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運行的厭氧氨氧化工程實例!

2020-12-01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全球運行的厭氧氨氧化的工程實例!


全球厭氧氨氧化應用中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佔主流地位,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是將厭氧氨氧化(ANAMMOX)和短程硝化(SHARON)結合到一個反應器內的新型生物脫氮工藝。部分氨氮首先通過氨氧化細菌(AOB)轉化為亞硝態氮,剩餘的氨氮和亞硝態氮被ANAMMOX菌轉化為氮氣而實現對氮素的去除,是一種簡捷的脫氮途徑,且ANAMMOX菌與AOB菌屬於自養菌,倍增時間較長,故CANON工藝具有不消耗有機碳源、汙泥產量少、降低曝氣量等優點。

SHARON-ANAMMOX工藝由荷蘭TUDelft大學研究開發,該工藝流程分成兩段,第一段是在好氧反應器中將一半的NH4+轉化為NO2-,第二段是在厭氧反應器中將剩餘的NH4+和NO2-一起直接轉化為N2


2、SHARON-ANNOMMOX工藝反應器資料

1、SHARON-ANNOMMOX原理

ANAMMOX的生化反應式為:

NH4++NO2-→N2↑+2H2O

因此ANAMMOX反應器進水要求有氨氮和亞硝氮且比例最好為1:1。

而SHARON工藝的生化反應式為:


2、SHARON(短程反硝化)

SHARON常用SBR、CSTR反應裝置


SHARON(短程反硝化)反應條件控制

(1)當溶解氧(DO)濃度在1.1-1.5mg/L、氨氮負荷0.029kgNH4+--N/KgVSS.d和PH 值在7.3-7.8時,可以使亞硝酸鹽得到穩定積累,出水亞硝態/總硝態氮大於90%,出水NO2--N/NH4+-N接近1.0,滿足厭氧氨氧化的進水要求。

(2)實現短程硝化的關鍵是在硝化階段實現NO2--N的積累,國內外的研究都是著眼於積累NO2--N的控制條件。根據國內外文獻報導,SHARON工藝的操作溫度以30~35℃為宜,pH適應控制在7.4~8.3之間,溶解氧濃度己控制在1.0~1.5mg/L範圍,供氧方式可採用間歇曝氣。基質中游離氨濃度調控在5~10mg/L範圍內有利於實現短程硝化,汙泥(以VSS計)氨負荷為0.02~1.67kg/(kg·d),泥齡在1~2.5天。

(3)大量國內外試驗表明,在廢水溫度較高、Do較低條件下,利用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不同生長速度,通過控制水力停留時間,將生長速率較慢的硝酸菌衝走,使亞硝酸菌大量積累,可以使短程反硝化成功運行。

3、ANNOMMOX反應器

厭氧氨氧化裝置


厭氧氨氧化反應生成少量硝態氮


由於厭氧氨氧化細菌生長緩慢, 代時長, 並且細胞濃度至少需達到10∧10−10∧11個/mL才能較好地顯現厭氧氨氧化活性, 故多採用汙泥停留時間較長的反應器。目前用到的反應器主要有流化床、SBR、UASB、EGSB、ASBR、固定床、氣升式反應器和生物滴濾池等。接種的汙泥有好氧活性汙泥、厭氧顆粒汙泥、厭氧消化汙泥、反硝化汙泥、河湧底泥、垃圾滲濾液處理活性汙泥等。

ANNOMMOX控制條件

(1)在厭氧氨氧化汙泥培養的過程中,氨氮的去除量、亞硝氮的去除量和硝態氮的生成量的比值最終保持在1:1:0.18,與理論值1:1.32:0.26接近,硝態氮生成速率呈現出了逐漸提高的趨勢;汙泥顏色逐漸由最初的黑褐色變為棕褐色到最後變為淺紅色。氨氮的去除量、亞硝氮的去除量和硝態氮的生成量比值說明了反應器中進行的是厭氧氨氧化。

3、荷蘭鹿特丹DOKHAVEN汙水處理廠厭氧氨氧化工藝

1、荷蘭鹿特丹DOKHAVEN汙水處理廠厭氧氨氧化處理汙泥流程圖:


有機汙泥作為一種能源載體,首先考慮將其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含能氣體——甲烷。以此為核心,形成如圖所示的汙泥處理工藝。來自於汙水處理過程產生的剩餘汙泥在進入汙泥消化池(5)前存在兩種不同的濃縮方法。來自於A段曝氣池的剩餘汙泥和浮滓在濃縮前先經過一個細格柵(1)過濾,然後平行進入兩個重力濃縮池(2)。沉澱汙泥含水率為94%;分離出的上清液再回到汙水處理工藝進一步處理。

