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MMOX(厭氧氨氧化)的工藝發展及工程應用!

2020-12-0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 (ANAMMOX) 工藝,最初由荷蘭Delft工業大學於20 世紀末開始研究,並於本世紀初成功開發應用的一種新型廢水生物脫氮工藝。它以20 世紀90 年代發現的ANAMMOX 反應為基礎,該反應在厭氧條件下以氨為電子供體,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反應生成氮氣,在理念和技術上大大突破了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

ANAMMOX 工藝具有脫氮效率高、運行費用低、佔地空間小等優點,在汙水處理中發展潛力巨大。目前該工藝在處理市政汙泥液領域已日趨成熟,位於荷蘭鹿特丹Dokhaven 汙水廠的世界上首個生產性規模的ANAMMOX 裝置容積氮去除速率 (NRR) 更是高達9.5 kg N/(m3·d)。此外,ANAMMOX 工藝在發酵工業廢水、垃圾滲濾液、養殖廢水等高氨氮廢水處理領域的推廣也逐步開展,在世界各地的工程化應用也呈星火燎原之勢。

1、ANAMMOX 工藝及其衍生工藝

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基於ANAMMOX 反應開發出來的較成熟的工藝有SHARON -ANAMMOX 工藝、全程自養脫氮 (CANON) 工藝、限氧自養硝化反硝化 (OLAND) 工藝、反硝化氨氧化 (DEAMOX) 工藝、好氧反氨化(DEMON) 工藝。近年來,研究人員仍在不斷探索其他形式的ANAMMOX 衍生工藝,譬如同步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 (SNAD) 工藝、單級厭氧氨氧化短程硝化脫氮(Single-stage nitrogen removal using ANAMMOX)

目前,存在兩種方法為ANAMMOX 提供電子受體亞硝酸鹽,一種是在一個獨立的曝氣反應器中產生而隨後進入ANAMMOX 反應器,另一種是在一個無O2 或者微O2 的ANAMMOX反應器中產生並立即參與ANAMMOX 反應。據此,可將ANAMMOX 工藝相應分為分體式 (兩級系統) 和一體式 (單級系統) 兩種,一體式包括CANON、OLAND、DEAMOX、DEMON、SNAP 、SNAD 等工藝,分體式主要是SHARON-ANAMMOX 工藝。

一體式工藝的基建成本低、結構緊湊、裝置運行和控制簡單,並且其短程硝化產生的亞硝酸鹽立即參與ANAMMOX 反應,能有效避免因亞硝酸鹽累積造成的抑制,另外單位體積脫氮速率高也是一體化工藝的優勢。但是一體化工藝啟動時間長,反應器內微生物間的生態關係複雜,經受負荷衝擊時易失穩,並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雪崩」效應,系統受擾紊亂後恢復時間也長。

與一體式工藝相比,分體式工藝中的兩反應器可單獨進行靈活和穩定的調控,系統受擾後恢復時間短,ANAMMOX 反應器進水具有相對穩定的氨氮和亞硝氮比例。其次由於短程硝化階段能削減某些毒物和有機物,避免其直接進入ANAMMOX 反應器,所以更適合處理含毒物和有機物的廢水。另外,處理高負荷含氮廢水時,分體式工藝的高投資成本會通過較低的運營成本得以補償。因此,這兩種工藝各有利弊,實際應用時需根據具體情況,做到「因水制宜,量水裁藝」。

2、ANAMMOX 工藝的工程應用現狀

在過去的10年裡,ANAMMOX工程化應用逐漸興起,ANAMMOX工程化裝置和研究文獻呈逐年增長趨勢。第一座工程化裝置的誕生與ANAMMOX 的發現和發展有短暫的滯後,由此可見中試和實驗室研究對工程化應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4年末,全球範圍內ANAMMOX工程超過100 座。

為了更好地控制短程硝化反應,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 (PN-ANAMMOX) 裝置大多採用兩級系統或利用已有的短程硝化系統 (如SHARON 反應器)。但隨著工程化經驗越來越豐富,重點開始轉向單級系統。目前,工程化的裝置主要包括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顆粒汙泥反應器和序批式反應器(SBR),還有少數生物轉盤 (RBC)和活性汙泥系統。

DEMON 是最為風靡的SBR 系統,該工藝首先裝配在奧地利Strass,採用自主設計的基於pH 調控的進水控制系統,用來處理汙泥壓濾液。利用水力旋流器可以分別調節適合氨氧化菌(AOB) 和ANAMMOX菌 (AnAOB) 的泥齡 (SRT),並且可從接種汙泥中分離出生長緩慢的AnAOB。還能使小絮體中的亞硝酸氧化菌(NOB) 被洗出,使大聚集體中的AnAOB 得以持留。另一種SBR 技術是由瑞士聯邦水生科學技術研究所開發的基於氨控制的PN-ANAMMOX 工藝。該工藝最早裝配在瑞士,在每個運行周期的開始階段或者曝氣階段進水,進水流量受氨傳感器調控,因此SBR 運行周期長度不固定。氨信號也可由電導率信號替代,通過控制曝氣量確保短程硝化和ANAMMOX同步進行,一般溶解氧(DO) 濃度控制在0.1 mg/L 以下,通常情況下建議採用連續曝氣,啟動階段或者汙泥活性較低時採用間歇曝氣。

