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進展
新冠肺炎未來更像非典還是甲流?
啥時能摘口罩?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平緩,病例數字終於實現市民日切期盼的「歸零」。爾後,該如何研判疫情走勢?當前工作難點為何、是否存在潛藏風險?今後重點任務又將落在何處?
武漢對地鐵進行深度消殺以備恢復運營。中新社記者 張芹 攝
武漢疫情分析小組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就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權威解答。該小組是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和中國疾控中心聯合上海、江蘇、浙江、湖北疾控部門在武漢臨時組建的。
——報告「清零」不代表疫情「清零」
武漢連續多日報告的新增確診及疑似病例為0,該市疫情發展形勢向好是不爭事實。
疫情分析小組組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長、教育培訓處處長羅會明指出,零報告不等於零病例,零病例亦不等於零風險。社會對疫情「歸零」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有時一味地強調「零病例、零死亡」並不利於科學防控。
羅會明告訴記者,與公眾關注的「清零」相比,疫情分析小組理解的「清零」,更加注重科學性。他解釋,從懷疑的人群中綜合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確實不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這樣產生的「零」才是更為科學、準確的「清零」指標。「從專家組角度,我們反覆說,要從方方面面確認都是零,才是真正沒有疫情了。」
羅會明認為,發病、就診、診斷、報告是一個過程,報告新增為零不代表沒有了病例。「我們更關注零背後的東西,新冠是全新的傳染病,我們打交道還不到三個月,認識需要不斷積累。從專業層面,(我們)不一定會把零作為追求目標。」
「當前報告數據反映的是數日前發病病例情況,也包含當天發病當天確診的(病例)。」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說,公眾應當理解這中間存在時間差,即當天所見數字不一定能準確反映當日疫情。若措施到位,病人從發病到報告所需時間會不斷縮短,將有助加速對傳染源及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需對零星病例出現保持「容忍度」
過去近60天,武漢曾連續17天新增報告的確診病例數超過千人、峰值達13000多例。3月11日,武漢新增報告的確診病例首度降至個位數。
雷正龍表示,新增報告的確診數字明顯下降是公眾期待成果,說明前段工作有成效。此外,出院人數不斷增多、重症及危重症病患人數減少、每日新增死亡人數降低等均佐證形勢向好的判斷。
「但必須承認,仍可能有無症狀感染者等潛在的傳染源存在。所以,我們今後對於疫情走勢要有容忍度,特別是當社區出現零星病例報告時。」他進一步指出,武漢市如果再出現零星病例亦屬正常。只要應對措施得當便不會造成新危機。對此更重要的是堅持「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將關口提前至社區及發熱門診。
對於當前工作,他提出三項指標、三個關口,前者即發現病例2小時報告,12小時採樣檢測出結果、反饋給採樣單位,24小時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密接排查隔離;後者指把住社區關、發熱門診關、流調關。
焦雅輝。中新視頻截圖
——「復陽」未必是復發 未接到「復陽」病例再傳染報告
針對武漢一些出院病例復檢核酸陽性的情況,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所謂「復陽」未必是患者治癒出院後又被感染。
「我們通過病理解剖發現,病毒在肺裡隱藏很深」,她表示,有時通過常規的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檢測顯示核酸陰性,但身體可能會保持帶病毒狀態,而持續多長時間尚在研究中。
焦雅輝介紹,目前所發現的「復陽」現象基本都在患者出院後兩周之內,且檢測到的都是病毒核酸片段。從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和核酸情況看,患者的傳染力很低,目前沒有接到「復陽」患者傳染他人的報告。
她還表示,康復期患者體內有了抗體,但「抗體是終身免疫還是僅持續一段時間仍有待觀察」。
——對疾病全貌不掌握導致的風險仍在
下一步的難點和風險點有哪些?