汙泥消化液含有相當高的氨氮濃度(最高可達1500 mg N/L),水溫為28 ℃。如此高的氮負荷進入汙水處理工藝會加重氮的去除負擔。正因為如此,採用最新的SHARON與ANAMMOX技術對汙泥消化液實施單獨脫氮處理是近年來DOKHAVEN汙水處理廠升級的最新措施。世界上第一座生產性SHARON反應器(11)已於1998年10月開始在此運行,世界上第一座ANAMMOX反應塔(12)也在2002年6月投入運行。

2、工藝參數

1)細格柵1組,流量為510 m3/h,柵間距為3 mm。

2)重力濃縮池2組,Ф23.6 m,H=3 m,幹固體負荷為36 kg/(m2·d),汙泥體積為530 m3/d(含水率94%)。

3)帶式濃縮機處理能力為90 m³/h或700 kg幹固體/h。

4)剩餘汙泥調節池為900m³。

5)汙泥消化池2組,Ф22 m,H=23 m,停留時間為33 ℃時28天,消化後汙泥體積為600 m³/d(含水率96%),熟汙泥調節池為900m³。

6)離心機2套,處理量為40m³/h。

7)脫水熟汙泥貯存罐2個,體積為150m³;停放時間為2.5 d;H=14 m。

8) SHARON反應器1組;Ф19.5 m,H=5.75 m,流量為550m³/d,水力停留時間為3 d,好氧停留時間為24 h,溫度為35 ℃,pH為7~7.2,溶解氧濃度為1.5 mg/L。

9) ANAMMOX反應器1組;Ф2.2 m,H=18 m(V=70 m3),流量為550m³/d,水力停留時間為3 h,設計負荷為800 kgN/d,溫度為35 ℃,pH為 7.5。

SHARON反應器使一半的氨氮氧化至亞硝酸氮(無需控制pH),剩餘一半氨氮與轉化而來的亞硝酸氮(進水總氨氮的一半)剛好形成1∶1 ANAMMOX所需的摩爾關係,使氨氮和亞硝酸氮自養直接轉化為氮氣。與傳統的硝化/反硝化過程相比,SHARON/ANAMMOX過程可使運行費用減少90%,CO2排放量減少88%,不產生N2O有害氣體,無需有機物,不產生剩餘汙泥,節省佔地50%,具有顯著的可持續性與經濟效益特點。


