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及其微生物機制

2020-11-2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人們過去認為反硝化過程是全球氮循環(圖1)中N2產生的唯一機制。


圖1土壤氮轉化過程

直到在廢水處理體系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成氮氣的微生物過程,它被稱為厭氧氨氧化(Anammox)過程。Anammox是在缺氧條件下將NH4+和NO2-直接反應生成氮氣,並釋放到大氣中的過程。

NH4++ NO2-→ N2+2H2O

參與厭氧氨氧化的菌稱為Anammox細菌(圖2),它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厭氧微生物,它的倍增時間約為11天。


圖2 厭氧氨氧化細菌

目前,Anammox細菌只能通過富集培養的方式存在而不能得到分離的純培養體,人們最初認定Anammox細菌是嚴格的自養微生物,是以亞硝酸鹽作為還原物將CO2固定生成硝酸鹽的過程:


圖3 硝酸鹽生成過程

然而,有些Anammox細菌(Anammoxaglobus,Brocadia,Kuenenia)具有更多的代謝方式,它們也可以通過異化硝酸鹽還原生成銨態氮氧化有機酸並且可以進行厭氧的錳和鐵氧化。Anammox細菌在6-43℃之間是存在活性的,37℃下是其最佳的生存環境,但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在溫度到達52℃的溫泉水中,也發現了Anammox過程,甚至是在85℃的深海熱泉中,Anammox過程依然存在。Anammox過程一般發現在6.7至8.3的pH範圍內,pH為8是最佳,對於銨和亞硝酸鹽的底物親和性較高,親和力常數小於10 μM。在氧濃度> 0.5%時,Anammox活性會被抑制,但這種抑制是可逆的,當亞硝酸鹽濃度高於20 mM時,Anammox活性被抑制且該抑制是不可逆地。

Anammox細菌是屬於浮黴菌門(Planctomycetes)的一類細菌,它是從水生環境中發現的,同時也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組成部分。Anammox細菌在各種水生生態系統中的氧化還原過渡區具有很高的活性,對N2產生有顯著的貢獻。Anammox在廢水處理系統中NH4+的去除和水環境生態系統中N2的形成至關重要,近年來陸地生態系統中Anammox細菌的多樣性,豐度,分布和活性也不斷被報導。國際上關於Anammox反應的研究主要為海洋生態系統且十分成熟,對淡水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湖泊生態系統中,而農業生態系統中則研究甚少,直到最近關於水稻土的Anammox過程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通常通過15N同位素示蹤法(圖3)來研究,研究發現施肥水稻土的Anammox過程可能佔土壤氮素損失的4%-37%,值得重視。

厭氧氨氧化:

NH4++15NO2-29N2+ 2 H2O(1)

反硝化反應:

15NO3-15NO2-15NO →30N2O →30N2 (2)


本文涉及的相關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2016CYFD0801100)資助!