此外,一些PN-ANAMMOX 設施採用其他調控策略,差異主要在於進水模式 (間歇或連續)、汙泥存在形式 (懸浮或附著生長)、曝氣控制方式。比如德國Ingolstadt 汙水廠的SBR 採用間歇進水 (6 h 周期內進水4 次) 和間歇曝氣 (6 min 曝氣/9 min停止)。但在德國Gütersloh 汙水廠的SBR 周期為24 h,白天連續進水,進水量取決於汙泥壓濾液的產生量。當氨濃度達到上限時啟動曝氣,當pH 或者氨濃度跌至下限時停止曝氣,DO 濃度控制在0.5 mg/L 以下。

一體式顆粒汙泥反應器也應用於工業廢水的自養脫氮工程。目前在我國建造了數座實際工程,主要在發酵行業 (包括釀酒、味精、酵母廢水) ,其中通遼梅花味精廢水Ⅰ期工程ANAMMOX 反應器容積高達6600 m3,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ANAMMOX工程。

傳統的生物膜技術也成功用於PN-ANAMMOX工藝。RBC是最早發現存有ANAMMOX反應的反應器之一,隨後被Ghent大學成功應用於OLAND工藝中。RBC的運營成本低,但工藝缺乏靈活性。目前,荷蘭Sneek市有兩座採用OLAND工藝處理厭氧消化廁所水的RBC 裝置,一座容積0.5 m3的裝置服務於64人口當量,另一座容積6m3服務於464人口當量。通過調節轉盤轉速(1−4 r/min)來實現工藝控制,確保DO 濃度處於目標值(0.60−0.65 mg/L)。荷蘭Hulst市也有利用RBC處理化肥生產廢水的工程,通過在線監測氨來調控進水,調節轉盤轉速控制DO濃度。預計到2015年該工程的氮負荷可達150kgN/d。

2001 年在德國Hattingen 汙水廠建造了一座生物膜PN-ANAMMOX 工程,用於處理汙泥壓濾液。該工程DeAmmon 工藝中MBBR 系統的40%−50%由填料填充,並設有曝氣裝置和攪拌器。2007 年第二座採用DeAmmon 工藝的MBBR裝置在瑞典Himmerfjärden 汙水廠開始建造。生物膜的理念還被應用在位於瑞典Malmö 的ANITAMoxTM 工藝設計中,該裝置不僅用於處理汙泥壓濾液,還可為其他裝置培養種子載體。在此基礎上採用複合固定膜活性汙泥裝置還可將性能提高3−4倍。