圖顯示了氣體循環ANAMMOX反應塔現場實物圖片(利用一廢棄濃縮池改建而成)。經SHARON/ANAMMOX對汙泥消化液單獨進行脫氮處理可使整個處理廠出水氮濃度下降至少5 mgN/L,與原始設計相比出水剛好能滿足未來出水標準。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ANAMMOX(厭氧氨氧化)的工藝發展及工程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 (ANAMMOX) 工藝,最初由荷蘭Delft工業大學於20 世紀末開始研究,並於本世紀初成功開發應用的一種新型廢水生物脫氮工藝。它以20 世紀90 年代發現的ANAMMOX 反應為基礎,該反應在厭氧條件下以氨為電子供體,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反應生成氮氣,在理念和技術上大大突破了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
  • 厭氧氨氧化在市政汙水應用中 為什麼「行不通」?
    NH4++ NO2-= N2+ 2H2O,ΔG=-358kg/mol厭氧氨氧化的發生進程主要分為兩大步:「第一個過程是部分亞硝化(Partial Nitritation),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大約55%的氨氮需要轉化為亞硝酸鹽氮;第二個過程是厭氧氨氧化(Anammox),氨氮在厭氧條件下,被亞硝酸氮作為電子受體
  • 部分亞硝化-厭氧氨氧化工藝處理低氨氮廢水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已建成100餘座厭氧氨氧化工程,其88%為一體式工藝、12%為分體式工藝。它們大多應用於中溫、高氨氮廢水的處理,在低氨氮廢水處理方面全球僅有2座。因此,本文綜述了該工藝的功能細菌與基因、影響因素、反應器構型以及工程應用案例,為厭氧氨氧化工藝應用於低氨氮廢水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 俞漢青:厭氧氨氧化廢水處理技術發展和應用啟示(完整版)
    》主題報告,講述了厭氧氨氧化技術發現、發展和應用的歷史,特別是總結梳理了其在中國的研究和工程進展,系統且非常生動。  從作為自然界的現象被發現,到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厭氧氨氧化技術發展也經歷了大約40年時間,這是一個需要投入和成長的過程,離不開該領域一大批人的基礎研究、論文成果和產學研的協同合作。   什麼是Anammox?
  •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當時37歲的Kuenen也拜讀了這篇文章,並和同事們展開討論,但他們大都認為氨是不可能在厭氧條件下被氧化的。兩人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很有商業意識的Arnold很快給這個潛在工藝起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ANAMMOX(厭氧氨氧化)。
  • 厭氧氨氧化與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區別!
    二 厭氧氨氧化本文說的厭氧氨氧化是目前的主流的應用的工藝流程(彭永臻院士的短程反硝化暫時不介紹)。Anammox是在無氧條件下,以氨為電子供體、亞硝酸為電子受體,產生氮氣和硝酸的生物反應。厭氧氨氧化菌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 AnAOB) 是厭氧氨氧化的實施者。
  • 厭氧鐵氨氧化在三類汙水中對氨去除的探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鐵氨氧化反應是在厭氧條件下由微生物驅動的氨氧化鐵還原反應,是關注的熱點之一。該文探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實際汙水的處理效果,以三類汙水(城市生活汙水、農村生活汙水及礦山廢水)為研究對象,在試驗中添加厭氧鐵氨氧化菌液,研究厭氧鐵氨氧化反應對這三類汙水中氨的去除效果。論文選題有一定的意義,試驗方法正確,分析結果合理,對類似研究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升流式厭氧氨氧化流化床反應器脫氮效能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相比於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在處理低碳氮比、高氨氮廢水時,具有無需外加碳源、節能等優勢,日益受到關注。目前,厭氧氨氧化技術主要用於汙泥消化液和含高氨氮工業廢水的處理,且技術發展已較為成熟,在美國、德國、瑞士等有成功的應用案例。
  • 土壤厭氧氨氧化過程及其微生物機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人們過去認為反硝化過程是全球氮循環(圖1)中N2產生的唯一機制。圖1土壤氮轉化過程直到在廢水處理體系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成氮氣的微生物過程,它被稱為厭氧氨氧化(Anammox)過程。
  • 東北大學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 「技術分享」 厭氧氨氧化的前世今生:沒有終點的探索
    1987年,GB公司請他為公司一套新的汙水厭氧處理系統的硫循環做技術指導。這套系統本來是要用來解決工廠產生的臭氣問題的。 但在此期間,GB公司的運行人員卻發現系統中一個奇怪現象——中試運行數月後,反硝化反應池的氨氮濃度下降了,硝酸鹽也減少了,還有明顯的氮氣產出。
  • 終極脫氮術解密—厭氧氨氧化|臺灣一線工程師
    厭氧氨氧化是目前已知最經濟的生物除氮技術,主要處理汙泥厭氧消化出流的上澄液及垃圾滲出水。與傳統生物硝化脫硝流程相比, 厭氧氨氧化具有需氧量低、操作費用低、汙泥產量少且不須外加碳源等優點。實現厭氧氨氧化的重要前提是以短程硝化獲得穩定的亞硝酸鹽氮,短程硝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氧化菌(AOB) 和亞硝酸鹽氧化菌 (NOB) 的生理特性差異,控制反應條件使成為有利於AOB增殖的環 境,從而抑制NOB的活性與增殖讓AOB成為優勢菌種。但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產生毒性,因此在累積亞硝酸鹽的控制過程相當嚴格。
  • 厭氧氨氧化40年回顧 | 關於耐心和傳承的故事
    如果你不知道Gijs Kuenen是誰的話,那說明你對厭氧氨氧化的歷史還知之甚少。如果說誰最有資格為厭氧氨氧化作傳的話,也非Gijs Kuenen教授莫屬。我已經寫過好多篇關於厭氧氨氧化的文章了,估計國內沒有人比我積累更多的素材了,借Kuenen教授這篇綜述,我覺得可以為大家好好整理一下關於厭氧氨氧化的那些事兒。
  • 東道爾水技術:厭氧氨氧化:一個關於時間和耐心的故事43年前談起
    在1986年之前,人們都不相信有可在厭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的細菌。一個荷蘭生物工程師和一個微生物教授的偶遇改變了一切。到了1999年7月,這位微生物學家連同其他幾位學者,在《Nature》期刊上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厭氧氨氧化」菌屬於浮黴菌門。在日後關於anammox的文章裡,這個人的名字會被反覆引用,他的名字叫Gijs Kuenen。
  • 全面解析水解酸化池的運行控制與影響因素
    起到了良好的強化預處理作用,本文針對某水務某汙水處理廠水解酸化池的實際運行情況,分別對其運行控制與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指出了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關鍵詞:水解酸化池運行控制影響因素1前言水解(酸化)處理方法是一種介於好氧和厭氧處理法之間的方法,和其它工藝組合可以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
  • 關於UASB厭氧反應器的22個經典問答!
    11、我做過的幾個UASB設計負荷都在10公斤左右,和書上說的國外的30公斤相去甚遠呀答:你呀!你不是害我嗎!我在前面說了那麼多的話,貌似個專家。這樣,不刪了,給需要的人看看。10公斤左右是很好的,你是專家。實際運行在多少公斤?能不能給大家舉個實例,讓大家分享?謝謝了!哪書上講:國外3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