在疫情分析專家看來,當前階段,人類對新冠病毒全貌認識不夠是最大的困難點。雷正龍說,新冠病毒隱匿性強的特點導致存在隱性感染,且部分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呈陽性。此外,人員流動增大後,進一步找出密切接觸者亦是難題。
「大家都在說『復陽』,這個詞就專業角度講其實不夠準確,我們更願稱為『出院患者核酸檢測呈陽性』。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需要時間,也存在個體差異,出院病人核酸檢測呈陽性也要考慮是不是『活著』的病毒、有沒有傳染性?還是只是病毒被殺滅後的『殘骸』?」
羅會明補充道,對新出現的可能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及時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將有可能出現的「死灰復燃」情況及時發現和撲滅,既是重點、難點,也是風險點。
雷正龍提到,呼吸道疾病控制難度本來就大,加之復工復產後人口變稠密,防控難度也將隨之增高。如今國際上疫情發展速度較快,境外輸入病例明顯增加也帶來了挑戰。
即便武漢和湖北解除了封城措施,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看來,武漢九省通衢,可能馬上將面臨輸入性病例風險。因此相關防控措施要持續相當的時間。「全球疫情才剛剛開始。這對中國造成防控壓力,不能掉以輕心。」
——非典或甲流?新冠病毒未來更「像」誰尚難確定
近日,武漢三鎮路面車輛及行人明顯增加。羅會明稱,新增病例低發狀態下,疫情防控和生產恢復必須兼顧,汽車和行人適量增多其實是件好事。「在常態之下,進一步檢驗疫情控制效果,更有利於我們認識新冠,保持防控工作可持續性。」
雷正龍提到,疫情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說:「最怕的是大家心態麻痺或鬆懈了,該採取的防控措施不採取,開始搓麻將、甚至『報復性』聚集,這些會惹來麻煩。」而避免風險的關鍵在於完善敏感的監測系統,「四早」舉措落實到位,廣泛開展健康教育。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未來總體走勢,羅會明分析,歸納國內外專家看法,新冠肺炎或將循兩種路徑之一。
其一類似2003年非典,暴發過後經強力圍堵,之後再未發現傳播跡象。其二的代表性傳染疾病為2009年甲型流感H1N1,起初在墨西哥、美國出現,全球大流行隨之而來;近年成為人類季節性流感,每年均可能出現。甲流等儘管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但不再被認為是「特別」的傳染病或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最終會走向哪一個,現在還不確定。無論是哪種情形,我們必須做好長期作戰準備,穩紮穩打。」他說。
武漢商超恢復向居民個人有序開放。中新社記者安源 攝
——摘口罩為時尚早
國家衛健委3月17日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在部分場合建議僅備用口罩、甚至可不佩戴口罩。
分析小組專家對此表示:「人們的生活不能365天都戴口罩,這畢竟不是常態。如果以相對科學的態度看,在需要時務必佩戴口罩,此外也無需過度緊張。」
「現在摘口罩還為時尚早。」焦雅輝說,雖然武漢連續幾天報告新增確診、疑似是零,但監測發熱門診發現,每天還有幾百名就診病人和一些留觀病人。在新增確診病例裡,有零星患者是在社區發熱,然後到醫院就診,最終成為了疑似或確診病例。這提示我們,社區產生病人的風險還存在。「大家也不要恐慌。不會(再)出現1月份武漢的情況。」
最新!武漢50家醫院全面恢復普通門診
武漢市非新冠定點醫院醫療資源恢復情況及進度表(截至3月23日12時)
一、總體情況
(一)已開診僅收治非新冠病人的醫院(52家)
今日,新增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和六七二醫院2家醫療機構。
有50家醫院全面恢復普通門診,45家開設了急診。52家醫院已開放床位20220張。統計期內門診共接診非新冠患者17813人次,已收治入院非新冠10758人。
