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生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04 食品夥伴網
   D-阿洛酮糖是一種接近零熱量的稀少糖,對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幾乎無影響,但具有蔗糖的口感,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最近,美國甜味劑供應商推出的CannaSweet新產品,由阿洛酮糖、甜菊糖苷以及羅漢果苷復配而成,新品僅有0.2千卡/克的熱量,符合清潔標籤及減糖理念。然而,D-阿洛酮糖轉化合成關鍵酶,主要採用大腸桿菌(E. coli)作為表達宿主,存在食品安全風險,迫切需要開發高效的食品級安全表達系統製備糖酶。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媛霞帶領的功能糖與天然活性物質研究團隊,以食品級穀氨酸棒桿菌為出發菌株,採用同工酶串聯組合表達策略構建生產菌株,所獲得的糖酶酶活力提高了約20倍。同時設計和構建了基於雙酶偶聯轉化蔗糖製備阿洛酮糖的綠色工藝,酶固定循環轉化重複使用30次,酶活仍保持80%以上,為D-阿洛酮糖食品安全的低成本製備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促會基金資助,研究成果已申請發明專利,相關成果發表在Biotech Bioeng雜誌,天津工生所副研究員楊建剛為第一作者,孫媛霞為通訊作者。


  糖酶篩選及同工酶串聯組合表達

相關焦點

  • 【研究進展】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D-阿洛酮糖是一種接近零熱量的稀少糖,對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幾乎無影響,但具有蔗糖的口感,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君帶領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謝工程研究組以穀氨酸棒桿菌為宿主細胞,探究了L-半胱氨酸合成瓶頸,構建了高效的L-半胱氨酸合成細胞工廠。該研究首先通過敲除半胱氨酸脫巰基酶和過表達自身的絲氨酸乙醯轉移酶(cysE),實現了L-半胱氨酸的積累。
  • 天津工生所在微生物代謝調控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代謝調控技術是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的重要技術手段,構建高效平衡的代謝途徑能夠抑制副產物或者中間產物的積累,提高目標化合物產量。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學禮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研究員畢昌昊帶領的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究團隊合作,在微生物代謝調控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天津工生所利用生物轉化技術開發功能性稀少糖獲得進展
    稀少糖(Rare Sugar)是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極少的一類單糖及其衍生物(2002年國際稀少糖學會ISRS定義),其味類似於蔗糖,但具有熱量低、穩定性高、甜昧協調、無吸溼性、無致齲齒性、耐受性高等優點,可以彌補傳統甜味劑的不足,對改善特殊人群的飲食起到重要作用。
  • 天津工生所在構建多酶複合體提高纖維素產電效率方面取得進展
    相對於傳統微生物發酵法利用纖維素進行生物製造,體外多酶系統可操作性強、產品得率高、反應速度快,已經被成功應用到催化纖維素完全轉化生產肌醇中。但在利用纖維素產電或產氫的體外多酶途徑中,由於反應途徑活化能高、關鍵酶比酶活低、下遊反應拉動能力差等原因,導致整個反應體系初始反應速度和轉化效率仍受到限制。
  • 天津工生所等厭氧微生物氧還感應蛋白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天津工生所等厭氧微生物氧還感應蛋白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2014-12-15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中氧還感應蛋白RSP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天津工生所新瓊寡糖製備關鍵酶及轉化技術研究獲進展
    瓊脂多糖是存在於紅藻的結構複雜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1,3連結β-D-半乳糖與1,4連結3,6-內醚-α-L-半乳糖殘基交替組成,其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形成瓊寡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炎、抗腫瘤、吸溼和美白等生理功能,在醫藥、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目前,報導的多數瓊膠酶活性低,特異性和熱穩性差,無法應用於瓊寡糖綠色生產工藝。
