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裡 也有「超級英雄」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新知

每一克土壤裡就有數十億微生物存在,當土壤裡的空間和營養不足時,微生物們便開啟「適者生存模式」,有的能夠固氮,有的則能降解有機汙染物,幫其他羸弱的微生物存活下去。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該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土壤微生物與有機肥團隊,有關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和生態功能影響機制的研究成果。

由於土壤微生物的種類複雜,又難於培養,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認識不深,只能用「黑箱」來概括。

近年來,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生態功能、多樣性損失,以及對生態系統的威脅,逐漸引起各國政府和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視。

論文的第一作者、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荀衛兵,針對農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用「微宇宙」培養結合宏基因組測序的方法,監測到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組成。

研究發現,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特異性」功能,是決定群落裝配過程的關鍵,也是維持微生物群落穩定的重要基礎。所謂「特異性」功能,就是僅由少數微生物功能群「持有」的功能,如土壤氨氧化過程、有機汙染物降解等功能。

他介紹,研究人員將微生物的「種子」放到土壤裡繁殖,此時的營養和空間位充足,微生物隨機生長、繁殖、死亡,群落遵循隨機裝配過程。但當土壤所能容納的微生物群落數量達到上限時,空間和營養條件受限,微環境的pH值、含水量、養分含量等都會變化,環境選擇壓力增加,微生物們生存堪憂,這時,只有土壤微生物多樣性較高、能夠「持有」和「表達」更多「特異性」功能時,群落才能適應環境。

荀衛兵舉了個例子,例如固氮微生物,當土壤中有效氮元素不足時,它們能把空氣中的氮氣變成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氨態氮,為其他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長提供氮源。又例如農田中有農藥或者重金屬殘留,有些微生物能降解有機汙染物或者鈍化重金屬離子,可以使其他類群免受毒害作用。土壤中持有「特異性」功能的微生物,就像「超級英雄」一樣,在微生物群落面臨危機時挺身而出。