(二)同時接診新冠和非新冠病人的醫院(3家)
有3家醫院同時接診新冠和非新冠病人。3家醫院全面恢復普通門診和急診。已開放床位1941張。統計期內門診共接診非新冠患者1488人次,已收治入院非新冠1009人。
二、醫療資源診療情況數據分析
(一)門診情況
已開放的55家醫院中,門急診總量為19301人次。排名靠前的10家醫院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量 2408)、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量149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門診量1353)、湖北省人民醫院(門診量1173)、武漢市漢陽醫院(門診量1041)、黃陂區人民醫院(門診量820)、武漢兒童醫院(門診量769)、蔡甸區人民醫院(門診量680)、新洲區人民醫院(門診量669)、東西湖區人民醫院(門診量666)。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已連續7天排名第一。
(二)住院情況
從病床使用率來看,位於前10位的醫院:湖北省腫瘤醫院(103.3%)、武漢市普仁醫院(102%)、華潤武鋼二醫院(100%)、武漢市漢陽醫院(99.5%)、江夏區婦幼保健院(90%)、武漢兒童醫院(85.7%)、東西湖區人民醫院(74.6%)、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72.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66.8%)、武漢市中醫醫院勝利街院區(64%)。
床位使用率(收治非新冠患者人數/非新冠開放床位數)連續3天在95%以上的醫療機構有:省腫瘤醫院、普仁醫院和武漢市漢陽醫院。其中,省腫瘤醫院連續三天排名第一。
已開放的55家醫院開放床位數為22161張,已收治患者11767人,共配備醫護技和管理人員33054人。與昨日相比,門診量增加了2053人次,開放床位數增加了894張,配備醫護技和管理人員數增加了435人。
目前,全市各區非新冠病人床位開放率(非新冠開放床位數/許可證核定床位數)為:蔡甸區100%、新洲區81%、黃陂區69.2%、經開區55.4%、青山區53.8%、漢陽區49.1%、江夏區48%、江岸區46.7%、東西湖區41.5%、武昌區41.4%、洪山區41.2%、江漢區32.2%、礄口區27.2%。
綜合性醫院中,床位開放率前十名單位為:蔡甸區人民醫院100%、武漢市武昌醫院100%、武漢市第六醫院94.1%、武漢市漢陽醫院80.1%、黃陂區人民醫院72.7%、武漢亞心總醫院71.4%、武漢市普仁醫院71.1%、新洲區人民醫院66.7%、武漢市普仁江岸醫院61.3%、武漢紫荊醫院53.2%。武漢市武昌醫院門診量及收治人數增長幅度較大。
從科室和病區開放數量來看,省人民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普仁醫院青山和市六醫院科室和病區全開,協和醫院、省婦保院、漢陽醫院、黃陂區人民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開放診療科室較多,接診病種較全。其中,市六醫院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正常醫療秩序。
明日醫療機構開診預告:武漢市第一醫院門急診、市中醫院漢陽院區、華潤武鋼總醫院預計明日開診。
武漢機場接回很多境外人員在盤龍城隔離?
官方調查實為志願者入住
「今天武漢機場接回很多境外人員,
在盤龍城的小區隔離……
大家記住了,
即使武漢開放了,也別去盤龍城。」
3月22日晚,
有網友反映盤龍城開發區
天縱城小區有「華僑」入住,
在該小區酒店進行隔離。
記者了解到,
經盤龍城調查核實,
該「華僑」實為志願者。
據了解,為做好疫情防控有關工作,武漢市相關職能部門組織了50名志願者開展工作流程引導及進行心理疏導。
3月21日,武漢市民政局安頓這50名志願者在盤龍城開發區天縱城小區酒店住宿。由於酒店電梯與小區居民共用,居民誤以為這50名志願者是境外返漢人員在此隔離。
3月22日,武漢市民政局重新選址在環境相對獨立的優居酒店安頓這50名志願者住宿。
五地敲定大學開學時間
大批高校月底教師返校!
