱為「尖端放電」。導體帶電時,電荷只分布在它的外表面,尖端部分電荷的分布密度大,與空氣發生電離,產生放電現象。當處於黑暗之中或放電現象特別強烈時,就能在尖端周圍看到淡藍色的火花。

十八世紀中葉,美國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通過實驗,斷定雷電也是一种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觀點,富蘭克林於1752年夏天做了一次雷電試驗,世界聞名的費城風箏試驗。

富蘭克林有意選擇雷雨天,和他的兒子威廉在牧場上放風箏,風箏線是用絲織品做的,其末端綁了一把鑰匙。

隨著風箏高度逐漸提升,線的末端麻繩纖維相互排斥地聳立起來,富蘭克林伸手去碰鑰匙,立刻受到強烈電震。富蘭克林由此得出雲中充滿了電的結論。同時也從中受到了啟發,想到了徵服雷電,把雷電引到地下的方法。

在盛夏還未結束時,富蘭克林試製成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一根數米長的鐵棒,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棒上引出一根導線,一直通到地裡。他還作了許多避留針,分送給他的朋友和鄰居,建議他們裝在屋頂上。

很快,避雷針開始在勃蘭地茲試用。但教會和保守勢力卻拼命造謠攻擊避雷針是「不祥之物,會給人們帶來災難」。然而一場雷雨,「神聖」的教堂遭到了雷擊,裝有避雷針的房屋卻全部平安無事。徹底粉碎了教會的謊言。

避雷針就是一個典型的尖端放電物體。它是一根豎直裝置的尖銳導體,導線的下端一般焊接在金屬片上,金風片埋在地下深度約及地不水面以便很好地接地。對閃電路徑起到一個通路的作用,於是雷電流通過接地導線迅速地流入地下,從而保護了建築物免雷擊。

關於富蘭克林在1752年第一個發明了避雪針,似乎是科學史上的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但是,在《中國古代物理學史話》一書中,介紹了這樣的一段史料:法國旅行家卡勃裡歐別·戴馬甘蘭遊歷中國之後,於1688年(相當於我國清代的康熙年間)寫了一部叫做《中國新事》的書。

書中記載說:「當時中國屋宇的屋脊兩頭,都有一個仰起的龍頭,龍口吐出曲折的金屬舌頭,伸上天空。舌根連著一根很細的鐵絲,直通地下。這種奇妙的裝置,在發生雷電的時刻就大顯神通。雷電擊中了屋宇,電流就會從龍舌沿線下行地底,不了絲毫破壞作用。」

無獨有偶,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中,也談到了一個外國修道士遊歷了中國後曾出版了一本書,其中談到了中國當時的房屋建築上也裝有上述裝置。

從書出版時間推斷,中國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已經製作出避雷針,比富蘭克林的發明早了整整100年。

其實,我國古代的避雷措施,早在三國和南北朝時代就有所提及,出現了「避雷室」的事物。但是這個屋子的結構和避雷原理都無從考證了。

唐代王睿的《炙轂子》上記載,漢代的古建築經常遭遇雷火,有個搞巫術的人提出建議,把瓦做成魚尾形狀(鴟尾),放在屋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引起的天火。顯然這就是避雷針雛形。

我國古代雖然不可能在避雷針的原理方面有所發現,但在實踐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廣泛運用了避雷技術。

雖然現在科學界公認十八世紀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製作了第一根避雷針。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人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果。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

