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所研究員程光勝、郭興華到天津工生所交流
微生物所研究員程光勝、郭興華到天津工生所交流 2017-06-14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6月9日,我國老一輩微生物學家、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程光勝和郭興華到天津工生所參觀交流,並為研究所科技人員作了兩場別開生面的報告。
-
天津工生所等闡明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膜形成機制
天津工生所等闡明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膜形成機制 2014-12-16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該研究通過結構解析闡明了Yisp蛋白在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膜形成的生理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是一個通過晶體結構解析反向推理反應機理的成功案例。
-
天津工生所新瓊寡糖製備關鍵酶及轉化技術研究獲進展
瓊脂多糖是存在於紅藻的結構複雜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1,3連結β-D-半乳糖與1,4連結3,6-內醚-α-L-半乳糖殘基交替組成,其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形成瓊寡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炎、抗腫瘤、吸溼和美白等生理功能,在醫藥、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目前,報導的多數瓊膠酶活性低,特異性和熱穩性差,無法應用於瓊寡糖綠色生產工藝。
-
天津工生所微生物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微生物電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是微生物利用電能作為還原力將CO2、葡萄糖或其它底物還原合成為各種化學品的過程,其系統包括陽極(對電極)、參比電極和陰極(工作電極)。
-
天津工生所在微生物代謝調控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代謝調控技術是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的重要技術手段,構建高效平衡的代謝途徑能夠抑制副產物或者中間產物的積累,提高目標化合物產量。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學禮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研究員畢昌昊帶領的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究團隊合作,在微生物代謝調控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科研團隊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陳春梅副教授,與美國喬治亞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德拉瓦大學的同行合作,在鐵介導的土壤有機碳循環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
微生物所細菌對芳環類汙染物趨化性機制研究獲進展
細菌的趨化性是指細菌可以感應環境中的化學梯度(例如某些物質的濃度),並通過控制鞭毛等運動器官的運動,實現對這些化合物的靠近或者遠離的行為。細菌趨化性能夠幫助它們自己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獲得有限的營養並在生態系統中佔據有利生境。目前有研究表明,趨化性在細菌致病、生物膜、以及共生體(比如根瘤)形成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天津工生所在3-脫氫莽草酸生物傳感器的發掘與應用方面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欽宏帶領的進化與代謝工程研究團隊通過轉錄組輔助的代謝物感應(transcriptome-assisted metabolite-sensing,TAMES)策略,成功實現了3-脫氫莽草酸(3-dehydroshikimate,DHS)感應模塊的發掘和應用。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於L-半胱氨酸複雜的代謝途徑和嚴謹的調控作用,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產量和得率較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
天津工生所鹼性果膠酶高效胞外表達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宋江寧研究員帶領的結構生物信息學與整合系統生物學研究組近年來針對如何提高鹼性果膠酶產量的這個關鍵環節,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開發了一套經濟效益高、過程控制簡便、適應工業化大生產要求的重組大腸桿菌高產鹼性果膠酶的發酵工藝。
-
天津工生所承辦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
8月26日至27日,由天津市微生物學會、河北省微生物學會、山東省微生物學會、遼寧省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南開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四屆環渤海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工生所舉辦。
-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0-11-12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天津工生所舉辦「蛋白純化系統」理論和操作培訓
2月17日上午,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技術支撐平臺邀請了GE公司張耀福工程師對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了「AKTA avant25蛋白純化系統」理論和操作的培訓及答疑。 AKTA avant25是用於方法探索和純化工藝優化的全自動智能型製備層析系統。系統最大設計流速為25ml/min,用於填料篩選,方法優化和數百毫克級樣品製備。
-
微生物所在PD-1糖基化修飾與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學界在以PD-1/PD-L1為靶點的單克隆抗體治療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獲進展。PD-1是一個高度糖基化的免疫分子,腫瘤的發生發展常伴隨糖基化修飾的異常,且PD-1的N-糖基化位點在人群中存在一定多態性。
-
天津工生所建立無標定量MSE質譜數據分析流程
超高效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UPLC-HRMS)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以及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一項核心支撐技術,通過對不同生物樣品的定量研究可以全面、精細地表徵該生物體系的生理特性及預測功能。在用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中,無標定量以其穩定性和安全性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
-
微生物所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EphA2 recognition by gHgL from gammaherpesviruses的研究論文,分別解析了KSHV以及EBV糖蛋白gHgL與其共同受體EphA2的複合物晶體結構,揭示了這兩種感染人γ皰疹病毒利用gHgL結合受體EphA2
-
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昌昊、張學禮帶領的團隊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利用CRISPR/Cas9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構建了一個靶向切割噬菌體T7基因組多個位點的可編程的CRISPR/Cas9系統,該系統可提高BL21抵禦噬菌體的能力。
-
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及其微生物機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人們過去認為反硝化過程是全球氮循環(圖1)中N2產生的唯一機制。圖1土壤氮轉化過程直到在廢水處理體系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成氮氣的微生物過程,它被稱為厭氧氨氧化(Anammox)過程。
-
天津工生所開發出蛋白質結晶多步驟實驗過程成功傾向性分析
因此,從蛋白質一級序列信息出發,準確預測目標蛋白質成功通過多個實驗步驟的傾向性,將有助於篩選容易成功結晶的目標蛋白,從而幫助降低實驗費用和試錯成本,加速蛋白質晶體結構解析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宋江寧研究員帶領的結構生物信息學與整合系統生物學研究組與中國農業大學生物信息學中心合作,對蛋白質結晶過程的重要理化性質以及與蛋白質克隆、表達、純化和結晶等多個實驗步驟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研究。
-
天津工生所絲狀真菌戊糖代謝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獲進展
生物質酶解後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如何使微生物高效完全利用這三種糖類是生物煉製的關鍵。目前,相關葡萄糖和木糖代謝的研究已有較多的報導,但是對阿拉伯糖代謝及調控的研究卻很少,特別是從功能基因組學水平研究微生物對阿拉伯糖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