雲南省初三和高三年級今天開學了!雲南省成為繼青海、新疆、貴州之後第四個加入「開學大軍」的省份。
大學開學方面,近期也不斷有新消息傳來。近日江蘇、青海、寧夏等地發布了開學通知,另外多所高校發布教職工返校通知,舉行開學演練等。開學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圖片來自人民網
江蘇、青海、寧夏、山西、西藏已明確高校開學時間
高校開學方面,江蘇省、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省近期公布了開學具體時間,成為全國目前為數不多的確定大學開學時間的地區。
江蘇省3月21日晚發布消息:經江蘇省委、省政府同意,全省各級各類學校自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高校以4月13日為開學起始時間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江蘇發布的開學通知中,除了指出開學起始時間外,還指出,「具體開學時間經批准後由學校發布」,這說明每個學校的開學時間,甚至不同年級的返校時間都可能不同,具體的返校時間需要密切關注自己學校的官方發布平臺。
蘇州大學22日就發布了關於學生返校的預通知,提醒大家,「學校正根據疫情防控和開學準備情況,確定返校時間報上級批准。一經批准,學校將第一時間通知大家,並給同學們預留充分的返校準備時間。在學校正式確定的返校時間前,請大家遵守現行規定,不得提前返校。」
同樣,在3月21日晚,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第20號通告,稱全省45個縣(市、區、行委)將全部轉為常態防控管理,全省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原則上從4月1日至4月15日陸續開學。
據青海大學官網,3月20日,校黨委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七次專題會議。俞紅賢書記指出,青海省作為疫情最輕的省份之一,其開學時間也會更早,教職工要做好開學前的思想準備,以高度的憂患意識,嚴謹的工作態度做好開學準備工作。
此外,近期寧夏也發布了開學複課相關消息,指出,「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年級學生原則上4月20日前有序返校複課」。「普通本科院校其他年級學生返校時間,按照『一校一案』確定」。
此前,西藏地區也明確各類學校3月下旬開學,山西省明確高校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開學,按照4月初開學進行準備。從目前明確的情況來看,近期就可以期待第一批開學的高校了。
預計月底將迎來教職工返工大潮
此前,蘭州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江蘇海洋大學、鄭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眾多高校老師已返崗。
近日,吉林多所高校發布通知,要求教職工到校到崗。長春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3月30日起教職工到校到崗上班;吉林農業大學微信公眾號也發布消息,3月23日起教職工到校到崗上班;另外,吉林大學微信公眾號也發布了《關於調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學校自3月23日起逐步取消彈性工作制,3月25日全面恢復正常工作秩序,行政管理等人員應到崗工作。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也於近期發布通知,要求教職工合理安排返程。四川外國語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也對職工返校相關事宜做了安排。
3月23日,南京師範大學也發布了關於新學期開學的預通知,指出,3月24日起,符合返校條件的教職工可經各部門、學院備案審批分批返校,做好開學準備和各項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工作。
武漢大學3月23日也發布了教職工返崗的相關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到,「學院內設機構副主任以上幹部即刻返漢,謀劃開學準備。市外教職工要在3月31日前返漢」。
看來,三月底將會迎來高校教師返工大潮。
開學演練在多個高校展開
此外,近期眾多高校都積極為高校開學做準備,開學演練在多個高校展開。據遼寧日報消息,近日來,遼寧高校相繼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模擬開學。
截至3月20日,遼寧省全省103所高校全部開展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下一步,省教育廳將指導各學校嚴格落實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部署,針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學校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
食堂就餐保持1米以上距離
3月20日,江南大學也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演練採取情景模擬和現場演練相結合的方式,由教師志願者扮演「學生」,現場實戰模擬了開學後錯峰返校時,學生入校返校碼初檢、健康檢測、返校碼核驗、宿舍園區突發發熱症狀、運指中心與指揮部聯動等五個場景下的應急處置,為安全有序開學保駕護航。
學生入校進行返校碼初檢
近日,廈門理工學院也在學生公寓區舉行了一場疫情防控應急實戰演練,全過程模擬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應急處置流程。
「真正的考驗是在師生返校復學以後」,廈門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林進川表示,演練是復學的準備工作之一,也是對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
演練現場
截至目前,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都已經明確了開學時間,其中江蘇、青海兩地明確給出了高校開學時間,山西、寧夏明確了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大致開學時間,西藏地區明確各類學校3月下旬開學。其他地區大學的開學時間依然沒有確切消息。
目前的開學消息,供大家參考。
本文信息僅供參考,各地具體開學時間請以官方為準。
國家中醫藥局:
願提供有效中成藥,分享中國經驗
3月23日16時,國新辦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並答記者問。
臨床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
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介紹,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從全國調來4900餘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約佔援鄂醫護人員總數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數百名專家。這次中醫藥援助隊伍規模之大、力量之強是前所未有。
