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的奇妙「食譜」

2021-01-15 191農資人

導遊X菌:人類是地球上的統治者,食物鏈的最高點,但很多人類卻並不了解自己腳下土壤裡的世界。土壤微生物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嗎?今天我們就跟隨土壤微生物界的導遊來看看土壤微生物們的生活方式吧!


朋友們好,我是土壤微生物界的導遊X菌,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我們土壤微生物的生活。


和人類一樣,為了生存,同時也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我們就必須不斷的從外界環境中獲取所需的各種食物,從中獲得各種原料和能量,以便合成新的細胞和物質。


土壤微生物的食物


奇妙的土壤微生物


我們的食物跟人類的食物分類標準有不一樣的地方哦:人類的食物都是按食物名稱來稱呼,而我們的食物主要是根據它在身體裡的生理作用來分類的,如碳源,氮源,生長因子等,那下面就來看看我們具體的食物類型吧!


碳源和氮源


固氮微生物


碳源是為我們提供碳素來源的物質,可以通過複雜的化學變化來構成我們自身的細胞物質和代謝產物,所以它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我們經常食用的碳源物質,大眾口味的主要有糖類、有機酸、CO2、碳酸鹽、蛋白質等。氮源主要用來合成我們細胞中的含氮物質,能被我們利用的氮源物質包括蛋白質及其不同程度的降解產物(腖、肽、胺基酸等)、銨鹽、硝酸鹽、分子氮、嘌呤、嘧啶、脲、胺、醯胺、氰化物等。


生長因子和無機鹽


磷酸鹽


我們的生長因子,跟人類經常提到的維生素類似,雖然需要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滿足我們生長需要的有機化合物,主要包括維生素、胺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無機鹽是我們生長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物質,主要參於我們身體長胺基酸和酶的組成、調節原生質膠體狀態,維持細胞的滲透與平衡、以及作為酶的激活劑,一般有磷酸鹽、硫酸鹽、氯化物以及含有鈉、鉀、鈣、鎂、鐵等金屬元素的化合物。



土壤生物與功能調控


水也是我們生長所必不可少的,它對我們的重要性和對人類的重要性有很多相似的方面,主要作用包括:起到溶劑與運輸介質的作用;參與細胞內一系列化學反應;維持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穩定的天然構象;控制細胞內溫度的變化;通過水合作用與脫水作用控制由多亞基組成的結構。


如需轉載,請篇首註明:

