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諸葛亮和魏徵的明代劉伯溫,在《鬱離子》中有這樣一則有趣的寓言:秦始皇向東南巡遊時,聽說徐市(福)有仙術,就信以為真,決定派他帶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萊仙島去找不死之藥。徐市應召而至,請求給幾隻大船,但秦始皇只給了一些蘆葦編成的筏子。徐市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大為不快,只得吞吞吐吐地說:「這個怕不中用罷!」秦始皇面孔一板,斥責道:「別人說你有法術,我看恐怕也未必。倘若真有法術,何必一定要船隻呢!」徐市覺得多說無益,就自己想辦法找到了船隻,率領眾人到海外尋不死之藥去。可是,哪有什麼不死之藥?不過枉費心機而已。他深知秦始皇的為人,生怕回來要受暴刑,就在海島上安家落戶了。秦始皇在海濱等待徐市,左等右等總是等不到。在回京途中,他便一命嗚呼了!
這則《求不死之藥》的寓言,是作者借用歷史的故事來鞭撻和諷刺當時兇暴專制的「魔王」。它的出處可能來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為了長生不死,曾「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括地誌》也云:「秦始皇使徐福將童男女入海求仙人。」
入海尋不死之藥,並非從秦始皇開始。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曾使方士到蓬萊、方丈、瀛洲一帶尋找一種吃了會不死的靈藥。故《史記•封禪書》說:三神山「嘗有至者,諸仙人不死之藥皆在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親臨會稽山、琅邪臺、仙山角、碣石山,還三登芝罘山。與其說秦始皇登山是縱觀蒼海,賞日出,不如說他是覓尋「異草」,妄圖長生不老。據縣誌所載:芝罘島「潮汐出入,異草生香,可聞不可辨。」縣誌裡還有後人寫秦始皇登芝罘山的詩句:「羽葆曾經此地行,求仙原不為蒼生。」可見,這位「祖龍」登山尋「異草」,派人入海尋不死之藥,都「不為蒼生」,分惠與世間人,而是只求自己永生不死罷了。
秦始皇尋找那種所謂「可聞而不可辨」的「異草」,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那只不過是一種較為珍貴的藥材——靈芝草。
靈芝草屬多孔菌科植物,形狀奇特,色彩雯然,皮殼光澤可鑑。郭沫若曾在《題靈芝草》一詩道:「莖高四十九公分,枝莖處處有斑紋。根部如髹光奪目,乳白青綠間紫金。」把靈芝草的整個形態描述得生動傳神。
靈芝草,《楚辭》稱三秀;《爾雅》叫茵、芝。別名木靈芝,菌靈芝。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文獻《神農本草經》裡,把它分為紫芝、赤芝、青芝、黃芝、白芝、黑芝等六種。據現代所見標本,原植物多為紫芝(木芝)和赤芝(丹芝)兩種。《神農本草經》云:「紫芝,味甘溫。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結,益心氣,補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這裡雖有記載久食可「延年神仙」,但經兩千多年來人們的實踐,卻未曾見有人久服能騰雲駕霧,成仙而去。其實靈芝草並不是「仙草」,而是一種上品藥,可延年益壽。它具有治虛勞、咳喘、頭昏失眠、消化不良、慢性氣管炎、白細胞減少症、高膽固醇血症、冠心病、肝炎、神經衰弱等效能。南方有些地方稱它為「菇王」,可解毒蕈中毒。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秦始皇等不到徐市回來,就壽終正寢了。即使徐市尋到靈芝草回來,按其功效而論,秦始皇久服也未必能逃脫「死神」的召喚。
恩格斯說:「生就意味著死。」歐陽修也曾說過:「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曹操有詩云:「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有生必有死,這是一條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妄想長生不老的人,並非能長存;唯有獻身於人類事業的人,其精神才能「永生」。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文章均來自作者原創,如發現侵權,歡迎舉報。其它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 責任編輯:高原 艾民;
◎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知識,不作為處方,如有需要,請諮詢專業中醫師;
◎ 投稿郵箱:706516839@qq.com (歡迎原創投稿)
◎ 採編聯繫:微信:gaoyuan1703