相關焦點

  • 避雷針是富蘭克林的發明?唐朝一本奇書,揭開了真正的發明者!
    避雷針,是用來保護建築物、高大樹木等避免雷擊的裝置。製造原理雖然簡單,但卻是人類重要的發明創造。 如今,國際科學界公認:領導美國獨立戰爭、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的富蘭克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根避雷針。 那麼,避雷針是富蘭克林的發明嗎?
  •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誰發明的避雷針
    避雷針是防止建築物遭雷擊的裝置,現在的高層建築基本都有避雷針,那麼你知道避雷針是誰發明的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避雷針是富蘭克林發明的。1952年富蘭克林為了證明閃電是一種現象,在一個雷雨天將繫著金屬導線的風箏放入到雷雨雲中,由此次試驗富蘭克林引出了把雷電引入地下的設想,後來發展出了避雷針。
  • 避雷針發明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親密愛人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避雷針發明的介紹。避雷針的發明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溼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手指感到一陣刺痛。
  • 富蘭克林、電和避雷針
    :1706年1月17日去世: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生於1706年,比乾隆大5歲。1726年,他20歲的時候,回到費城,在殖民地建立了最早的咖啡館之一(是的,富蘭克林比星巴克早了250年)。正是在費城,富蘭克林做了那個關於閃電的著名實驗。
  • 避雷針的發明與工作原理
    避雷針的發明與工作原理時間:2015-08-13 19:52   來源:川北在線(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避雷針,望文生義,就是可以避免雷電襲擊的裝置。避雷針,也屬於新新時代的發明,就像中國有的四大發明一樣,都是在為社會的進步做貢獻,同時也為人類造福。
  • 科學美國人60秒 | 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有政治色彩
    除了幫助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以外,班傑明·富蘭克林還發明了避雷針。避雷針安裝在建築物屋頂,通過吸引雷擊並將其引至地面,來保護建築物。這樣雷電就不會穿越建築物。因為雷電擊中建築物會引發火災或使人觸電死亡。那哪種避雷針更好呢?是圓頭的避雷針好,還是尖頭的好?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史蒂夫·瓊斯所著的《革命科學》一書,用富蘭克林自己的話說,他喜歡把避雷針「做得像針一樣尖」。
  •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避雷針的工作原理
    避雷針的發明者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為社會做貢獻,避雷針與電是天敵,所以在研究它時,科學家表現出來的也是無私奉獻。那麼,今天奧秘小編就為各位看官揭開避雷針的秘密,比如說避雷針是誰發明的,再或者說避雷針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又有怎樣的作用。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种放電現象。
  • 避雷針發明之前,古建築是怎樣避雷的?
    避雷針的發明,是人類躲避雷電危害的一個最生動的例子。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富蘭克林做了一個極具冒險精神的決定,就是在雷雨天放風箏,通過風箏收集那些雲層中的電荷,而放風箏的繩子則就是一根導線,它可以將天空中的電荷引入萊頓瓶。實驗成功了,富蘭克林順利的將雷電引入萊頓瓶,使薄片產生放電爆炸的效果。由此證明了天空中的雷電與我們摩擦產生的電確實是同類物質。
  • 盤點富蘭克林的幾大發明,原來電是他發現的
    富蘭克林是華盛頓一生最佩服的人,富蘭克林的十大偉大發明中最突出的就是電是誰發明的,電並不是富蘭克林發明的,而是他發現的。
  • 富蘭克林:享受發明的同時也應用自己的發明服務他人
    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    人物百科: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譯班哲明·富蘭克林、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
  • 富蘭克林最偉大的發明
    用今天的話來說,班傑明·富蘭克林是個跨界英雄。富蘭克林在世時,就已經在北美和歐洲獲得了極高聲譽。他作為新生的美國的使節,而到訪巴黎時,市民自發列隊歡迎,這種場景在以後的兩百多年裡也是極其罕見的。富蘭克林純粹因為個人愛好,通過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發現並捕捉了閃電電流,並歸結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 避雷針為什麼可以避雷?
    這說明,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如雷裝置,在大批量和結構上已和現代避雷針基本相似。 現代避雷針是富蘭克林發明的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种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繫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
  • 富蘭克林為了證明閃電是電,真的在雷雨天放風箏了嗎?
    富蘭克林為了證明閃電是電,真的在雷雨天放風箏了嗎?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海海,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我要講的是弗蘭克林真的會放風箏嗎?在100美元紙鈔的中央畫著一個老人,這個人叫做班傑明·富蘭克林,能被印在美元上,而且是數目最大的一張美元上面,這個人肯定是很了不起的,而班傑明·富蘭克林這個人確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雖然沒有做過總統,身份也沒有華盛頓,傑斐遜這些人那麼顯赫,但是他的學術成就非常的高,不但是個政治家,還是個科學家,而且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
  • 好老師教育——富蘭克林:從印刷工到美國國父
    科學方面:他「抓住」了閃電,發明了避雷針。他還發明了搖椅,發現了導致感冒的原因,發明了顆粒肥料,他還是近代牙醫之父。教育方面:他是美國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為費城建造了第一所醫院以及後來發展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費城學院。
  • 電是誰發現的 避雷針是誰發明的
    電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說閃電、靜電,所以我們不能說電是誰發明的,而應該是電是誰發現的。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發現衣物等摩擦會出現奇異的花火,然後他腦洞大開,就將其稱之為電,這就是第一個發現電的人類。
  • 科學家的故事---富蘭克林的故事
    這萊頓瓶裡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 人與大自然較量 第一個抓住雷電的人富蘭克林
    風箏是孩子們的玩具,而富蘭克林卻想到用風箏去捕捉雷電。  富蘭克林著手製作風箏,他用杉樹枝做骨架,蒙上一層輕薄又不易溼透的綢子,風箏就做好了。他又在風箏上裝了一根鐵絲與亞麻風箏線聯接起來,風箏線的末端拴了一個金屬鑰匙環。  1752年7月,費城下了一場大雷雨,46歲的富蘭克林領著兒子來到牧場,他們把準備好的風箏拋向天空,不一會兒,風箏就飛上高空。
  • 新民晚報數字報-富蘭克林與雷電傳奇
    而在英國,喬治三世厭惡富蘭克林的政治觀點,下令不許在宮殿上安裝富蘭克林避雷針。  子虛烏有的放風箏事件  美國的每個學齡兒童都知道這個故事:班傑明·富蘭克林通過在雷雨中放飛一隻線上系有鑰匙的風箏發現了雷電。當他們再大一點,這些學生就禁不住想:「這種說法合理嗎?」班傑明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操控風箏而又未被燒焦的呢?
  • 富蘭克林: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
    -- 富蘭克林   人物百科: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譯班哲明·富蘭克林、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
  • 「電力革命」07富蘭克林與電荷守恆
    在費城,富蘭克林依舊從事新聞出版業,當過印刷工人,寫了很多文章。後來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報》、《費城報》、《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新聞》、《窮查理年鑑》等報刊。研究過人口增長問題,1751年寫《人口增長觀察》1772年發明正反列表用於決策研究過大西洋流和海洋學,1786年出版《海事觀測》研究過光學 ,支持光波動學說,將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合在一起,發明了雙焦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