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超級大雪揭示全球氣溫,未來選擇變暖還是變冷,生死一念間!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已經上升了0.8攝氏度,但在各位的感覺中應該遠不止0.8攝氏度,因為極端氣候增加了,暴雨和颱風增加,夏季高溫天氣增加。在炎熱無比的季節裡,很多朋友都感嘆,威利斯·開利給了第二次生命,熱到爆炸時真恨不得鑽進冰窖裡!

地球到底是熱一點好還是冷一點好,這是一個問題,如果選擇後不能反悔,那麼我們必須要慎重探討下才能做決定。

冷還是暖?生死一念間

自歷史記載以來,人類沒有經歷過冰川期,儘管《冰河世紀》形象的描述了猛獁象逃脫融冰威脅的有趣故事,但人類僅有的低溫經歷是從14世紀開始的明清小冰期,不過據記載,這個小冰期也是相對的,北半球部分地區還是比較溫暖!

根據中國歷史記載,明清時期的冰雪災害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們來參考下史書記載: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 綜合卷》中節選的17次嚴重寒潮災害中明清期間就佔了13次!

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中國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區都是罕見的嚴寒,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西等地連下一個多月的雪,災情嚴重:江蘇蘇州,太湖斷航,港口封凍,「人畜凍死萬計」;甚至浙江安吉都凍死人!

  • 明朝的另一個雪災案例:

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 年),華東地區暴雪,「江河冰合,鳥獸凍死」,甚至凍斃村民。地處江浙的太湖、南方的洞庭湖、鄱陽湖等大湖竟然可以騎馬,太湖:「冰,行人履冰往來者十餘日」;洞庭湖,」冰合,人騎可行」。

  • 清朝極寒災害兩個案例:

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國雪災,湖南永州等地,竟然連下40多天雪,「民凍死者無算。」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冬天,華北、華東、華中等地連降大雪,連續下將近兩個月天大雪,黃河至龍門段都結冰了,淮河更是堅凍兩個月。多個省市的地方志上都有凍死人的記載

可見極寒天氣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早期的寒冷天氣相比,條件惡劣應該也是凍死人的主因,在現代社會各種設施齊全的居民聚居區,一般應該只是個案!

明清小冰期在二十世紀初結束,我們很難確定是工業革命以來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還是這個小冰期確實該結束了,或者是周期性發生,因為在這個小冰期以前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中世紀溫暖期,那會人類發展的排放還不至於形成溫室效應。

當前全球平均氣溫是15度,上升了0.8度後南北極冰蓋融化,高原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增加!特別是颱風,這幾年颱風威力似乎一年比一年大,這當然也和氣溫增加有關,颱風形成需要溫差,路線上需要能量補充,剛襲擊日本的颱風海貝思,造成70多人死亡,並且刷新了日本自2011年以來的單日降雨記錄。

如果平均溫度上升5度,那麼地球將會何去何從?

地質史上的滅絕事件參考

也許各位只知道地質史上的5次大滅絕,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還有無數次局部發生的小規模滅絕事件!

部分是小行星撞擊和超新星引起,另一部分是火山噴發引起,一般中小規模火山直接引起生物滅絕的可能性並不大,當然二疊紀末期的西伯利亞超級地盾火山例外,其他大都是火山灰造成的陽光難以到達地面的導致雪地地球發生,其實明清小冰期可能是太陽活動低潮期加上期間數次那個火山噴發綜合的結果。

低溫與高溫,哪個影響更大一些?

在適當的溫度範圍內,只要生物適應的這個環境,都將形成大規模發展,當然與寒冷期相比,很明顯溫暖更適合生物發展,比如石炭紀的溫暖+高含氧量的時期的生物發展是令人恐懼的。但溫度繼續上升則會導致嚴重的惡性循環:

  • 天然溫室效應的水蒸氣比例將會大大增加

溫室效應是必須的,現代地球就在大氣中各種溫室效應的庇護下,生物才得以延續與發展,但過渡卻會導致失控,加上人類活動加劇,各種化學性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全球氣溫上升是很難控制的!假如真的失控走向金星化,那麼生命不會再有機會!

  • 如果出現雪地地球呢?

地球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雪地地球,為什麼會出現也有多種說法,但可以相信雪地地球並不會導致生命徹底滅絕,仍將有大量的生命得以延續,比如海洋深處!