1.來源:191農資人;作者:xxx

2.191農資人微信號:www191cn

未按上述要求,一律視為侵權。


相關焦點

  • 奇妙的土壤微生物
    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及調節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較多,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 和原生動物等。數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
  • 細說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同時,土壤還具備了各種微生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水分、空氣、酸鹼度、滲透壓和溫度等條件,為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可以說,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養基」,是最豐富的菌種資源庫。1克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就有幾億到幾百億個、1畝地耕層土壤中的微生物重量可達幾百斤到上千斤。
  • 土壤微生物群組
    主要包括:土壤中微生物分類,土壤中是否存在目前尚未認知的第4 域的微生物類群;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及多樣性測度;土壤微生物遺傳多樣性及其代謝多樣性的測度與評價。(2)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起源與演化。主要包括:土壤中微生物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驅動機制;土壤的發生、發育與形成過程及其與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演化的相互作用規律;在地質尺度下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演替規律及其環境驅動機制;土壤微生物組/植物微生物組的相互作用及其共進化機理。(3)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共存機制。主要包括土壤空間環境下的物質運動規律與生命活動規律是什麼?
  • 土壤的生命核心是微生物
    所謂土壤微生物,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的總稱,它們是土壤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細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也是土壤生命的重要「調控者」。
  • 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土壤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就是土壤微生物。大家知道,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腐植酸貫穿於土壤生命之中,是土壤的「生命核」。沒有腐植酸,土壤將失去活性。據此,理清「土壤—腐植酸—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保護國土資源、促進土壤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科學網—微生物:土壤健康的「生力軍」
    其實,土壤中棲息的數量巨大的微生物是消除土壤環境汙染、恢復土壤健康、重建生態系統過程中不可或缺又無法替代的生力軍,它們將在汙染農田修復、安全農產品生產和可持續的農田生態系統構建中發揮巨大作用。 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的主要技術包括化學、物理、工程以及生物治理法,微生物修復是通過微生物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吸收、絡合、沉澱及成礦等作用降低其活性,減少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達到修復汙染的效果。微生物修復具有環境風險小、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
  • 解密腐植酸與土壤微生物的微妙關係!
    2 土壤微生物2、土壤微生物(1)土壤微生物組成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3)土壤微生物活力土壤微生物不僅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生態系統活力所在。不管哪個假說,都充分肯定了微生物在腐植酸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土壤微生物繁衍的腐植酸功效腐植酸的形成離不開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同樣離不開腐植酸。①腐植酸為土壤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來源。土壤微生物營養主要包括碳、氫、氧、氮以及一些礦質元素。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新研究技術的湧現大幅提升了我們對微生物群落時空分布格局的認識,也加深了有關土壤微生物生態功能的認知。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新研究問題不斷呈現,仍有數方面認知空白亟待填補。本綜述概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著重強調了明確微生物物種的概念,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分布模式,以及採用分離培養法來確定微生物功能結構等幾方面研究的重要性。
  • 土壤微生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有了這麼多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碳、氮、磷和鉀等元素才能不斷循環周轉,為地上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但由於土壤微生物的個體十分小,其死亡後的殘留物常常被忽略。古詩言: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麼微生物死亡後的殘留物是否也對土壤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呢?
  • 土壤微生物裡 也有「超級英雄」
    新知每一克土壤裡就有數十億微生物存在,當土壤裡的空間和營養不足時,微生物們便開啟「適者生存模式」,有的能夠固氮,有的則能降解有機汙染物,幫其他羸弱的微生物存活下去。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該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土壤微生物與有機肥團隊,有關土壤微生物群落裝配和生態功能影響機制的研究成果。由於土壤微生物的種類複雜,又難於培養,長期以來,人類對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認識不深,只能用「黑箱」來概括。
  • 土壤微生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自荷蘭人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後,人類正式開啟了探索微生物奧秘的徵程。土壤是個巨大的微生物庫,據估算每克土壤中約有108-109個細菌、105-108個放線菌、105-106個真菌以及其他多種微生物(圖1)。有了這麼多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碳、氮、磷和鉀等元素才能不斷循環周轉,為地上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
  • 揭示土壤微生物固碳「深度」差異
    近日,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對土壤自養微生物的固碳過程研究取得新進展,發現隨土壤深淺變化,固碳效果存在顯著差異,並且隨著表層碳向下傳輸,還可能誘導底部土壤產生固碳連鎖反應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章從土壤養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根際微生態等方面概述了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同時從化學改良、增施有機肥、生物質材料、生物菌肥、茶園多樣性栽培等方面介紹緩解茶樹連作障礙的主要措施,並對今後茶樹連作障礙形成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及防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為解決茶樹連作障礙問題提供一些科學依據。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進展
    由於技術手段的限制,傳統上人們往往認為微生物的地理分布與大型動植物的分布有著根本區別,即微生物是全球性隨機分布的。
  • 南京土壤所揭示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演變特徵
    土壤與巖石的差別,在於土壤中棲息著難以計數的微生物,使得土壤成為一個活的生命體,支撐了植物生長,維繫了人類發展。然而,土壤形成過程最長可達上億年,在漫長的地球歷史演化過程,棲息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形成了穩定的群落區系,迄今仍未有明確的結論。其中的主要難點是,土壤發生的歷史條件不可複製,形成過程不可逆轉,發育過程很難模擬。
  • 微生物 奇妙的「社交網絡」
    浙大研究團隊綜合分析土壤、植物、動物、水體等全球多種生存環境中的微生物組數據,採用了來自14個環境中的2.3萬多個樣本,分八大模塊構建了全球微生物共存網絡。乍看之下,整個網絡圖就像分子結構模型,不同的是,網絡內部各模塊之間縱橫交織,連接更為複雜。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Ecological Indicators:土壤微生物對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壤資源可...
    因此,對地下土壤微生物過程的深入認知,將有助於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然而,對乾旱熱帶環境下土地利用變化導致的土壤生物響應尚不明確。為此,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態水文研究組博士後Singh Ashutosh Kumar測定了乾旱熱帶環境下土壤微生物指數隨土地利用變化(自然林、輪歇地、農田)、季節更替、土壤資源(C、N、P)可利用性的響應特徵。
  • 理解了土壤微生物,才叫懂得有機農業!
    人體微生物是可以幫助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清潔器」,同時也為人類提供抗生素,像我們現在的人體微生物大部分是從食物中吸收的,而從食物吸取的這些微生物則大部分來源於土壤微生物,所以,可以這麼說,人體微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的一部分。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