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紅
對於今天的房產來說,它不僅具有居住屬性,還具有金融屬性,這就賦予了它抗通脹的保值增值功能。但是,房產又屬於商品,應當遵循商品市場價值規律。因此,具有多重屬性的房地產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現在我們省吃儉用買房,甚至需要掏空「六個口袋」,此外還要搭上未來一二十年的大部分收入。那麼,未來我們的房產究竟值多少錢呢?
近20年來,房價漲多跌少,整體呈螺旋式上升趨勢。1998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剛剛突破2000元/平方米大關,據相關部門統計,商品房均價為8736元/平方米,漲幅達337%。當然,這只是平均價格。規模稍大一點的城市,其漲幅度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例,20年前,住房均價大多徘徊在3000-5000元/平米之間,但現在至少高出10倍。
在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大致判斷一下未來房價的大方向,也就是說,房價未來到底是漲是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就有必要分析一下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變化?從過去中國房地產發展的軌跡來看,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第一大方面,貨幣增長速度
如果全社會所有商品的總價值是100萬億,而國家發行的貨幣總量也是100萬億,那麼此時一種商品的價值是10元,但是如果國家發行的貨幣是200萬億,那麼這種商品的價格就會變成20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錢不值錢」。商品本身的價值沒有增加,只是通貨膨脹而已。房子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只是一種大件的商品,這也同樣適用於這個道理,而房價漲跌也一定會受到貨幣增發速度影響。
第二大方面,土地價格增長速度
一般來說,土地價格成本佔商品房價格的60%-70%,其他成本,包括建安、人工、管理等成本,只佔房價的1/3。因此,說物價上漲是由於工資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造成的,是不完全的。除了開發商自身的需求外,主要原因還是地方「土地財政」的置換率。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到6.5萬億,比連續多年上升的2017年增長四分之一。除一線城市對土地的依賴性下降外,多數城市土地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不降反升。
第三大方面,人口增減因素
總之,房子還是用來居住的。房價的漲跌必然與人口的增減有關,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相應的城市人口將達到10.2億。與2018年相比,城鎮人口將增加2億左右。按照目前的趨勢,大約有一半的人口,即1億人來自農村。這還是城市的新增人口,其他是自然增長和區劃調整。從這個角度看,5年後,城市人口將有相當大的增長,當然這也是支撐樓市的基礎。
現在花100萬買一套房產持有,5年後能值多少錢?內行人來分析一下
前面的討論是我們推斷未來房地產價值的基礎。2017年前10年,我國廣義貨幣M2發行量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1%以上。而2017年和2018年,我國廣義貨幣M2發行增速均降至8%出頭。這與經濟增長進入中高速的步伐是一致的,那麼未來還會繼續下降嗎?這仍取決於經濟增長率。現在的共識是,經濟增長率將進入「L」型,即8%的增長率,即上下浮動,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至少不會再出現快速下行。
這樣,我們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房價趨勢就有數了,包括未來五年的房價走勢。結果有兩個:一是大概率還會繼續上升;二是增速下降,進入相對平穩的增速。當然,正如一開始提到的,我們也要認識到,房價的漲跌會受到人口、土地供應政策和調控等其他綜合因素的影響。讓我們得出結論:人口不會有太大影響,土地財政將繼續,房地產市場調控對短期房價的影響將大於對長期房價的影響。
據社科院預測,2019年住宅銷售均價增幅7.6%,上半年實際增長與這一數據基本吻合。在以「穩」為目標的調控下,預計未來幾年年均增長率在7.5%左右。按此計算,一套市場價100萬的房子,5年後價值約137.5萬。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全國房價的平均漲幅,而房地產市場又在進一步分化,所以不能把每個城市的房價一概而論。100萬套房子通常分布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房價走勢是多變的。隨著去庫存工作的完成和棚改潮的退潮,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可能會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沒有人能確切地說100萬元的房子值多少錢。隨著未來房地產市場城市差異化的繼續,房價上漲肯定會出現兩個方面的差異:
經濟發展極快的城市、成長潛力極大的城市
在這裡,城市處於「重點關照」對象。今後幾年,國家將實施一系列經濟發展規劃。未來就業率和人口流動將繼續加快,各種高端技術也將投入,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價值將高於平均水平之上了。
經濟體系較為薄弱的城市、處於轉型中的城市
這兩類城市的房價很可能會成為「白菜價」,這與鶴崗幾個月前的情況非常相似。沒有了主支柱,經濟開始衰退,人口持續流失,造成住房多人少,後遺症不足的局面。屆時,房價可能會低於平均水平。
本文由商媒體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