該複合裝置持留的懸浮汙泥具有90%的AOB,其負荷比單一的生物膜系統高。在PN-ANAMMOX 工藝中也有懸浮汙泥理念的應用。荷蘭Colsen 的新活性汙泥 (NAS) 系統即採用懸浮汙泥法,包括好氧、厭氧、攪拌室,依賴於PN-ANAMMOX 和硝化反硝化耦合作用來處理食品加工廢水。通過控制DO 和SRT 實現工藝調控。德國TERRANA 系統與複合固定膜活性汙泥法原理相似,起初在SBR 和分體式活性汙泥工藝中都添加膨潤土載體,用於AnAOB 附著和改善沉降性能,並且膨潤土還可為緩衝能力較弱的廢水補充鹼度。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厭氧氨氧化在市政汙水應用中 為什麼「行不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是公認的未來脫氮新技術,國內外對厭氧氨氧化的研究也有增無減,尤其是汙水佔比最大的市政汙水,但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真正可以普遍適用的厭氧的氨氧化技術,本文將簡單直白的介紹一下厭氧氨氧化的應用。
  •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在1980年他回到Delft之後,他開始尋求SOB在工業上的應用。巧合的是,當時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Gatze Lettinga教授正在研究汙水的厭氧處理技術。兩位教授聯合本地一家叫Paques的小公司,成功地開發了生物脫硫工藝,去除汙水中的硫化氫,並回收單質硫。Paques公司後來也將這項工藝技術商業化,取名THIOPAQ。
  • 俞漢青:厭氧氨氧化廢水處理技術發展和應用啟示(完整版)
    》主題報告,講述了厭氧氨氧化技術發現、發展和應用的歷史,特別是總結梳理了其在中國的研究和工程進展,系統且非常生動。  從作為自然界的現象被發現,到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厭氧氨氧化技術發展也經歷了大約40年時間,這是一個需要投入和成長的過程,離不開該領域一大批人的基礎研究、論文成果和產學研的協同合作。   什麼是Anammox?
  • 「技術分享」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厭氧氨氧化40年回顧 | 關於耐心和傳承的故事
    我已經寫過好多篇關於厭氧氨氧化的文章了,估計國內沒有人比我積累更多的素材了,借Kuenen教授這篇綜述,我覺得可以為大家好好整理一下關於厭氧氨氧化的那些事兒。在1980年他回到Delft之後,他開始尋求SOB在工業上的應用。巧合的是,當時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Gatze Lettinga教授正在研究汙水的厭氧處理技術。兩位教授聯合本地的一家叫Paques的小公司,成功地開發了生物脫硫工藝,去除汙水中的硫化氫,並回收單質硫。Paques公司後來也將這項工藝技術商業化,取名THIOPAQ。
  • 升流式厭氧氨氧化流化床反應器脫氮效能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相比於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在處理低碳氮比、高氨氮廢水時,具有無需外加碳源、節能等優勢,日益受到關注。目前,厭氧氨氧化技術主要用於汙泥消化液和含高氨氮工業廢水的處理,且技術發展已較為成熟,在美國、德國、瑞士等有成功的應用案例。
  • 部分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處理低氨氮廢水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已建成100餘座厭氧氨氧化工程,其88%為一體式工藝、12%為分體式工藝。它們大多應用於中溫、高氨氮廢水的處理,在低氨氮廢水處理方面全球僅有2座。因此,本文綜述了該工藝的功能細菌與基因、影響因素、反應器構型以及工程應用案例,為厭氧氨氧化工藝應用於低氨氮廢水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 東道爾水技術:厭氧氨氧化:一個關於時間和耐心的故事43年前談起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東北大學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 全球首個運行的厭氧氨氧化工程實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全球運行的厭氧氨氧化的工程實例!全球厭氧氨氧化應用中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佔主流地位,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是將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短程硝化(SHARON)
  • 美國啟動短程反硝化-Anammox規模化應用研究!
    該項目的具體目標是通過增加主流系統中厭氧銨氧化細菌(厭氧氨)的亞硝酸鹽利用率,為捷徑氮去除工藝的全面應用鋪平道路。基於部分反硝化(PdN)路線而非NOB(亞硝酸鹽氧化細菌)淘汰路線開發的捷徑N去除系統可能會提供更可靠的亞硝酸鹽生產,並可能加速捷徑N技術的全面實施。部分反硝化/厭氧氨氧化(PdNA)技術涵蓋了一系列準備水平。
  • 厭氧氨氧化與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區別!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與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區別,很多小夥伴容易搞混,本文從兩個工藝本身的原理出發寫一寫兩個工藝的異同點!由於以上的優點,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反應尤其適應於低C/N比的廢水,即高氨氮低COD,既節省動力費用又可以節省補充的碳源的費用,所以該工藝在煤化工廢水方面非常可行。二 厭氧氨氧化本文說的厭氧氨氧化是目前的主流的應用的工藝流程(彭永臻院士的短程反硝化暫時不介紹)。
  • 終極脫氮術解密—厭氧氨氧化|臺灣一線工程師
    厭氧氨氧化是目前已知最經濟的生物除氮技術,主要處理汙泥厭氧消化出流的上澄液及垃圾滲出水。與傳統生物硝化脫硝流程相比, 厭氧氨氧化具有需氧量低、操作費用低、汙泥產量少且不須外加碳源等優點。實現厭氧氨氧化的重要前提是以短程硝化獲得穩定的亞硝酸鹽氮,短程硝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氧化菌(AOB) 和亞硝酸鹽氧化菌 (NOB) 的生理特性差異,控制反應條件使成為有利於AOB增殖的環 境,從而抑制NOB的活性與增殖讓AOB成為優勢菌種。但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產生毒性,因此在累積亞硝酸鹽的控制過程相當嚴格。
  • 厭氧鐵氨氧化在三類汙水中對氨去除的探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鐵氨氧化反應是在厭氧條件下由微生物驅動的氨氧化鐵還原反應,是關注的熱點之一。該文探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實際汙水的處理效果,以三類汙水(城市生活汙水、農村生活汙水及礦山廢水)為研究對象,在試驗中添加厭氧鐵氨氧化菌液,研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這三類汙水中氨的去除效果。論文選題有一定的意義,試驗方法正確,分析結果合理,對類似研究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及其微生物機制
    圖1土壤氮轉化過程直到在廢水處理體系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成氮氣的微生物過程,它被稱為厭氧氨氧化(Anammox)過程。NH4++ NO2-→ N2+2H2O參與厭氧氨氧化的菌稱為Anammox細菌(圖2),它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厭氧微生物,它的倍增時間約為11天。
  • 自清洗全自動過濾器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研究及應用現狀
    本文闡述了垃圾滲濾液的危害,分析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特點,概述了處理垃圾滲濾液的主要方法及其特點,並對近年來SBR工藝在垃圾滲濾液處理方面應用和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了綜述。結合工程實例對SBR組合工藝進行了分析與比較,指出了目前各類處理工藝的優缺點,針對SBR工藝在滲濾液處理中可以實現的有意義的研究方向作了簡單闡述。
  •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投資省、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氣能源、產泥少、耐衝擊負荷。針對不同的厭氧處理技術,指出了各種厭氧技術的工作原理,介紹了厭氧技術在化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並展望了厭氧技術工藝今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