在荀衛兵看來,該研究提出的「特異性」功能微生物多樣性,在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過程和維持土壤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對破譯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和系統生態功能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金鳳)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土壤的生命核心是微生物
    所謂土壤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的總稱,它們是土壤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細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也是土壤生命的重要「調控者」。
  • 細說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同時,土壤還具備了各種微生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水分、空氣、酸鹼度、滲透壓和溫度等條件,為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可以說,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是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1克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1畝地耕層土壤中的微生物重量可達幾百斤到上千斤。
  • 土壤微生物群組
    主要包括:土壤中微生物分類,土壤中是否存在目前尚未認知的第4 域的微生物類群;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及多樣性測度;土壤微生物遺傳多樣性及其代謝多樣性的測度與評價。(2)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起源與演化。主要包括:土壤中微生物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驅動機制;土壤的發生、發育與形成過程及其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演化的相互作用規律;在地質尺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演替規律及其環境驅動機制;土壤微生物組/植物微生物組的相互作用及其共進化機理。(3)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共存機制。主要包括土壤空間環境下的物質運動規律與生命活動規律是什麼?
  • 奇妙的土壤微生物
    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及調節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較多,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 和原生動物等。數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
  • 土壤微生物的奇妙「食譜」
    導遊X菌:人類是地球上的統治者,食物鏈的最高點,但很多人類卻並不了解自己腳下土壤裡的世界。土壤微生物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嗎?今天我們就跟隨土壤微生物界的導遊來看看土壤微生物們的生活方式吧!朋友們好,我是土壤微生物界的導遊X菌,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我們土壤微生物的生活。和人類一樣,為了生存,同時也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我們就必須不斷的從外界環境中獲取所需的各種食物,從中獲得各種原料和能量,以便合成新的細胞和物質。
  • 關於土壤微生物,這篇文章講透徹了!
    土壤也有生命,微生物正是土壤生命的體現者。 所謂土壤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的總稱,它們是土壤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細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也是土壤生命的重要「調控者」。
  • 科學網—微生物:土壤健康的「生力軍」
    其實,土壤中棲息的數量巨大的微生物是消除土壤環境汙染、恢復土壤健康、重建生態系統過程中不可或缺又無法替代的生力軍,它們將在汙染農田修復、安全農產品生產和可持續的農田生態系統構建中發揮巨大作用。 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的主要技術包括化學、物理、工程以及生物治理法,微生物修復是通過微生物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吸收、絡合、沉澱及成礦等作用降低其活性,減少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達到修復汙染的效果。微生物修復具有環境風險小、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理解了土壤微生物,才叫懂得有機農業!
    人體微生物是可以幫助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清潔器」,同時也為人類提供抗生素,像我們現在的人體微生物大部分是從食物中吸收的,而從食物吸取的這些微生物則大部分來源於土壤微生物,所以,可以這麼說,人體微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的一部分。
  • 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土壤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就是土壤微生物。大家知道,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腐植酸貫穿於土壤生命之中,是土壤的「生命核」。沒有腐植酸,土壤將失去活性。據此,理清「土壤—腐植酸—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保護國土資源、促進土壤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高度評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測定方法
    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BB)在2011年43卷5期「Citation Classics」欄目發表了由其主編Richard G..
  • 科學網—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黑箱」被打開
    本報訊(記者李晨)由於土壤微生物的複雜性和難培養性,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群落生態功能的認識不深,只能用
  • 解密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2 土壤微生物2、土壤微生物(1)土壤微生物組成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3)土壤微生物活力土壤微生物不僅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生態系統活力所在。不管哪個假說,都充分肯定了微生物在腐植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土壤微生物繁衍的腐植酸功效腐植酸的形成離不開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同樣離不開腐植酸。①腐植酸為土壤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來源。土壤微生物營養主要包括碳、氫、氧、氮以及一些礦質元素。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新研究技術的湧現大幅提升了我們對微生物群落時空分布格局的認識,也加深了有關土壤微生物生態功能的認知。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新研究問題不斷呈現,仍有數方面認知空白亟待填補。本綜述概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著重強調了明確微生物物種的概念,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分布模式,以及採用分離培養法來確定微生物功能結構等幾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 土壤微生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有了這麼多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碳、氮、磷和鉀等元素才能不斷循環周轉,為地上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但由於土壤微生物的個體十分小,其死亡後的殘留物常常被忽略。古詩言: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麼微生物死亡後的殘留物是否也對土壤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呢?
  • 土壤微生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自荷蘭人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後,人類正式開啟了探索微生物奧秘的徵程。土壤是個巨大的微生物庫,據估算每克土壤中約有108-109個細菌、105-108個放線菌、105-106個真菌以及其他多種微生物(圖1)。有了這麼多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碳、氮、磷和鉀等元素才能不斷循環周轉,為地上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
  • 土壤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五大應用
    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的總稱。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數量也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土壤微生物指的是其中的全部,不是專指在某些範圍內的特殊微生物。但是在應用時,我們更著重於對作物生長發育更有益的一些種類。
  • 鑑定土壤活性微生物只需幾小時
    研究人員稱,該研究可能會改變目前科學家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範式,對於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BONCAT是「生物正交非標準胺基酸標記」的縮寫,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遺傳學家於2006年發明,用於分離細胞中新製造的蛋白質。能源部研究人員改進了這一方法,開發出BONCAT+FACS(螢光激活細胞分選)技術,使他們能夠根據螢光標記分子的存在與否對單細胞生物進行分類。
  • 揭示土壤微生物固碳「深度」差異
    近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對土壤自養微生物的固碳過程研究取得新進展,發現隨土壤深淺變化,固碳效果存在顯著差異,並且隨著表層碳向下傳輸,還可能誘導底部土壤產生固碳連鎖反應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章從土壤養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根際微生態等方面概述了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同時從化學改良、增施有機肥、生物質材料、生物菌肥、茶園多樣性栽培等方面介紹緩解茶樹連作障礙的主要措施,並對今後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及防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為解決茶樹連作障礙問題提供一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