但任何一個都不是我們的選項,也不能因環保而止步不前,因為大自然的發展是難以預料的,因為很多溫暖和寒冷期還無法找到確切原因,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發展科技,以便在這些極端天氣來臨之時,手裡還有燒火棍!

未來地球氣候走向

剛上文中的中世紀溫暖氣候案例,我們並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溫室氣體,因為那會的排放並不足以導致過剩的溫室效應,而明清小冰期則有連個猜想,一個太陽活動減少,另一個是期間火山噴發!

簡單的說我們找到了氣候變冷的部分原因(但仍不肯定),卻找不到氣候變暖的原因,也就是說當前的氣候變暖是否是溫室氣體排放引起(100%有關係,但貢獻多大很難確認),因此未來氣候走向是難以預料的,如果未來出現小冰期,那麼溫室氣體也許能救命,但未來如果出現更溫暖的時期,那麼人類只能自求多福了,不過有一點能肯定,發展科學技術永遠都不會有錯!

相關焦點

  • 明清超級大雪揭示全球氣溫,未來選擇變暖還是變冷,生死一念間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已經上升了0.8攝氏度,但在各位的感覺中應該遠不止0.8攝氏度,因為極端氣候增加了,暴雨和颱風增加,夏季高溫天氣增加。在炎熱無比的季節裡,很多朋友都感嘆,威利斯·開利給了第二次生命,熱到爆炸時真恨不得鑽進冰窖裡!
  • 專家解讀全球變暖天氣變冷現象
    【核心提示】京津大雪是否為「史上最大」?雪後出現的低溫是否將是「史上最冷」?氣候「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頻現大冷天?氣象專家為您帶來權威解答。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3日夜間,京津地區的降雪將逐漸減弱,4日降雪會基本結束。未來24小時,大雪會出現在河北東部、天津東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半島北部等地,山東半島北部的局部地區將有10—12毫米的暴雪。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應用與服務室高級工程師陳峪表示,京津冀等地出現的這次大雪,從降雪量上來看,個別地方打破了歷史極值,但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正常範圍內。
  • 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 全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
    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 全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1月7日,澳全國平均氣溫攀升至40.33℃以上,打破1972年12月21日創下的40.17℃的紀錄。之後幾天,澳大利亞多地仍維持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1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表示,在過去4個月的時間裡,澳大利亞的平均最高氣溫正達到該國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高。
  • 2020年全球變暖,又說將進入小冰期,這到底是變冷還是變暖?
    2020年全球變暖,又說將進入小冰期,這到底是變冷還是變暖?地球的全球變暖想必大家已經感同身受,已經感覺到了周圍氣溫的明顯變化。如果人類再不加以遏制,在未來全球變暖將會日益嚴峻,從上個世紀開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大量排放,似乎將整個地球團團包裹,全球的溫度開始逐步的升高。
  • 全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科學家預測2020後地球將進入冰河期!
    說起未來的氣候形勢,很多人都會想到全球變暖,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當前環境的大趨勢,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氣溫明顯的升高。在全球變暖大肆的報導下,科學家也稱太陽活動即將進入衰退期,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或將進入「冰川時代」。兩派言論「摩拳擦掌」,我們究竟該相信哪一個呢?
  • 全球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科學家預測2020後地球將進入冰河期
    說起未來的氣候形勢,很多人都會想到全球變暖,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當前環境的大趨勢,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氣溫明顯的升高。在全球變暖大肆的報導下,科學家也稱太陽活動即將進入衰退期,太陽黑子活動減弱,地球或將進入「冰川時代」。兩派言論「摩拳擦掌」,我們究竟該相信哪一個呢?
  • 全球變暖和全球變冷,哪個更可怕?
    1、全球變冷是一種什麼現象?一直以來,關於全球變暖的說法越來越多,各種極端天氣也層出不窮。但是,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的一組數據卻揭示了地球氣溫變化不為人知的一面——在最近的兩年之內,全球氣溫下降了0.56攝氏度!
  • 從「全球變暖」到「全球變冷」:誰在忽悠地球—新聞—科學網
    (見圖一)同時,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必須為「全球變冷」做好準備。 從預測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無冰覆蓋」到實際上「北極冰蓋面積大幅增加」,人們被警告做好應對「全球變冷」準備,這一頗具戲劇性的反差,著實讓人心中產生大大的疑問:「地球到底是在變暖還是在變冷?」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支持全球變暖的專家認為,氣溫升高將使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根據觀測,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相對穩定,還沒到人類要擔心的地步。北極冰蓋相比前幾年的確縮小了,但南極冰蓋擴張了,二者抵消,極地冰蓋面積基本不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的數據揭示,從1900年到2017年,全球年平均地面氣溫變化僅1攝氏度。