  • 天津工生所舉辦「蛋白純化系統」理論和操作培訓
    2月17日上午,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技術支撐平臺邀請了GE公司張耀福工程師對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了「AKTA avant25蛋白純化系統」理論和操作的培訓及答疑。  AKTA avant25是用於方法探索和純化工藝優化的全自動智能型製備層析系統。系統最大設計流速為25ml/min,用於填料篩選,方法優化和數百毫克級樣品製備。
  • 天津工生所等闡明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膜形成機制
    >蛋白的表達和生物膜的形成相關,但機理機制並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郭瑞庭研究組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Eric Oldfield 教授以及哈佛大學的Roberto Kolter教授在YisP蛋白催化機理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科學網—稀少糖:物以「稀」為貴
    稀少糖是一類低熱量新型功能性單糖,具有獨特生理學功能和重要的應用價值,作為填充型的功能甜味劑,是糖尿病、肥胖症病人的理想蔗糖替代品,其中,阿洛酮糖在2013年已經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目前利用酶轉化法能夠規模化生產的稀少糖,由於相應酶的活性並不是很高,最終產物的產量比較低,生產成本仍然較高。
  • 天津工生所微生物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微生物電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是微生物利用電能作為還原力將CO2、葡萄糖或其它底物還原合成為各種化學品的過程,其系統包括陽極(對電極)、參比電極和陰極(工作電極)。
  • 【中國科學報】稀少糖:物以「稀」為貴
    稀少糖是一類低熱量新型功能性單糖,具有獨特生理學功能和重要的應用價值,作為填充型的功能甜味劑,是糖尿病、肥胖症病人的理想蔗糖替代品,其中,阿洛酮糖在2013年已經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目前利用酶轉化法能夠規模化生產的稀少糖,由於相應酶的活性並不是很高,最終產物的產量比較低,生產成本仍然較高。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研究人員建立生物合成稀少糖的新策略
    稀少糖及其衍生物具有獨特的生理學功能,具有降血糖、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脂肪積累等作用,在食品、保健品、醫藥品與化妝品等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 孫媛霞組構建「澱粉-甘露糖-甘露寡糖」生物轉化合成途徑
    甘露寡糖在抗炎、調節腸道微生態,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在醫藥、食品和飼料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甘露寡糖主要通過對魔芋多糖、酵母細胞壁多糖等原料進行水解製備,但使用該方法得到的甘露寡糖,寡糖聚合度與結構均無法控制。
  • 天津工生所在3-脫氫莽草酸生物傳感器的發掘與應用方面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欽宏帶領的進化與代謝工程研究團隊通過轉錄組輔助的代謝物感應(transcriptome-assisted metabolite-sensing,TAMES)策略,成功實現了3-脫氫莽草酸(3-dehydroshikimate,DHS)感應模塊的發掘和應用。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生物法製造β-胡蘿蔔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構建大腸桿菌細胞工廠生產β-胡蘿蔔素方面取得進展,該成果已達到了大腸桿菌發酵生產β-胡蘿蔔素的國際最高水平。
  • 天津工生所開發出蛋白質結晶多步驟實驗過程成功傾向性分析
    然而,在目標蛋白質成功結晶之前,多個實驗步驟過程均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包括蛋白質克隆失敗、蛋白質重組表達失敗、純化失敗、以及最終獲得高精度的、可供衍射的結晶失敗等。因此,從蛋白質一級序列信息出發,準確預測目標蛋白質成功通過多個實驗步驟的傾向性,將有助於篩選容易成功結晶的目標蛋白,從而幫助降低實驗費用和試錯成本,加速蛋白質晶體結構解析的過程。
  • 天津工生所體外合成功能性二糖研究取得進展
    功能性二糖是一類具有特殊功效的低聚糖,由兩個單糖通過不同糖苷鍵連接而成,具有高甜度、低卡路裡、低升糖指數的特點,可作為益生元和功能性甜味劑用於食品領域。此外,某些功能性二糖還因其獨特的功能,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生物技術和製藥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