浙江大學供稿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厭氧鐵氨氧化在三類汙水中對氨去除的探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鐵氨氧化反應是在厭氧條件下由微生物驅動的氨氧化鐵還原反應,是關注的熱點之一。該文探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實際汙水的處理效果,以三類汙水(城市生活汙水、農村生活汙水及礦山廢水)為研究對象,在試驗中添加厭氧鐵氨氧化菌液,研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這三類汙水中氨的去除效果。論文選題有一定的意義,試驗方法正確,分析結果合理,對類似研究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厭氧氨氧化與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區別!
    3、由於亞硝化菌世代周期比硝化菌短,控制在亞硝化階段可以提高硝化反應速度和微生物的濃度,縮短硝化反應的時間,而由於水力停留時間比較短,可以減少反應器的容積,節省基建投資,一般情況下可以使反應器的容積減少30%~40%。4、短程硝化反硝化反應過程在硝化過程中可以減少產泥25%~34%,在反硝化過程中可以減少產泥約50%。
  • 俞漢青:厭氧氨氧化廢水處理技術發展和應用啟示(完整版)
    從作為自然界的現象被發現,到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厭氧氨氧化技術發展也經歷了大約40年時間,這是一個需要投入和成長的過程,離不開該領域一大批人的基礎研究、論文成果和產學研的協同合作。   什麼是Anammox?
  •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厭氧氨氧化在市政汙水應用中 為什麼「行不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是公認的未來脫氮新技術,國內外對厭氧氨氧化的研究也有增無減,尤其是汙水佔比最大的市政汙水,但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真正可以普遍適用的厭氧的氨氧化技術,本文將簡單直白的介紹一下厭氧氨氧化的應用。
  • 南京土壤所揭示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演變特徵
    土壤與巖石的差別,在於土壤中棲息著難以計數的微生物,使得土壤成為一個活的生命體,支撐了植物生長,維繫了人類發展。然而,土壤形成過程最長可達上億年,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演化過程,棲息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形成了穩定的群落區系,迄今仍未有明確的結論。其中的主要難點是,土壤發生的歷史條件不可複製,形成過程不可逆轉,發育過程很難模擬。
  • 部分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處理低氨氮廢水研究進展
    脫氮細菌與功能基因   生物脫氮過程的主要功能微生物包括氨氧化細菌(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 、氨氧化古菌(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 、亞硝酸鹽氧化菌( 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 、AnAOB和反硝化細菌
  • 東北地理所在黑土農田氨氧化微生物和古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中...
    微生物群落組成與多樣性的空間格局及對環境變化的響應研究,是揭示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產生和維持機制的前提。近年來,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及其驅動機制研究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田分子生態學科組科研人員對我國東北典型黑土農田樣帶細菌、真菌和酸桿菌地理分布格局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優秀的科研成果。
  • 厭氧氨氧化40年回顧 | 關於耐心和傳承的故事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雜誌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技術分享」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當時37歲的Kuenen也拜讀了這篇文章,並和同事們展開討論,但他們大都認為氨是不可能在厭氧條件下被氧化的。兩人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很有商業意識的Arnold很快給這個潛在工藝起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ANAMMOX(厭氧氨氧化)。然而,他們初期的嘗試並不算成功:他無法通過傳統的培養富集法提取出這個反應發生的微生物,因此無法確定這是一個自發的化學反應,還是一個生物反應。
  • 升流式厭氧氨氧化流化床反應器脫氮效能研究
    根據厭氧氨氧化汙泥形態的不同,可分為以絮體為主、以生物膜為主和以顆粒為主3種工藝形式;其中,以生物膜為主的厭氧氨氧化工藝因穩定、高效的脫氮性能而備受關注,其核心技術是藉助填料富集、長期持有厭氧氨氧化細菌,有效提升反應器內厭氧氨氧化菌的豐度和反應器的脫氮效能。基於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開發的厭氧氨氧化技術已有成功的應用案例。
  • ANAMMOX(厭氧氨氧化)的工藝發展及工程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 (ANAMMOX) 工藝,最初由荷蘭Delft工業大學於20 世紀末開始研究,並於本世紀初成功開發應用的一種新型廢水生物脫氮工藝。它以20 世紀90 年代發現的ANAMMOX 反應為基礎,該反應在厭氧條件下以氨為電子供體,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反應生成氮氣,在理念和技術上大大突破了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
  • 稻田生態系統碳氮關鍵過程研討會在亞熱帶生態所召開
    10月14日至15日,「稻田生態系統碳氮關鍵過程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葛體達主持,來自法國農業科學院、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亞熱帶生態所等多家單位的3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 終極脫氮術解密—厭氧氨氧化|臺灣一線工程師
    厭氧氨氧化是目前已知最經濟的生物除氮技術,主要處理汙泥厭氧消化出流的上澄液及垃圾滲出水。與傳統生物硝化脫硝流程相比, 厭氧氨氧化具有需氧量低、操作費用低、汙泥產量少且不須外加碳源等優點。實現厭氧氨氧化的重要前提是以短程硝化獲得穩定的亞硝酸鹽氮,短程硝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氧化菌(AOB) 和亞硝酸鹽氧化菌 (NOB) 的生理特性差異,控制反應條件使成為有利於AOB增殖的環 境,從而抑制NOB的活性與增殖讓AOB成為優勢菌種。但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產生毒性,因此在累積亞硝酸鹽的控制過程相當嚴格。
  • 全球首個運行的厭氧氨氧化工程實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全球運行的厭氧氨氧化的工程實例!全球厭氧氨氧化應用中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佔主流地位,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是將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短程硝化(SHARON)
  • 東道爾水技術:厭氧氨氧化:一個關於時間和耐心的故事43年前談起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土壤微生物裡 也有「超級英雄」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該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土壤微生物與有機肥團隊,有關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和生態功能影響機制的研究成果。由於土壤微生物的種類複雜,又難於培養,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認識不深,只能用「黑箱」來概括。
  • Nature綜述:微生物構成的氮循環網絡
    因此為了預測這種氮輸入的後果,我們迫切地需要了解由微生物構成的氮轉化的基本機制。由微生物形成的氮轉化的過程通常被描述為由六個有序進行的不同反應過程組成的一個循環。在氧氣受限制的氮去除系統中(比如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反應器),那些可以進行徹底的氨氧化成硝酸鹽的細菌可能跟傳統的氨氧化過程一樣產生亞硝酸鹽。而令人興奮的是,新發現的依賴亞硝酸鹽和依賴硝酸鹽的厭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為廢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 東北大學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 科學網—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黑箱」被打開
    本報訊(記者李晨)由於土壤微生物的複雜性和難培養性,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群落生態功能的認識不深,只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