  • 「知識科普」全球變暖和全球變冷,哪個更可怕?
    【知識科普】全球變暖和全球變冷,哪個這樣的一個選擇題的答案可能大家都還比較模糊,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地球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上加50攝氏度,為全球變暖的天氣;減50攝氏度為全球變冷的天氣,大家一定會選擇後者,因為全球變暖溫度過高
  • 變暖!變冷!誰在忽悠地球?
    (見圖一)同時,一些科學家發出警告,世界正經歷氣溫急速下降時期,必須為「全球變冷」做好準備。  從預測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無冰覆蓋」到實際上「北極冰蓋面積大幅增加」,人們被警告做好應對「全球變冷」準備,這一頗具戲劇性的反差,著實讓人心中產生大大的疑問:「地球到底是在變暖還是在變冷?」
  • 全球變暖和小冰河誰真誰假,地球未來到底變暖還是變冷?
    一個是變暖一個是變冷,到底哪個是真的,這讓人們陷入了困惑。自1979年日內瓦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首次提出全球變暖的說法以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地球變暖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化石燃料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到畜牧業養殖所產生的甲烷,溫室氣體的產生機制也越來越明確。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全球變暖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被喊了幾十年,已經深入人心,到現在依然常被提及,並且我們自身也能感受到現在的氣溫有明顯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從上世紀開始,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就像是給地球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一樣,導致了全球氣溫的增長。
  • 一直喊全球變暖,又說地球2020年後進入小冰期,到底變暖,變冷?
    全球變暖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被喊了幾十年,已經深入人心,到現在依然常被提及,並且我們自身也能感受到現在的氣溫有明顯的變化。 主要原因是從上世紀開始,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被大量的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就像是給地球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一樣,導致了全球氣溫的增長。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 變暖與變冷之爭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異常變化,全球變暖的學說可以說是路人皆知,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觀點:全球氣溫並不會持續變暖,而是將進入變冷期。從科學家打賭說起 據俄羅斯新聞網援引英國《衛報》報導,主要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情況的兩名俄羅斯科學家堅持認為,全球變暖的說法過於誇張,今後10年全球氣候將變冷。
  • 釋新聞|氣溫一降再降!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全國多地氣溫創新低,對此,許多網友留言疑問:「不是總說氣候變暖嗎?為何今冬這麼冷?」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1月7日,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回應稱:「冷空氣頻頻來襲,恰恰與全球變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 全球變暖與寒潮爆發的關係
    2021年1月,「霸王級寒潮」橫掃我國,北京最低氣溫達到-19.6℃,達到1952年之後的1月氣溫最低值,1966年之後的氣溫最低值。2019年1月,「超級寒潮」席捲美國中西部地區,美國中部城市芝加哥氣溫降至-32℃,伊利諾州和艾奧瓦州的幾個城市分別打破了歷史最低溫度,1月31日當天超過2300架航班取消。
  • 天天喊全球變暖,新一輪寒潮又來了,地球到底是升溫還是降溫了?
    同時在很多地區,甚至在出太陽的情況之下,你還是會覺得「冷」,所以就如回到了「冰窖」一樣,這是什麼情況?地球真的是變冷了一樣,這不符合大家的邏輯。地球到底是升溫還是降溫了?上面我們都說了,天天都在喊全球變暖,地球是不可能出現降溫的,並且2020年我們再次用數據驗證了,地球又升溫了,並且還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這個氣溫的上升基本上是超出了現象,為何這樣說?根據歐洲衛星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球的平均地表溫度與2016年水平持平,成為了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所以地球一直在升溫,並沒有降溫變冷。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也遭遇了近幾年最寒冷的冬季,日本38處觀測點的氣溫跌破有氣象觀測以來的最低紀錄,北海道最低氣溫達到-32.6℃,創下日本全國的最低氣溫紀錄;韓國首爾2月2日氣溫降至-17℃,為近55年來最低。  而與這一系列「冰冷」的數據相伴的還有:法國41個省因大雪或嚴寒宣布進入警戒狀態。持續嚴寒大雪天氣造成歐洲超過30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