餘豔紅表示,社會各界認為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能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餘豔紅說,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和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方案」,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
中醫藥局:願向所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有效中成藥
餘豔紅介紹,實踐充分證明中醫藥學歷久彌新、值得珍惜,它依然好使、管用且經濟易行。疫情沒有國界,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中國所積累的這些寶貴經驗、有效的治療方法,願意拿出來供各國借鑑。
餘豔紅說,中國中醫藥界願與國際社會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分享防疫和救治經驗,向所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有效中成藥、專家諮詢和力所能及的援助。
張伯禮院士: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是取勝的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武漢用兩天時間就把發熱病人、疑似病人隔離開了,發放60萬多人份中藥。
張伯禮說,方艙醫院採取中藥為主的綜合治療,除給湯劑和口服中成藥外,還有按摩、刮痧、貼服等綜合治療。我所在的方艙564個患者,沒有一例轉為重症。取得這些經驗後,向其他十幾個方艙推廣,一萬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了這個中藥。
各方艙的轉重率基本在2%到5%左右,建方艙、中醫綜合治療,顯著降低了由輕症轉為重症的病例,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黃璐琦院士:化溼敗毒方已獲得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實驗批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介紹,化溼敗毒方是在國家診療方案推薦的方劑基礎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隊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結合臨床救治總結而成。
金銀潭醫院臨床對照入組75例重症患者,CT診斷肺部炎症及臨床症狀改善非常明顯,臨床轉陰時間和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在東西湖方艙醫院隨機觀察輕型、普通型894例,其中使用化溼敗毒方共452例,最後證明該方有效。對服用化溼敗毒方顆粒患者的肝腎功能進行跟蹤檢測,未發現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在實驗方面,通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小鼠模型評價,發現該方可以降低肺組織病毒載量30%。
黃璐琦表示,3月18日,化溼敗毒方已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實驗批件。獲得臨床批件的意義,在於把科研數據與臨床高級別證據進行有效轉化。
劉清泉:中西醫結合救治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兩個月救治過程中,中西醫結合降低病死率的經驗逐漸形成。
劉清泉說,西醫的生命支持技術,比如呼吸機的使用、血濾、ECMO和水電解質紊亂等支持技術,對危重症支持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根本手段。中醫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大黃這樣一些藥,針對病人和呼吸機不同步,減少鎮靜等使用,在穩定循環、穩定血氧飽和度方面,運用血必淨注射液,針對炎症風暴幹預治療的手段當中,在彼此配合中,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
劉清泉表示,中西醫結合循證過程中,西醫專家重點完善救治規範化的治療上下功夫,西醫關注器械通氣使用、模式使用、參數調整、血濾使用和氣管插管最佳時機等等。而中醫專家重點圍繞怎麼推進在重症和危重症的緩解進行使用,中西醫進行有機配合,揚長避短,達到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暖心時間
第一批新冠疫苗的志願者是他們!
留言刷屏:謝謝你們
鍾南山院士在近期的
發布會上表示,
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最根本的辦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疫苗的進展一直受人關注。
近日,有消息傳來,
第一批志願者,
已經注射了新冠疫苗!
據科技日報報導,
小米(化名)是新冠疫苗
一期臨床試驗志願者,
這位姑娘在微博發了條買家秀,
引發網友關注。
據報導,小米參加的試驗,叫做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和評價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是這樣解釋它的原理:在「學習」病毒的前提下,對病毒進行「手術」,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改造出一個我們需要的載體病毒,並注入人體產生免疫。
小米說,「我只是覺得自己剛剛好符合條件,沒有太多負擔,能承受結果,偶爾也想脫離一下低級趣味的一個普通人,真的該感謝的是所有一切站在普通人面前的人。」
據報導,志願者接種疫苗後的14天,為集中隔離觀察期。接種後半年內,醫學團隊會定期對志願者進行多次隨訪。
小米還在微博上記錄了接種疫苗後每天的狀態:
據報導,I期試驗需要的志願者並不多,僅限武漢地區常住居民,武昌、洪山、東湖風景區戶籍居民優先,年齡18-60周歲。志願者會被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三組,每組36人。
網友留言:挺身而出,謝謝你們!
3月18日,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表示,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最根本辦法,不管哪個國家做出疫苗,都不能供應全世界。需要互相學習,可能要有很多廠家來生產,才能夠供應全世界。我們正進行夜以繼日的努力,希望兩三個月的時間,能取得比較大的進展。
得知志願者已注射疫苗,網友紛紛留言,感謝志願者!
感謝所有的志願者,
你們是第一批探路者,
是站在所有
普通人前面的人!
出品丨武漢廣播電視臺科技生活頻道
編輯丨新媒體小組 劉聽雨 甘巧雨 汪陳莉
來源丨生活全報導綜合 武漢廣播電視臺、楚天都市報、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大學教育、各地教育廳官網、人民網、共青團中央、科技日報、廣州日報、中國青年報(zqbcyol )、科技日報、@央視新聞、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